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美国

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迁·美国体系——从惠特尼的可互换部件到福特流水线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3日 阅读:297 评论:0

“现代化对任何事物唯一的价值标准就是‘效率’”[1],美国自然也不例外。实现效率最大化的手段就在于生产技术的改进,而“美国生产技术改进的核心是机械化、自动化。它与工厂制度的优势密切结合,推动了生产效率的迅速提高,并在三大工业领域显示了惊人的经济效益”[2]。美国企业家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断地创新,美国由于建国初期其独特的生产要素配置,即资源丰富,劳动力尤其是熟练技工的缺乏,使得美国企业家在工业发展过程中特别钟情于节省人力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方式的运用,由此导致了被欧洲称为“美国体系”的可互换部件生产方法(interchangeable manufacture,有的中文资料翻译为“统一化制度”)的产生。1854年,约瑟夫·怀特沃斯在其特别报告中称:“美国人计划在所有的工业部门中都让机器来帮忙,只要能够代替手工劳动,他们就会一致地和心甘情愿地转向机器。”[3]

工业生产中的美国体系与亨利·克莱的美国体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后者指克莱所鼓吹的内部改进和保护关税政策,而欧洲人所指代的美国体系则指标准化和可互换部件的机械化生产方式。在1851年伦敦举办的水晶宫世界博览会上,美国手枪制造商塞缪尔·柯尔特展出了他的手枪制造厂利用机械化所生产的部件可互换的手枪,引起了英国人的兴趣。1854年,英国议会派出了约翰·安德森(John Anderson)率领考察团到美国的哈帕斯菲利和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考察美国小型武器生产中的机械化和可互换部件的生产情况。柯尔特不仅现场向英国人展示了用可互换部件组装枪支,而且还被招到英国调查委员会去作证,介绍有关标准化的问题。根据他的说法:“没有什么是机器所不能制造的。”[4]从此以后,工业生产中的美国体系,作为与欧洲的熟练技工手工生产相对立的一种生产模式,逐渐为世人所知。直到1881年,查尔斯·菲齐(Charles Fitch)在所发表的关于全国第10次工业生产的普查报告中,给了“美国体系”一个最终的定义,即可互换制度。[5]从工厂制的组织形式到机械化的可互换部件的生产方式,这表明美国工业生产的某些组织流程已经超越当时工业最发达的英国,跻身世界前列。

尽量使用机械化进行可互换部件的工业生产在欧洲被称为美国体系,可是与其他许多后来在美国被发扬光大的生产技术一样,其思想却并非美国人首创,而是来自欧洲。其实早在1760年代,法国将军让-巴·德·格里波威尔就曾经试图在法国军工生产中推广武器的标准化和部件的可互换性。英国的边沁兄弟也曾经为海军设计了一种大量生产木制滑轮组的方法。但法国人知难而退,英国人墨守成规,多年没有变化。[6]杰斐逊是将可互换部件思想从法国引入美国的第一人,不过标准化之父的殊荣却落到了伊莱·惠特尼的头上,其实他仅仅“是机械化、可互换部件生产的一个推广者,而不是发明者”[7]

惠特尼的故事已经广为人知,由于轧棉机的专利被大量仿冒而致使他的工厂处于崩溃的边缘。为了能够挽救他的工厂,1798年惠特尼从国会得到了一批武器的生产合同。在向国会作证时,惠特尼表示要用新的生产方式来完成他的合同,但在此后的好几年里,轧棉机的事情远远比完成政府的合同对他来说更为重要。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科技史的教授罗伯特·伍德伯利(Robert Woodbury)的研究表明,所谓惠特尼首先应用标准化生产以完成他的合同的说法以及围绕在他头上的各种光环大都查无实据。与惠特尼同代的另一位武器制造商西蒙·诺斯(Simeon North)在标准化生产方面的贡献就比他要大得多。而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则首先实现了标准化生产,“从1830 到内战前,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不仅在发展实用的、机械化的、统一规格的武器制造的程序方面,而且在传播这种程序方面都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8]

总之,所谓的美国体系,并不是美国人的原创,更不是惠特尼的个人创举,其他人的贡献远远大于惠特尼,而且欧洲人早有实践,只是受到传统的限制没有发展起来。而美国人的创新精神、较少的传统束缚和技工缺乏而昂贵的现实使得他们率先在机械化、通用部件生产和非熟练劳工代替技工方面走在了欧洲前面,从而奠定了大量生产的基础。

美国体系发展的结果就是大量生产方式(Mass Production)的出现。在工业发展的历史上,迄今出现过3种生产方式:单件生产方式、大量生产方式和精益生产方式。单件生产方式是传统的作业形式,其特征表现为:(1) 劳动设计、加工、装配具有高度的技艺,工人掌握全套技艺;(2) 组织结构分散,小作坊;(3) 通用机床加工;(4) 产量极低,成本高。[9]而大量生产方式“最基本的设想之一是,当生产的数量增加时,单位产品的成本会大幅度下降”[10]。钟表工业是首先实行机械化生产降低成本的成功企业,通过机械化,钟表的年产量从原来的几百只增加到15万只,价格从每只100美元降到了不足10美元。后来,自行车工业成为了从单件生产向大量生产的过渡,福特的T型汽车生产线最终成为了大量生产方式的典型代表。

大量生产方式所带来的直接结果:一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整车组装的用工时间从原来的750分钟降低到93分钟,车桥生产从150分钟降低到26.5分钟,发动机从594分钟到226分钟,工时节约60%以上;[11]二是产量的不断提高,福特公司的汽车年产量从1914年的30万辆增加到1923年的200万辆;三是价格的不断降低,福特的T型汽车的零售价格从1908年的850美元降低到1916年的360美元,20年代更是降到不足300美元。福特的海兰公园的生产流水线成为了大量生产的象征,而且“福特主义成了标准化产品的机械化大生产的同义词”[12]

亨利·福特的T型汽车流水线生产是美国工业化所取得的空前成就,由于不断的降低价格和扩大生产,以至于到20世纪20年代,汽车生产成为了美国最重要的工业,汽车深入到千家万户,成为大众消费品。而福特“在他的一生中,一只脚踏在美国男耕女织的古朴世界里,而另一只脚却阔步向前,率领世界进入现代工业时代”[13]

20年代是福特为代表的采用大规模生产方式制造汽车的顶峰,同时也是转变的开始。随着美国人均收入的提高,消费口味出现了变化,福特的降价策略失灵了。通用公司的老板斯隆依靠不断变化的车型战胜福特的降价策略,引导着美国的汽车生产走向了精益生产的道路。福特公司也不得不在1927年抛弃了“适用于所有目的和所有消费者的汽车”的传统理念,停止T型车的生产,转而研发新的车型,走上了精益生产的道路。

总之,从工厂制组织形式到美国体系的大量生产方式,美国的制造业在借鉴欧洲经验的基础上,闯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不仅自身实现了工业现代化,而且还在许多方面超越欧洲,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领头羊。而作为工业革命发源地的英国,仍然固守着单件生产的传统模式,反对变革,被后起的工业强国远远地落在了后面。

[1] 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论文化守成主义》,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页。
[2] 洪朝辉:《社会经济变迁的主题:美国现代化进程新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96页。
[3] 戴伟·A.豪恩谢尔:《从美国体系到大量生产1800—1932:美国制造业技术的发展》(David A. Hounshell, From American System to Mass Production 1800—1932: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 the United States),巴尔的摩1984年版,第15页。
[4] 小埃德温·莱顿编:《科技与美国社会的变迁》,第23页。
[5] 戴伟·A·豪恩谢尔:《从美国体系到大量生产1800—1932》,第333页。
[6] 丹尼尔·布尔斯廷:《美国人:建国的历程》,第47页。
[7] 戴伟·A·豪恩谢尔:《从美国体系到大量生产1800—1932》,第31页。
[8] 戴伟·A.豪恩谢尔:《从美国体系到大量生产1800—1932》,第45页。
[9] 詹姆斯·沃麦克,丹尼尔·琼斯、丹·鲁斯:《改变世界的机器》,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3页。
[10] 同上书,《改变世界的机器》,第20页。
[11] 詹姆斯·沃麦克、丹尼尔·琼斯,丹·鲁斯:《改变世界的机器》,第29页。
[12] 托马斯·K.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第303页。
[13] 同上书,第299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eiguo/2022121822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