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毛泽东经略中原》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7日 阅读:241 评论:0

经略中原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着眼全国战局,对全国战局作出的战略谋划。

解放战争第一年,人民解放军虽然取得了歼灭国民党军12万人的重大胜利,但国民党军在数量上仍居优势,在装备上优势更明显。在严峻的形势面前,中共中央当机立断,作出出人意料的决策:不等完全粉碎敌人的战略进攻,立刻转入全国性的反攻。并将地处中原的大别山区作为主要突击方向。因为大别山区位于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和长江中游重镇武汉之间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战略上十分敏感的部位。当时,蒋介石实行的所谓“重点进攻”,犹如两拳挥出,一只伸向山东,一只伸向陕北,形成“胸膛坦露、腹部空虚”的态势。解放军只要能占据大别山区,即可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钳制中原,迫使蒋介石调动进攻山东、陕北的部队回援,以争此要地。这一行动虽将面临严重的困难,但一旦实现便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全国战局,达到将战争从解放区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战略目的。中共中央还决定,进军大别山必须以跃进的进攻样式,即下定决心不要后方,长驱直入,一举插进敌人的战略纵深地区。为了实现这个战略计划,中共中央军委部署了“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作战格局。三军配合即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为中路,实施中央突破,直奔大别山;以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以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三路大军,相互策应,机动歼敌。两翼牵制是以西北野战军出击榆林,吸引进攻陕北之敌北调;以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在胶东展开攻势,将进攻山东之敌牵向海边。

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12万人以出乎国民党意料的突然行动,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经过28天的连续作战,在鲁西南打开了南下的通道。接着以千里跃进的壮举,于8月末进入大别山区。随后在国民党军30多个旅20万人的围困下,依靠群众,打开了大别山地区的局面。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际,陈谢兵团8万人于8月下旬渡过黄河,进攻豫西,到11月底,完成在豫陕边地区的战略展开;陈粟兵团也在9月越过陇海铁路南下,进入豫皖苏边地区,于11月下旬完成战略展开。

至此,三路大军都打到外线,布成“品”字阵势,纵横驰骋于黄河以南、长江以北、西起汉水、东迄大海的广大地区。它们互为犄角,以鼎足之势,紧逼国民党的长江防线,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把战线由黄河南北推进到长江北岸,使中原解放区由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中共中央对中原的战略谋划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一行动“调动和吸引蒋军南线全部兵力160多个旅中约90个旅左右于自己的周围,迫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93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aozedong/2022121020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