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毛泽东把握全局,渡河东征》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7日 阅读:232 评论:0

1936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军委在陕北延长县召开会议研究陕北红军的战略。毛泽东以其超人的智慧把握全局,不顾苏联顾问李德等人的坚决反对,作出渡过黄河、举师东征的重大战略决策。

直罗镇战役之后,红军与国民党的东北军、西北军签订了互不侵犯协定,双方的防线相对稳定;平反了王明左倾路线代表制造的冤案,恢复了刘志丹等陕北干部的工作,根据地日趋巩固。下一步如何发展?这是个关系全局的战略问题,必须妥为解决。经过反复运筹,毛泽东认为:陕北人口稀少,土地瘠薄,经济极端困难,供养不起红军这么多部队,红军也无法扩大;如果向西发展,西面是回民地区,人民也相当贫困,且受伊斯兰教的影响,短期内还不易接受中共和红军的思想和做法;向北是毛乌素大沙漠,连生存的条件也不具备,更谈不上扩大红军;而东面则是比较富庶的汾河流域,国民党的兵力分布比较分散。在中共华北局的领导下,华北地区的救亡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红军越过黄河会受到人民的欢迎。上述方针在1935年12月17日的瓦窑堡(今子长)会议上已经形成。但苏联顾问李德坚决反对,他认为这样做会挑起苏日战争。1936年1月31日的中央军委会议上,大家吸取了过去的经验教训,毅然否决了李德的意见,作出了渡河东征的决策。

为了扩大影响并得到人民的支持,军委决定将东征的红军改称“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彭德怀任司令,毛泽东任政委。全军共1.3万人(周恩来留守陕北),分为左、右两路,一路为林彪的红1军团,一路为徐海东的15军团和刘志丹的第28军。2月20日夜,毛、彭指挥全军从沟口等三个渡口渡河,很快突破了阎锡山的防线并击退其第1次反击。为了调动阎军,寻机歼之,毛泽东指挥徐海东率部北上,于3月上旬直逼太原,一度占领晋祠。阎急调晋南各师追击。这样,徐海东拖着阎军的十几个团在晋北“大游行”。阎的主力北上,南面空虚,林彪的红1军团则突破汾河堡垒线,迅速占领霍县、赵城、洪洞、临汾等县广大地区,攻下襄陵、侯马等重镇,消灭部分国民党军。5月2日,毛泽东根据形势的变化,主动将全军撤往黄河西。

东征是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在75天的时间内,消灭国民党军7个团,俘4000余人,缴获枪4000余支(挺)、炮20门。扩大红军8000余人,筹款30余万银元和大宗布匹、粮食、西药、纸张等物资并运回陕北。此役还扩大了红军的政治影响,宣传了中共的抗日救国主张,推动了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aozedong/2022121020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