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安源行
1921年11月中旬,在株洲至萍乡铁道线上,出现了一位身着长衫、挟着一把红漆雨伞的年轻人,他就是中共湖南支部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毛泽东。这是他第一次到安源。
中共党的一大确定工人运动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毛泽东选择了安源作为工人运动的基地。
安源煤矿在萍乡县境内,在当时就是一个有30年历史的新式大企业了。全矿12000多名工人,每天出煤2000多吨,焦煤七八百吨。但安源路矿各方面的设备很差,常常发生倒塌、穿水、起火等严重事故。矿上流传着“早上有人下井去,不知晚上出不出”。死一个人,只给16块钱的安葬费。
工人的工资本来就少,经监工、包工头克扣,到手的所剩无几。
工人的生活条件更是苦不堪言。一丈宽、两丈深的房子里,竟住了50多个人。空气恶劣,地势低且潮湿,工人的洗澡池处在类似泥沟的地方。生了病,更谈不上治疗。
毛泽东在长沙搞工人运动的时候,就注意到了安源矿工的悲惨景况。
1921年11月中旬,在株(洲)萍(乡)铁道线上,出现了一位身着长衫、挟着一把红漆雨伞、带着简单行装的年轻人,他就是中共湖南支部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毛泽东。
毛泽东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为免引人注意,利用同乡毛紫云的关系,住进了安源八方井44号一个极为普通的民居。
04安源行15第二天一早,毛泽东顾不得旅途的劳顿,换上短衫,提着油灯,要下井去。
通往煤矿的总平巷巷口,平日总有荷枪实弹的矿警把持。毛紫云怕出意外,指派了一位在井下干活的工友领着毛泽东出门。
毛泽东以毛紫云“客人”的身份通过巷口,来到井下。
看完大巷,毛泽东提出要看掌子面。
掌子面位于西平巷,是工人最集中的地方,环境十分恶劣,无任何安全设备,经常发生事故。领路的工人为安全起见,极力劝阻。说:
“那里太危险,还是别去的好。”
毛泽东却笑着说:“你们工友们成年累月在那里干活都不怕,我进去一次怕什么?”
毛泽东来到掌子面时,工人们正在拼命地干活。
在昏暗而闪烁的煤灯下,毛泽东看到了奴隶般的“煤黑子”。他们一个个赤身裸体、瘦骨嶙峋,身上沾满了煤灰,汗水似一条条小溪,从头上往下流淌。有的弯腰曲背紧贴煤壁,有的匍匐在石头和煤块之中……他们浑身除了一双熬红了的眼睛外,从上到下都是黑黑的。
毛泽东亲切地喊了声:“工友们辛苦了!”
这一声亲切的问候,使在场的工友们都愣住了。当惯牛做惯马的工人们,从来没有人称他们为“工友”,也从来没有人问一声辛苦!大家站在那里纳闷,有几个工人问领路人:“这位先生是做什么的?”
领路的工人告诉大家:“这是从湖南来的毛润之先生。”
毛泽东招呼大家一起坐了下来。他看到工人们一个个赤身裸体,全身沾满煤灰,只是头上围条手巾,就关切地问:“你们为什么不穿衣服呀?”
“穿什么衣服哟,”那位工人叹口气说,“劳工三身布,又当帽子又当裤。在井底我们用这块布当包头和矿帽,出井围在下身当遮羞布。”
毛泽东气愤地说:“你们替他们做工,吃不饱、穿不上衣服,还要挨打,真是太不讲理了!”
毛泽东又问:“你们在井下一天干多长时间?”
“天没亮就下井,天黑才上去。”
“一天能挣多少钱?”毛泽东又问。
“八个毫子。这点钱只够吃猪狗食。”
面对这个可亲的先生,工友们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工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我们像牛马一样干活,还经常挨洋人、把头的皮鞭子。”“真不是人过的日子。”“命苦啊……”
“不是命苦。”毛泽东拍着一位老人的背说:“受苦不是命里注定的,而是洋人、老板、把头剥削我们。”
“剥削?”工人对这个词很陌生。
毛泽东解释道:“比方说,你们一个人一天挖30筐煤,卖掉后,洋人、老板和工头都把钱拿走了,只给你们不到半筐煤的钱,这就是剥削。”
工友们头一回听到这种说法,感到很新奇又很有道理。
毛泽东进一步启发他们:“他们不劳动,为什么能吃好的、穿好的呢?就是因为剥削了工人的挖煤钱。”
工友们交头接耳,纷纷议论,似乎悟出了一点道理。
“毛先生,我们的苦命能改变吗?”
“能啊,”毛泽东把拳头握紧,“只要工友们团结起来。”
“团结?”工人们还不理解。
“对,团结。比如说吧,路上有一颗小石头,老板一脚就可以把它踢到边上去。如果把许多小石头掺进石灰、粘成一块大石头,就会像磐石。不要说小老板,就是大老板、洋人也搬不动了。只要我们捏成团,就比大石头更难对付了。”一席话,既生动又通俗,说得工友们豁然开朗。
离开了西平巷,毛泽东又来到东平巷。从早上8点到下午2点,毛泽东在井底下呆了6个小时。
傍晚,毛泽东走出矿井,又到洗煤台、修理处、翻砂房、水泵房等地考察,还特地访问了“工人餐宿处”。
这是一排排鸽子笼似的小房。房间里面挤放着一行行三层木床,床上臭虫成堆,气味熏人。就是这样的小房间,平均每间要住上80个工人。
毛泽东爬上三层床,揭起油渣似的破被,打开饭盒,亲口尝了工人们吃的霉米饭。
经过一天的访问,毛泽东耳闻目睹了工人们的深重苦难,更加重视这个地方了。
毛泽东第二次、第三次来到安源是同年12月。安源路矿一些工人写信给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请求派人到安源帮助并指导工作。书记部派毛泽东、李立三和宋友生一同前往,住在老后街一个十分简陋的小店里。在这里投宿的,尽是逃荒谋生、挑炭糊口的苦劳力。
白天,毛泽东、李立三各处访问工人,晚上与一些工人座谈。毛泽东与工人们围坐在小方桌前,对这些劳苦大众嘘寒问暖,十分亲切地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由浅入深地向他们讲述革命道理,就这样开展了革命活动。
很快,在毛泽东提出的“先办夜校、启发工人的觉悟,然后把他们组织起来”的意见指导下,李立三创办了安源第一所工人补习学校,有安源路矿工人学员60余人。通过传授文化知识、思想教育以及实际斗争的培养考察,吸收李涤生、周镜泉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2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产业工人中的第一个支部——中共安源路矿支部成立,有党员6人,李立三任书记。
同年5月1日,安源路矿工人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第一次举行盛大集会和游行,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宣告工人俱乐部成立。此后,安源路矿工人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罢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改善了生活条件。
此后,毛泽东又四次前往安源,健全党组织,领导安源煤矿工人大罢工。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中“绝无仅有”的成功范例,它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组织起来的强大力量。强有力的工会组织对中国革命成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毛泽东也在工人运动中得到历练,成长为一个老练的革命家。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aozedong/20221199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