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毛泽东《“四不主义”》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0日 阅读:120 评论:0

38 “四不主义”

新中国成立后,不少家乡亲朋故友来京找毛泽东,为自己谋取一官半职,毛泽东说:“凡是要求我找工作的,我这里是‘四不主义’:不介绍、不推荐、不写信、不说话。”

毛泽东很重感情,却特别反感任人唯亲的腐朽作风。

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越来越多的地方回到人民的怀抱。尤其是毛泽东的家乡湖南解放后,许多毛泽东的亲戚、故旧、朋友纷纷来信,有的表示祝贺,有的寻求帮助,有的则提出要到北京来。接到这些信后,毛泽东很是为难,他说:“我现在当大官了,如果翻脸不认人,人家就会说我毛泽东无情无义,何况有些人过去还帮过我,帮过我们党呢。如果有求必应,那就成了国民党的样子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久而久之,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垮台。”

经过再三考虑,毛泽东叫来秘书,对他们说:“以后一般的来信,都由你们处理。过一段时间写个简报给我过目就行了。实在不好解决的,再交给我。天天看信、天天回信,别的事我就不用干了。”秘书问这类信应该怎么处理时,毛泽东答:“凡是要来北京看我的,一律谢绝。如果不听,偏要来,路费由他自己出,来了我也不见,公家也不接待。凡是要求我找工作的,我这里是‘四不主义’:不介绍、不推荐、不写信、不说话。凡是反映地方部门工作情况的,可以作为材料收集起来,当做参考;但不往下传,不直接处理,免得下面无法工作。”

1949年9月,新政协会议即将召开。就在这当口上,一位自称是毛泽东堂弟的人来到中南海门口,要见毛泽东。工作人员出去接待,来人声称眼睛坏了,是来京治病的。工作人员将情况报告了毛泽东,毛泽东说:“既然他有病,我就不能不见,不然人家会说我毛泽东不近人情。”

毛泽东在住处热情接待了堂弟,毛泽东问:“你来之前为什么不先写封信?”

“我不会写字,家里也没人会写字,知道你不愿让人来,也就没敢告诉旁人。我眼睛一天比一天肿,怕瞎了,就偷偷地跑来了。”

毛泽东详细问了家乡的情况,然后吩咐工作人员给他找个住处,联系个医院治疗,一切费用由他负责。堂弟后来住了一个多月的医院,把病彻底治好了。医药费总共花了人民币100多万元(旧币,1万元等于1元新币)。这个数字在当时不是小数目。

堂弟出院后,毛泽东请他吃了一顿饭,送了一套衣服给他,并为他买了回程火车票。分别前,毛泽东嘱咐他说,成千上万的先烈为革命牺牲了,我们活下来的人想事、办事,都要对得起他们才是。你们都是种田人,过不惯城市生活,还是回老家种田、种菜、喂猪稳当。今后大家会有好日子过的。并告诫他要遵纪守法,毛泽东的亲戚应带个好头,凡事不能搞特殊化,以后要先经过他批准才能到北京来。

解放初期,毛泽东外祖文家的亲戚经常到北京看望毛泽东。有的人从北京回到家乡后,非常神气,摆架子,不把当地政府放在眼里。当毛泽东了解到这一情况以后,便写信给石城乡党支部、乡政府:

毛月秋同志来北京,带来你们的报告,甚为感谢。

我的亲戚唐家圫文家,过去几年常有人来北京看我。回去之后,有些人骄傲起来,不大服政府管,这是不对的。文家任何人,都要同乡里众人一样,服从党与政府的领导,勤耕守法,不应特殊。请你们不要因为文家是我的亲戚,觉得不好放手管理。我的态度是:第一、因为他们是劳动人民,又是我的亲戚,我是爱他们的。第二、因为我爱他们,我就希望他们进步,勤耕守法,参加互助合作组织,完全和众人一样,不能有任何特殊。如有落后行为,应受批评,不应因为他们是我的亲戚就不批评他们的缺点错误。

信的最后,毛泽东请乡里将这封信给文家的人看,并表示相信:

“只要我和你们都采取正确的态度,只要他们不固执成见,他们的缺点错误是可以改正,并会进步的。”

杨开智是毛泽东夫人杨开慧之兄。杨开慧被捕后,他曾设法营救;开慧牺牲后,他又冒着风险收殓尸体,以后又营救毛岸英兄弟。杨开慧的另一位堂弟杨开明1930年被国民党杀害,杨开智的女儿杨展1941年也在抗日战争中牺牲。杨家不仅有恩于毛泽东,且有功于革命。但毛泽东对他们也不准有特殊照顾。当杨开智写信给毛泽东提出了想到北京来工作的想法时,毛泽东回信婉言相劝:“来函已悉。老妇人健在,甚慰,敬致祝贺。岸英岸青均在北平。岸青尚在学习。岸英或可回湘工作,他很想看外祖母。展儿于八年前在华北抗日战争中光荣地为国牺牲,她是数百万牺牲者之一,你们不必悲痛。我身体甚好,告老妇人勿念。兄从事农场生产事业甚好,家中衣食能过得去否,有便望告。”

这封信发出后不久,毛泽东又写了一封信明确劝阻杨开智,希望他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他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湖南省委派他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1949年10月,毛泽东在给长沙军管会副主任王首道的电报中说:“杨开智等不要来京,在湘按其能力分配适当工作,任何无理要求不应允许。”

1950年1月,毛泽东八舅的儿子文南松写信给毛泽东,要求毛泽东出面给其胞兄文运昌介绍个工作。

毛泽东与文运昌的深厚情谊可以追溯到少年时期。1910年,毛泽东到湘乡县立小学堂读书,便是经文运昌引荐的。在学校里,文运昌还向毛泽东推荐并借给他《新民丛报》和关于康有为变法运动的书刊。在与斯诺谈自己的经历时毛泽东曾说,这两本书,他读了又读,几乎达到可以背出来的程度。并称赞文运昌在引导他接触新思想过程中,起过关键作用,而且“非常感谢我的表兄”。常人看来,给予表兄一点关照,也并不过分。但是毛泽东觉得这件事自己不能决定,应得到群众的认可才行。他在复信文南松时说:“运昌兄的工作,不宜由我推荐,宜由他自己在人民中有所表现,取得信任,便有机会参加工作。”

在毛泽东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子女也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并且还能自觉抵制各种不合理的要求。1949年10月,毛岸英给表舅向立三写信,就某亲属“希望在长沙有厅长方面的位置”一事,表示“我非常替他惭愧,新的时代,这种一步登高的‘做官’思想已是极端落后了……共产党之所以不同于国民党,毛泽东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毛泽东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之外,正在于此”。又说:“我爱我的外祖母,我对她有深厚的描写不出的感情。

但她现在也许骂我‘不孝’,骂我不照顾杨家,不照顾向家,我得忍受这种骂。”并解释说:“至于父亲,他是这种做法最坚决的反对者。”

毛泽东对自己要求很严,对其他同志面临的类似情况,则持比较宽容的态度。一次,他身边工作人员告诉毛泽东,现在不少同志都有亲戚、朋友来探望,如果按照毛泽东的原则办,大家觉得很为难。毛泽东听了,叹了一口气,说:“我这么做,也是不得已啊。其他同志家有客人来,当然应该招待,只要合格,也可以参加机关工作。但我毛泽东不能这么干。我一干,就可能成为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形成一股不好的作风,危害就大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啊。”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aozedong/20221198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