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甜美的酒浆和人头做成的酒杯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0日 阅读:127 评论:0

五、甜美的酒浆和人头做成的酒杯

由中西矛盾的这种双重叠合性质,又派生出对殖民主义的评价问题。

“殖民地”“半殖民”地这类词语我们太熟悉了。但是否每个人都真正懂得?恐怕不能打这个包票。比如,只要问一个问题:“香港是殖民地吗?”只要一回答,马上就可以判断答者是否真正懂得“殖民”“殖民地”“殖民主义”这样一类词汇。

答案暂且不说,我们先来解析一下有关的词汇及其定义。

所谓“殖”,是繁殖,滋生之意。所谓“殖民”,就是比较强盛的国家向它所征服的地区移民,并进行垦殖、开发,以此掠夺原当地人民利益的活动和行为。现指资本主义国家把经济政治势力扩张到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掠夺和奴役当地人民的活动。此即为殖民主义。

殖民,也是一个大国在国外寻求并获得对经济上、政治上和文化上不发达地区的占有权的过程。殖民国的移民在殖民地大多比当地居民享有优越的政治权力,有着明显的人种歧视、民族歧视。对原居民的人格和尊严造成极大的伤害。

殖民主义,是强国用各种侵略手段使落后国家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的侵略政策。

近代的即资本主义的殖民主义,始于15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海盗式劫掠。17世纪至18世纪,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在美洲、亚洲以及各大洋的岛屿上获得了大片殖民地,使一系列落后国家不同程度地丧失独立地位,成为其附属国。1870年以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的帝国主义扩张又使得这些国家在非洲、大洋洲以及亚洲取得了大片殖民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在经济上瓜分世界的同时,展开了瓜分世界领土的激烈斗争。

在不同时期,殖民主义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大都采取赤裸裸的暴力手段,如武装占领、海外移民、海盗式的掠夺、欺诈性的贸易、血腥的奴隶买卖等。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主要通过自由贸易形式,把不发达国家、民族和地区变成自己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以及廉价劳动力和雇佣兵的来源地。

在帝国主义时期,除了采取上述各种手段外,资本输出成为剥削这些国家、民族和地区的主要形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大批亚洲、非洲国家获得独立,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有殖民就有殖民地。

殖民地是指由宗主国统治,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利,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地区。

广义的殖民地包括虽然拥有行政机关、军队等国家机器,但经济、军事、外交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被别国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和保护国,以及委任统治地、托管地,还有殖民主义国家在这些地区设置的“海外领地”“附属地”“海外省”等。

从殖民地的性质来说,大致可分为拓殖型殖民地、资源掠夺型殖民地和商业殖民地3种主要类型,这3种殖民地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而顺次出现的。

殖民反映出殖民国与被殖民国家、地区的强弱反差。

殖民活动,多数都伴随着暴力和掠夺行为,但不等于全都是暴力和掠夺。殖民活动,会在当地从事生产和经营,会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机械设备,会在当地从事基础设施建设,会带去文化、科学、技术、教育,会从事卫生、医疗活动,会带去宗教的传播,会带去不同的语言文字和生活方式,等等。

所有这些,一般都是先进的文明,或者具有先进文明的因素。它们会不可避免地、潜移默化地在当地生根、流传、产生影响,改变当地的文明内容,提高当地的文明水准。因此,客观上就造成了先进文明的传播。

当然,不能认为殖民活动总体上是出于友善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先进文明。不能用某些客观的效果来掩盖整个殖民活动的基本目的。

从事或参与殖民活动的人员多种多样。如前往北美殖民地的,有强盗、罪犯、冒险家,但也有在欧洲受到迫害的清教徒,还有社会主义者、工人运动活动家,更多的,则是想谋求更好生活或被逼逃难的普通百姓。这些人,有的劣迹斑斑,但也不乏善良和有教养人士。所以,不能因否定殖民主义而把所有参与殖民的都当作罪犯,当然,也不能因举出一系列友善慈善人士而对殖民主义大唱赞歌。

殖民主义是一种系统的有组织的占领、抢占拥有原住民地区的活动,通过强制和暴力手段建立起殖民主义政权,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实行控制。这种做法和制度显然是非正义的。因此,必须加以否定。

只要做出这样具体细致的分析,我们就不难对殖民活动乃至殖民主义做出科学的判断和评析。

马克思在论述英国殖民主义对印度的统治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这两个使命实际上是一个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即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取代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就这个历史过程而言,殖民主义的作用是进步的。

无论是“破坏”的使命,还是“重建”的使命,都是“整个现存的生产制度所产生的有机的结果”,都是“目前正在每个文明城市起着作用的政治经济学本身的内在规律”在更大范围内的“显示”。

通过破坏,它们消灭了落后的文明,通过重建,为新世界创造了物质基础。对此,马克思恩格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如果把资本主义取代前资本主义比作“甜美的酒浆”的话,那么,由西方资产阶级在东方国家所进行的“破坏”和“重建”,却好比是“用人头”做成的“酒杯”。

它们从事“破坏”与“重建”的动机,完全是极卑鄙的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手段是在商品之外同时运用赤裸裸的暴力和流血以及其他各种污秽的方式;结果是在促进文明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穷困与屈辱,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所以,它们充当的并不是自觉的现代文明传播者的角色,而是“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如果说它在一方面起了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作用的话,那么另一方面,也起了阻碍社会文明进步的作用。

归结起来,西方殖民主义所完成的是“破坏”旧文明、“重建”新文明的双重使命;所发挥的,则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同时也“阻碍”社会文明进步的双重作用。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殖民主义逐渐受到明确的否定,整个殖民体系早已土崩瓦解。到今天,殖民主义基本上进入了历史的垃圾箱。

1945年联合国成立之际,共有7.5亿,约占全球1/3的人口居住在非自治的领土,依赖殖民国家生存。如今,非自治领土的居住人口已减少到不到200万。

1945年联合国刚成立时,就把消除殖民现象作为一项世界的目标和任务。

《联合国宪章》第11章(第73—74条)中规定了持续指导联合国非殖民化工作的原则,其中包括尊重所有人民的自决权。

《联合国宪章》在第12章中建立了国际托管制度(第75—81条),并在第13章(第86—91条)中成立了托管理事会,管理被定义为“托管”的特定领土。这些领土和管理国遵守不同类型的协定,有的之前处于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有的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自敌国割离,有的由负管理责任的国家自愿置于该制度下。共有11块领土处于该托管制度下。

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已有80多个殖民地获得了独立。其中所有的11块托管领土均已通过独立或与独立国家的自由联合取得自决权。如今仍有17块领土处于非自治状态。

《联合国宪章》要求管理国承认领土居民福利的至高无上,承诺促进其社会、经济、政治和教育的进展,并基于领土居民的政治愿望和发展进步情况协助其发展合适的自治形式。依据《联合国宪章》,管理国有责任将具有专门性质的领土情报递交联合国。由联合国监督这些领土的自治进程。

1960年,为加速非殖民化的发展,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宣言》表明,世界人民都应享有自决权,需要迅速和无条件地结束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

1962年,联合国成立了非殖民化特殊委员会,以监督《宣言》的执行情况,并对它的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1990年,联合国大会宣布1991年至2000年为第一个铲除殖民主义国际10年,并通过了行动计划。2001年,第二个铲除殖民主义国际10年被宣布开始。2010年12月,大会宣布,2011年至2020年为第三个铲除殖民主义的国际10年。

最后,我们回答“香港是不是殖民地”的问题。答案很明确:不是。

这是中国政府的主张,并得到了联合国的认可。

在香港回归祖国之前,英国在香港实行的是典型的殖民式统治,但这并不等于香港就是殖民地。

因为,通常意义上的殖民地主要是指因外国统治、管辖而丧失了主权的国家,是要使其获得独立的问题。香港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是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中国要对被占领的领土恢复行使主权的问题。所以,殖民地概念不适用于香港。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后不久,当时的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于1972年3月8日即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主席,明确宣布:“香港、澳门是属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结果。香港和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的‘殖民地’范畴。因此,不应列入反殖宣言中适用的殖民地地区的名单之内。”

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于同年6月15日通过决议,向联大建议从上述的殖民地名单中删去香港和澳门。同年11月8日,联合国大会以99票对5票,通过了有关将香港、澳门从殖民地名单上除去的决议。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aozedong/20221191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