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四大发明的世界历史影响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0日 阅读:118 评论:0

四、四大发明的世界历史影响

中国古代最具历史意义的创造,是四大发明,即造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这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突出标志,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所做的最重要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许多著作、文章中都提到了这些发明,高度评价了这些发明对于世界文明所做的重大贡献,充分肯定了这些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动所起的巨大促进作用。

其实“四大发明”的概念,最早并不是来源于中国,而是来源于西方学者,后来才被中国人接受。

早在1550年,意大利数学家杰罗姆·卡丹就第一个指出,中国对世界所具有影响的“三大发明”:司南(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并认为它们是“整个古代没有能与之相匹敌的发明”。

1620年,英国思想家培根在《新工具》一书中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英国汉学家麦都思指出:“中国人的发明天才,很早就表现在多方面。中国人的三大发明[航海罗盘(司南),印刷术,火药],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异乎寻常的推动力。”

马克思恩格斯19世纪60年代提到这些发明时,用的也是三大发明。

但后来,经英国来华传教士和著名汉学家艾约瑟深入研究后,在三大发明一说中又加上了造纸术,遂成四大发明。

艾约瑟(1823—1905年),字迪瑾,毕业于伦敦大学。在华传教57年之久。1905年在上海逝世。其夫人酷爱中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曾在一封家书中写道:“我越看中国,越是爱她,我已经对中国人深有好感。我应该在每一封家书的末尾都写上‘中国真美(China is beautiful)’这句话。”艾约瑟1852年至1860年编译《中西通书》(原名《华洋和合通书》,年历),年出一册。1872年在北京与丁韪良创办《中西闻见录》月刊。1880年,被中国总税务司赫德聘为海关翻译。作为著名的汉学家、翻译家,编译有《欧洲史略》《希腊志略》《罗马志略》《富国养民策》《西学启蒙》等书。主要著作有《中国宗教》《中国在语言学方面的成就》《访问苏州的太平军》《重学》三卷本等,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艾约瑟最先在中国三大发明上又加入造纸术。他在比较日本和中国时指出:“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他们(指日本)没有如同印刷术、造纸、指南针和火药那种卓越的发明。”此“四大发明”之说立刻引起了西方学术界的关注,后经李约瑟博士将此说发扬光大,乃确立了中国“四大发明”的地位。

纸:据考古发现,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已有纸出现。到东汉和帝时,宦官蔡伦改革造纸制浆工艺,首创了用树皮造纸等技术,在元兴元年(105年)造出优质纸,使纸的使用得以普及,蔡伦也被奉为纸的发明者。

印刷术:分为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雕版印刷最晚在唐朝初期已发明,玄奘印发大量普贤像便是证明。活字印刷术系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平民毕昇发明,他用胶泥制作活字,印刷成本低、工效高。元朝王祯用木制活字,另有人发明铸锡活字。明朝以后相继出现铜、铅活字。

火药:最早是指能起火的药。唐初孙思邈的《丹经要诀》载有火药配方,表明火药已经发明。唐末出现了简单的火炮。宋时火药武器有所发展,庆历四年(1044年)出版的《武经总要》记载了3种火药的复杂配方。南宋时,陈规于1132年发明了火枪;后又有人发明管形的子弹火枪。13世纪左右,把管形火枪由竹管改为金属管,称“铳枪”,后又出现管形大炮。元朝出现了铜铸火铳。明朝发明了原始飞弹和两级火箭。

指南针:战国时期,已出现用磁铁做的指向仪指南,其形状像汤匙,放在光滑的地盘上,长柄就会指向南方。唐末、五代由风水先生正式发明指南针,制造方法是用磁石摩擦铁针,使之磁化,与刻有方位的底盘配套,称罗盘。先是用于看风水,宋朝以后用于航海。

四大发明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了一场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留存和传播;火药的发明,创造了重要的动力之源,使人类的武器和作战方式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指南针的发明,为人类位移和探险提供了辨识方向的工具,促进了地理学的发展,为人类的航海活动提供了条件。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和其他科学技术传入欧洲后,极大地推动了欧洲社会生产力和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对欧洲的经济、政治、宗教,文化、教育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科技发明进行了很有深度的研究,充分肯定了中国发明的历史价值和重大贡献。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一书中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各种发明的大量涌现和东方发明的引进”,作为因素之一,使“由中世纪的市民等级所创立的工业生产和商业获得无限高度的发展”。“它们不仅使希腊文献的输入和传播、海上探险以及资产阶级宗教革命成为可能,并且使它们的影响范围异常广泛而迅速地扩展,此外还提供了大量古代从未见过的、虽然还未系统化的许多科学事实:磁针、活字印刷、亚麻纸(12世纪以来阿拉伯人和西班牙犹太人所使用的;棉纸自10世纪以来就逐渐出现,而在13和14世纪已经传布得更广,莎草纸从阿拉伯人占领埃及以后就根本不再使用了)、火药、眼镜、机械时计,后者在计时上和力学上都是一大进步”。

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指出,“火器一开始就是城市和以城市为依靠的新兴君主政体反对封建贵族的武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枪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披铠甲的贵族骑兵队同归于尽了”。同时,“火药和火器的采用决不是一种暴力行为,而是一种工业的,也就是经济的进步”。火药和火器的使用,无论对于反封建斗争,还是推动工业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印刷术在欧洲的出现,不仅变成了新教的工具,而且把学术、教育从基督教修道院中解放出来。恩格斯指出:“书刊印刷业的兴起和商业发展的需要,不仅打破了僧侣对读书写字的垄断,而且也打破了他们对高等教育的垄断。”从此,欧洲的学术中心由修道院转移到了各地的大学,先进的思想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交流和传播。

中国的四大发明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欧洲近代文明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有欧洲自身的社会条件,但外部条件也起了不可否认的作用。中国文明进入近代时落后了,但中国古代文明在中世纪后期和近代初期传入并应用于欧洲后,恰好适应了当时欧洲从封建生产方式转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需要。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不仅提供了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而且能广泛应用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科学等各个部门。如果没有造纸和印刷术,人们很难想象有科学文化知识的广泛传播。如果没有指南针,人们很难想象有航海业和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以及由此而开辟的世界市场。

所以,中国古代文明为近代欧洲文明的兴起提供了重要的国际条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把中国古代三(四)大发明称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当然,中国古代的发明并不限于“四大发明”。传统的四大发明一经提出,就有学者提出新的观点。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曾经列举了中国传入西方的26项技术,认为中国重要的发明技术不止这四大发明。

现在有学者认为,中国最有价值的四大发明应该是:汉字、织布机、中药和郡县制。汉字的发明使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文化成果得以用文字的形式记载和传承下来,对中华民族的最终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织布机的发明使中华民族结束了穿树叶、树皮的蒙昧时代,从此进步到文明时代;中药是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发明创造,为中华民族的生命健康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郡县制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建立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这种观点有可取之处。与外来的关于四大发明的概括比较而言,这四大发明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可能更为深远、重大。当然,如果扩展到对整个世界和人类文明的影响,这“四大发明”可能还是不如造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还有人认为,丝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创造发明之一,与其他创造发明相比,有着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最远、技术最高四大特点:它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与中华文明同岁;它衣被天下,服务众生;它传播世界,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它的技术含量最高,发明创造点极多。

也有人认为,中国的四大发明应该是丝绸、青铜、造纸印刷和瓷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协曾经在中国科技馆联合主办“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展品主要以丝绸、青铜、造纸印刷和瓷器四大文物为主,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一位副馆长表示,原来的四大发明,已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而这次展览,则是新“四大发明”的首次集体亮相。

近几年,又有所谓“新四大发明”的说法。2017年,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前,北京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发起了一次留学生民间调查。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二十国青年评选出了他们心目中中国的“新四大发明”。这“新四大发明”是: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其中的支付宝,是移动支付的一种具体方式,所以其实应该统称为移动支付。

这里的所谓“新四大发明”,其实不算是中国最早发明,更不是很正规的对于科技成果的严谨评价。但它们确实在中国经过改造、创新后,得到了最广泛、最迅速的应用。特别是它们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并正在给世界以巨大影响。所以,也可以算是中国科技进步和广泛应用的一种非常生动的体现。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aozedong/20221191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