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请马克思恩格斯参加几次国际会议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0日 阅读:114 评论:0

四、请马克思恩格斯参加几次国际会议

马克思恩格斯肯定了解当年世界是怎么看中国的,但对中国如何看世界,恐怕就不一定很清楚了。现在到中国来旅游,就有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实际看看今日的中国是如何看待世界的。

马克思恩格斯可能会发现,与100多年前不同的是,现在中国有很多现代化的大会堂、国际会议中心。特别是在首都北京,经常举行国际会议。如果马克思恩格斯愿意,完全可以到会场去看看,或者干脆在这些会议上发表重要的讲话,更加直接地向世界阐述他们的思想。

中国举行过哪些重要的国际会议呢?

仅以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的5年为例,稍稍列举,由中国当东道主的重要国际会议就有:

2013年11月20日至21日,第16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强调要准确定位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中欧合作创新发展。双方发表《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

2014年5月21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4次峰会在上海举行。习近平主席主持峰会并发表《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的主旨讲话。峰会发表《上海宣言》。

2014年6月5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6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的讲话。

2014年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主持并讲话,倡导深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共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会议发表《北京纲领:构建融合、创新、互联的亚太——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和《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亚太经合组织成立25周年声明》,决定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在11月9日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此前,11月8日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26届部长级会议通过《北京反腐败宣言》,这是第一个由中国主导起草的国际性的反腐败宣言。

2016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11次峰会在浙江杭州举行。习近平主席主持并致开幕辞、闭幕辞,强调二十国集团要与时俱进、知行合一、共建共享、同舟共济,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会议通过《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强调要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会议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并发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

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9次会晤在福建厦门举行。3日,习近平主席出席2017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并发表《共同开创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的主旨演讲。4日,习近平发表《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的讲话,强调要开启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使金砖合作造福五国人民,惠及各国人民。5日,习近平主持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并发表《深化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讲话。

今天的东道主,与当年的挨打者,反差何其之大!变化何其之大!

能够有这种变化,是因为中国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也越来越强起来了。中国受到了世界的尊敬,中国也有这样的实力和影响力来主办一系列重大的国际会议。

会议是形式,合作是内容,理念是指导。改革开放以来,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到走和平发展道路;从推动构建和谐世界,到推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重大的理念,对人类世界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中共十九大报告第十二部分的标题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说明了这一命题和主张的重要性。

十九大修改后的党章,在国际部分,增写了4句话:

“坚持正确义利观”;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这4句话,都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战略问题上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理念、重要主张。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一个核心的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迅速提高。随着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中华民族进入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在这样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重大课题,科学把握世界大势,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呼吁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2015年9月26日,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倡导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理念。28日,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强调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6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G20杭州峰会上提出,共同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访问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并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强调要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绿色低碳的世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直面当今世界最重要问题,解决了人们心中最大的困惑,为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指明了正确方向。所以,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

此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载入联合国多项决议。

2017年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协商一致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作为联合国决议,首次写入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2017年11月1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再次载入两份联合国决议,也是首次纳入联合国安全决议。联合国副秘书长、裁军事务高级代表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联合国的共同安全的和平理念高度契合,给充满不确定的世界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中国方案,符合各国共同利益。

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提出一系列新的全球治理理念,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积极倡导并践行新型全球治理观,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新发展观,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理念。

提出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推动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再平衡,打造世界经济增长、合作、治理、发展新模式。

提出“正确义利观”。强调要找到利益的共同点和交会点,坚持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提出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为中国发展争取良好周边环境。

提出“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

提出中国的“文明观”,提炼概括文明的三个本质特征,说明文明是多彩的、文明是平等的、文明是包容的。三大特征最终落脚点放在包容上,包容是文化多元、利益多样的前提,是人类社会平等共处的保障。

环顾世界,中国的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面对未来,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当年,马克思恩格斯预见,中国的社会变革将对欧洲产生重大的影响。虽然100多年前,这种影响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但现在呢?

马克思恩格斯应该感到很欣慰了!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aozedong/20221189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