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历史的局限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0日 阅读:136 评论:0

五、历史的局限

当然,问题并没有到此为止。如果要对太平天国做出科学的评价,还必须仔细鉴别:太平天国的这些负面表现,是局部的,还是大规模的?是零星的,还是整体发生的?是某个时期和阶段比较突出的,还是从头至尾一贯如此的?是太平天国的支流和部分行为,还是太平天国的主流和主要行为?对此,就要全面研究、整体看待、客观分析、科学判断了。

马克思的《中国记事》基本上是依据夏福礼的信件写成的。而且从字里行间的表述看,马克思基本上是把夏福礼所写当成事实看待,而且直接引述了夏福礼所述情况17段中的8段。引述的目的,是“为了描写这些‘灾星’”。

由此,马克思得出的主要结论是:“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不知道自己负有什么使命。他们没有任何口号。他们对民众来说比对老统治者们说来还要可怕。他们的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

但是,马克思在这里对太平天国的有些评价,不能说是很准确的。比如,太平军不是没有任何口号,而是有自己的纲领、口号的。虽然它还没有达到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程度,但是已大大超过了历代农民起义的水平。

一些研究者认为,马克思在1862年发表的《中国记事》中对太平天国的评价,与9年前即1853年发表的《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对太平天国的评价,有很大不同。9年前是基本肯定,满怀期望。但现在却基本否定,加以批评。

马克思有没有这种变化呢?某种程度上是有的。在《中国记事》中的否定性评价,比《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的否定性评价多很多。

这种变化是有原因的。因为9年前,太平天国起义刚刚爆发不久,正处于大规模发展时期,表现出的是对专制王朝的批判和反抗,自身的精神状态也还可以。所以马克思恩格斯给予了积极评价,也多少寄予一定的期望。但是9年后,太平天国内在的弊端、弱点已经暴露出来,整个太平天国已经在走下坡路,社会的负面评价也越来越多。在此情况下,马克思恩格斯对太平天国的评价发生变化,应该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从整体和全文来看,马克思对太平天国并没有全盘否定。

在马克思对夏福礼信件内容的转述中,仍可部分地看出太平军的革命精神和某些积极的方面。如说太平军“做事比较直爽,态度坚决认真”。“兵士没有饷,靠战利品生活。……如果穷,他们就表现出模范的忍耐态度”。“成千成万的太平军就拿着大刀、长矛和猎枪,狂叫着向吓得半死的敌军冲去,只要不遇到抵抗就一路上扫荡个干干净净”。

马克思引用材料列举了太平军的某些落后现象,但他认为,这些现象根本上还是落后的社会生活造成的,反映的是这场运动的宗教色彩。

“太平军给人的印象就是中国人想象中的那个凶神恶煞下凡。而这种凶神恶煞只是在中国才有可能有。它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必然发生,而且是合理的。外国的入侵是导致这场革命的重要原因,而革命的对立面及所要革除的是满清王朝的“停滞腐朽”。所以,马克思指出的是这场运动的局限性,而不是从根本上否定这场运动。

另外还要注意到,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交通和信息传输还不便利。马克思对于远隔重洋的中国所发生的事情,只能从官方和报刊公布的为数不多的消息中获得,难以掌握第一手的比较全面的情况。如果这些消息有虚假成分,一般是很难鉴别的;如果消息是零散的,不完整的,要从中得出非常全面和准确的结论,也是有一定困难的。马克思恩格斯这时的看法多少受到夏福礼信件的影响,这也是很明显的。夏福礼信件能不能代表太平天国的全貌?当然不可能。而且,马克思当时一直过着流亡者的生活,正忙于撰写《资本论》,不可能非常深入地研究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全面情况。所以,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评述,一定要辩证地看待。

太平天国运动确实有很大的局限,对此决不应该否认。太平军的行为也确实有比较野蛮、落后或者违反自身纪律的一面,马克思的批评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从马克思的批评中,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局限性,也可以从中汲取一些重要的教益。

历史,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文明进步的过程。文明越进步,离愚昧、落后才能更远。我们反对封建专制、愚昧落后,根本上是要推动自身文明的进步,而不是用愚昧落后与文明对抗,甚至毁灭人类文明,把人类社会拉向后退。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aozedong/20221188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