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货币在世界市场流通的路径和特点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0日 阅读:135 评论:0

三、货币在世界市场流通的路径和特点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深入考察和阐述了世界市场和世界货币的运行情况,而且具体考察了中国进入世界市场体系过程中货币流通的情况和特点,不仅运用中国的例证论述了他们关于世界市场和世界货币的理论,也说明了这种世界货币与世界市场的运行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中国的白银需求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由于世界白银的主要产地是北美而不是中国,中国对外输出茶叶、丝绸等等,往往需要对方用白银支付。所以,16世纪至17世纪,白银需求大增。这种需求对世界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与地理大发现联系在一起搅动了整个世界的经济,逐步确立了白银作为国际贸易的主要结算方式和白银作为世界主要货币的基础,造成了美洲白银推动的世界经济体系,推动了包括日本、朝鲜和东南亚货币体系的白银化。

中国向“白银帝国”的演变,开始于16世纪40年代。从此,明朝通过海上贸易吸纳白银,并通过海上贸易参与创建了世界市场。这个世界市场围绕白银运转,而白银围绕中国运转,形成了以白银作为主要世界货币的全球经济体系。

《剑桥中国明代史》中,描述了明朝与新兴世界经济的关系,观察到明代存在着对于世界经济的贡献和对世界经济依赖的两个方面:“在16世纪和17世纪,中国国内对进口白银的需求,国外对中国丝绸、瓷器、金、铜币和其他商品的需求,促使中国比以往更深地卷入世界经济事务,这种卷入被证明是一种祸福结合的幸事。”

注意,这里说的是“祸福结合”。历史事实证明,确实是有福有祸。

马克思指出:“从十七世纪初起,亚洲,特别是中国和印度,对欧洲和美洲的金银市场一直起着严重的影响。白银是这些东方国家的唯一交换手段,由于同东方进行贸易,从西属美洲大量输入欧洲的财宝,有一部分就从欧洲大陆外流,于是,美洲输入欧洲的白银,就这样由于从欧洲输往亚洲而得到了平衡。”

马克思认为:亚洲和西方之间白银的流通,是随着贸易差额的变动而变动的。其间,有涨潮和退潮的交替。但是,“总的说来,这个世界性运动的经过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十七世纪起到1830年左右”。在这个时期,“向亚洲输出的白银,总的说来是增加的”。

“第二个时期从1831年到1848年”。在这个时期,欧洲白银的“输出开始削弱,直到最后出现回流,亚洲第一次把它在几乎两个半世纪内吸收来的财宝的一部分归还了欧洲”。

“最后一个时期从1849年到现在”(马克思写此文时的1856年——引者注)。在这第三个时期,“仍然处在上升的发展阶段”,但“情况又起了变化,现在,亚洲正以空前的规模吸收白银”。

当然,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西方白银向亚洲的流入,主要还不是向中国流入,而是首先流向印度。

印度从1825年起实行单一银本位制,此后“印度白银的价格(同黄金的价格相比)比欧洲上涨得快,不列颠的商人发现,向印度输出白银来投机是有利的,可以换取印度的原料,从而给印度的出口以新的推动”。

另外,印度是鸦片生产的主要基地,英国向中国输出的鸦片主要是从印度进入中国的。所以,欧洲同中国、印度的贸易及白银流通,便形成了这样的路径:人们把银运到印度,并用其中很大一部分买了鸦片,全部运到中国去,以形成用来购买蚕丝的基金,印度用这些基金购买中国货物,再运往欧洲。

按照这样的路径流通,中国实际上输出了大量白银,而得到的却是鸦片,受损害的仍然是中国。即使欧洲直接流入中国的银,也被卷入这一路径。

马克思说,“从1856年到1866年这10年间,英国输往印度和中国的银(输到中国的银大部分又流入印度)值12000万镑”。中国必须为购买鸦片不断向印度进行大量支付,英国又必须向中国支付。这个金额就是这样迂回地流到印度的。

由于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鸦片生产及贸易都是在英国操纵下进行的,所以,最终得益的仍然是英国。

为什么白银在3个时期有不同的流向和变化呢?其根本原因在于,白银的流通是世界市场运行状况的反映,白银流通的变化和特点,受世界市场运行状况的制约,同时也反映了世界市场的变化和特点。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aozedong/20221188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