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日本投降了,国共两党却同时下达了两道截然相反的命令。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0日 阅读:108 评论:0

1.日本投降了,国共两党却同时下达了两道截然相反的命令。

1945年的8月15日,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

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8月9日,我们从外电得到一条令人欢欣鼓舞的消息:苏联军队从远东的双城子至西伯利亚的赤塔一线全面出击,向日本侵略军的主力——关东军展开猛烈进攻。战斗一开始就非常激烈,日军拼死抵抗,双方都有众多伤亡。但百万苏联红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8月14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愿意放下武器。8月15日,这位天皇通过广播网向全世界正式宣告无条件投降。听到这一消息的毛泽东兴奋地说:“看,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了原子弹,日本没有投降,而苏联一出兵,日本就投降了。”

消息传到延安,延安全城沸腾了!以延安城为中心的几条辐射形山沟中,到处是红旗招展,锣鼓喧天,爆竹齐鸣。人们高兴地跳着唱着,把衣服帽子抛向天空。卖水果的老汉把筐里的苹果、梨送给素不相识的路人,人们欢呼着,相互拥抱着。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互相拉着手扭起了秧歌。有文字记载的延安历史上,从来没有这样狂欢过。这样的狂欢,整整持续了三天。

作为统帅部的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进入了空前紧张繁忙的时刻。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最忙,而毛泽东作为最高决策人,工作量之大,速度之快,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就在苏军宣布出兵中国东北的当天,他和周恩来就亲笔撰写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此后,时局在激剧地变化着。为了应付瞬息万变的形势,毛泽东干脆把办公室搬到枣园的小礼堂,为的是一面处理日常事务,一面接见各地来请示工作的领导和将领。他一面同这些同志谈活,一面发布命令,发表文告、声明、宣言,每天工作都在十多个小时,甚至连吃饭、喝水的工夫都没有。此时陕北正是瓜果飘香的时节,工作人员索性挑了些最好的瓜果放在毛泽东的办公桌上。所谓办公桌,不过是原来的一张乒乓球台子,球台正中间摆着笔墨纸砚,别无它物。毛泽东渴了、累了,或顺手抓几片西瓜解渴,或啃几口馅饼面包充饥。小礼堂的周围摆放着一圈长条靠背木椅,来自各地的干部们坐在那里等候毛主席的指示、命令,愿意吃什么,就随意到主席的“办公桌”上去取。

延安是忙碌的,同时又是兴奋的。同这暑热的天气一样,每缕空气都溢满了热烈与欢腾。八年了,旷日持久的抗战终于结束了,人民朝思夜盼的不正是这个胜利的日子吗?然而,战略家毛泽东从举国欢腾的气氛中,却发现一股潜流正在悄然流动。这股潜流的焦点就在于怎么接受投降的日军。

1945年8月10日、11日,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受降及配合苏军作战的一系列命令,要求我人民军队迅速前进,收缴敌人武器,接受日军投降。8月11日,蒋介石签署的三道命令摆到了毛泽东的“办公桌”上,其内容与朱德的命令却截然相反,蒋介石要解放区的人民军队就地驻防待命,不得向敌伪擅自行动。要他的嫡系部队积极推进,勿稍松懈,要伪军切实维持地方治安,阻挡人民军队受降。

来自两个司令部不同的声音,使沉浸在锣鼓鞭炮声中的中国又悄悄漫过一层阴云,而蒋介石正是破坏和平气氛的罪魁祸首。

这一切,早在毛泽东的预料之中。在苏军宣布出兵的当天,他就预言,蒋介石不仅不会与人民军队平分胜利果实,而且会阻止人民军队受降,进而还会向人民军队发起军事进攻,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精神准备。就在延安城鞭炮锣鼓一片沸腾的时候,枣园小礼堂的毛泽东已经度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他批阅电文,发布命令,密切注视着风云变幻,特别是美国、苏联的态度。

美国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朗了。就在蒋介石三道命令下达的第二天,远东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向日本政府和在华日军下令:只能向蒋介石政府及其军队投降,不得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缴械。

美国人是蒋介石的后台老板,对美军我们从来是不抱任何幻想的。

那么,苏联的态度又怎么样呢?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我们把一迭迭来自不同方面的情报送到他那张宽大的“办公桌”上。苏军的态度可以说是暖昧的。他们出兵我国东北,事先竟没有向中共方面透露过任何消息。事后得知,苏军出兵,是同美英两国达成了秘密协定的,即只同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打交道。

8月14日,苏联的莫洛托夫同国民党外交部长王世杰在莫斯科会谈,商定苏联的援助完全归国民党政府,苏军将把中国东北的大城市交给国民党,同意他们派市长接收。苏军在日本投降后三个月内全部从东北撤军。

按照这次会谈的意见,苏军急于早一天脱身,所以极力设法将南满辽沈的大片土地移交给国民党。遗憾的是,蒋介石的大部队整个抗战期间躲在大西南,而共产党的抗日武装在东北早已存在。尤其在山海关至张北一线,部署了李运昌、郭天民等部。苏军对日宣战之后,根据朱德总司令的命令,这些部队及山东万毅部、晋绥吕正操部等,迅速进军东北和在察哈尔地区配合苏军作战。苏军一旦撤退,共产党的部队接管东北可以说是近水楼台,也是理所当然的。面对这样一个局面,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决定:寸土必争,寸权必夺,抢先占领东北农村,并尽可能占领一些中小城市,发动人民群众闹翻身,奋起保卫胜利果实。

这一天,毛泽东一边阅读文告,一边听刘少奇关于东北问题的见解。刘少奇说:苏军虽然没有明确地支持和帮助我们,却对我们进军东北的行动未曾阻拦,都是共产党的军队,估计苏军不会从背后向我们开枪。如果北面无敌人,西有蒙古,东有朝鲜,都是友邻,那么我们在东北便取得了战略上的重大胜利。

毛泽东放下手中的文电,微笑着看看刘少奇,那是一种所见略同的微笑,一种对大政方针不谋而合的心舒意畅的微笑。紧接着,毛泽东开始调兵遣将。最后他提到林彪,本来已经决定林彪去山东工作。毛泽东认为,眼下的东北事关全局,立即派林彪改赴东北,去掌握这一重要的战略重地。

一道又一道的命令,从延安枣园的小礼堂里飞向各解放区,飞向全国。共产党土八路的两条腿与国民党机械化部队的汽车轮子、运输飞机和运输舰艇在进军东北的途中进行着激烈的较量。

最后,共产党不仅在东北站稳了脚跟,而且赢得了整个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这次向东北进军,在战略上首先赢得了主动权。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aozedong/20221185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