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面对强敌,毛泽东坚持留在陕北,亲拟电文激励全军。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0日 阅读:109 评论:0

1.面对强敌,毛泽东坚持留在陕北,亲拟电文激励全军。

早在1946年6月25日,蒋介石就曾宣布24小时之内便有惊人之举,这便是第二天国民党三十万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从那开始,国民党军队即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这时候,蒋介石所投入的与我军作战的主力部队已达193个旅160余万人,占其正规部队的80%。而我军的总兵力是120万人,虽然兵力和装备都处于明显的劣势,但在毛泽东的英明指挥下,仍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到1947年2月,共消灭敌人66个旅71万余人。敌人虽然攻占了我们原来驻扎的105座城市,却因此使其大大增加了守备部队,其机动部队锐减。

为了挽回面子,蒋介石于1947年3月改变了策略,由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改为向陕北、山东的重点进攻。3月10日,他调集胡宗南主力9个整编师34个旅约25万人,进攻陕甘宁边区。其中,以15个旅约14万人气势汹汹地向延安扑来。当时我驻陕甘宁边区的野战部队不过2万多人。敌人企图首先消灭我西北人民解放军及中共中央领导机关,或迫使其东渡黄河,然后在华北与我决战。

严峻的形势摆在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的面前。陕甘宁在三面包围之中:南有胡宗南的5个整编师,西有马鸿逵、马步芳的3个整编师,北有邓宝珊部的1个军,形势险恶。3月25日,国民党的《中央日报》已经开始用谣言制造紧张空气:毛泽东等“已迁隹木斯,或已潜逃国外……”。

尽管人们相信这是国民党的宣传机器在用谣言惑众,谁也不认为这是真的,但是,来自各解放区的电报都在反映同一个愿望:全国人民都在为毛主席为党中央的安全而忧虑,他们都希望中央尽快摆脱险境。

此时的毛泽东在哪里呢?

毛泽东仍在陕北,在陕北清涧县枣林沟村——党中央机关的宿营地。毛泽东原来与中央住在枣园,当国民党飞机在延安投下第一批炸弹后,就搬到了王家坪。后来随着形势日趋紧张,便来到清涧。此时,他与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围绕着是东渡黄河还是留在陕北的问题,各抒己见。

任弼时的意见是非常明确的,在陕北这片巴掌大的地方,敌人投入十几万重兵,对主席和中央的安全是极大威胁。无论怎么讲,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安全应放在首位,不能让各解放区的将领们一边打仗,一边为中央的安全悬心,眼下早一天撤出陕北,是至关重要的。

刘少奇一边抽烟,一边在深深思索。是啊,各大战区的同志一致要求中央撤出陕北,其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可假若真的撤出延安,他又总觉得有难以割舍之情,这里有用小米把我们养大并挽救了革命的人民,中央放在什么地方,怎么能不考虑群众基础和地域条件呢?

周恩来不赞成任弼时的意见,他认为,下面同志关心中央领导的安全是对的,可党中央放在什么地方,要从战略全局来考虑。

毛泽东点燃烟卷深深地吸了一口,充满感情地说:“在这个时候,党中央离开了陕北,陕北人民、全国人民会怎么想。当初长征结束,我们的队伍象得了大病的孩子,是延安的小米、延河的水使我们恢复了元气,站稳了脚跟。前几天离开延安时,一个老房东来问我,‘延安的小米香不香?延河的水甜不甜?’我无言以对。”

刘少奇说:“中央不离开陕北,我赞成。但弼时和朱老总提出的中央和主席的安全问题,也必须考虑。听说在青化砭敌机扫射时,主席汽车的座位被打了个大窟窿。”

毛泽东笑了:“打仗嘛。哪有不经历一点风险的呢?比起前方将士来,这又何足道哉?我嘛,就象一块臭肉,不论走到哪里,敌人就会象苍蝇一样嗡嗡飞来的。现在敌人战略已经很清楚了嘛,一个在陕北,一个在山东,两个拳头出击。”

周恩来说:“从全局来看,中央放在陕北,可以牵制敌人不少主力部队,这样可以减轻华北和山东方面我解放区的压力。”

任弼时有点激动了,他站起来,禁不住提高了嗓门:“中央放在晋西北,不同样可以指挥全局作战吗?”

毛泽东也有点动感情了,他说:“要走,其他人走好了,我和周恩来留下,给我一个班足矣。”毛泽东话未说完,参谋长急急火火地报告,胡宗南已发现党中央的行踪。情势紧急,不容许再这样争论下去了。还是毛泽东打破了僵局:“假如我们五个人都不过黄河呢?”刘少奇说:“那样最好!”

毛泽东又反问道:“假如敌人把我们一网打尽呢?”刘少奇微微一笑说:“那不可能吧!”

毛泽东又说:“当然啦,没有我们,革命照样前进,总是后来者居上嘛!”

任弼时说:“上帝保佑,我还想多活几年,听孙子叫一声爷爷呢!”在一片爽朗的笑声中,传来彭老总在青化砭歼敌两千余的大喜讯,周恩来兴奋地把这一仗称为“党中央留在陕北的奠基礼。”他趁热打铁地说:“要是我们五个人分为两半,一部分坚持陕北,一部分过黄河,怎么样?”毛主席点头赞许。

刘少奇、朱德都说,自己反正不愿意过河东去了。任弼时保留个人意见,表示服从中央的最后决定。

毛泽东最后一锤定音:“我看这样吧,以刘少奇同志为书记,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到晋察冀去,请总司令也一起去。由叶剑英、杨尚昆、罗迈(李维汉)、邓颖超同志组成中央后委,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组成中央前委。眼下请恩来先过河,安排中央后方机关的工作。我和弼时留在陕北,给我一支精干的队伍,保持和各战场的联系。”

周恩来提议,新华社留下二三十人,由范长江同志带队,跟随毛主席行动。

毛泽东说:“好嘛,中央留在陕北有文武两条战线,一条通过电台指挥打仗,一条通过新华社指挥舆论。我们这支队伍就叫‘昆仑纵队’吧!”就这样,一个重要的决策在一个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决定了。

决议一旦形成,便立即付诸实践,这是中央多年形成的传统。毛泽东总是积极带头为落实中央决议做具体工作。在撤出延安前,听说这时有些干部对放弃延安仍然思想不大通,毛泽东亲自召集保卫延安的新四旅团以上干部到他的住地王家坪,给他们做思想工作。他满带感情地说:“我们已经吃了延安十多年小米,延安人民养活了我们,我们同他们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现在敌人来了,我们一拍屁股撂下乡亲们走了,同志们,我们能不难受吗?”

接着他话锋一转说:“可是眼下25万敌人从三面向我们包围过来,力量悬殊,大家是清楚的,我们才不过两万来人。怎么办?还是老话,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实行积极防御。在江西反五次‘围剿’时,我们有些同志把不放弃一寸土地的政治口号用在战术上,不管自己力量的大小和敌人死打硬拼,这是错误的。寸土必争是对的,但要看怎样争。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放弃延安是暂时的,而胡宗南占领延安,决不是他们的胜利,而是他们失败的开始。我们要争取的是一个更大的胜利,如果拿一个延安去换一个新中国的话,同志们,你们说我们是得呢还是失呢?暂时放弃延安,无损人民战争胜利的大局。”

会场上气氛顷刻活跃起来。

毛泽东扳着手指继续说:“过去八个月内,蒋介石已经损失了六十多个旅,他能用来进攻解放区的机动兵力已越来越少,因此被迫放弃‘全面进攻’,改在解放区的两翼山东和陕北,实行‘重点进攻’。这正表示蒋介石走向穷途末路,离灭亡之日不远了。蒋介石进攻解放区的兵力共有248个旅,过去八个月,平均每月被歼灭8个旅。如果以后几个月,还保持这个平均数,那么,等到歼灭100个旅左右,则军事形势必将发生重大变化。现在有几个解放区刚夺取主动,如果蒋介石把胡宗南投入别的战场,那里就会增加困难。所以,我们宁可负担重些,把敌人拖住,不让它走,还要歼灭它。我们要用两万多人消灭二十万敌人是有困难的。但是,我们是有信心的,只要有正确的作战方针,就一定能战胜它。”

毛泽东的话,立即使干部们眉开眼笑。多年来,他总是在幽默风趣的谈话中让你心舒气畅,多少难解的疙瘩也在一瞬间迎刃而解了。说到这儿,毛泽东又扳着手指头说:“我送同志们十六个字: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回去向战士们把这里面的道理讲透了,工作就好做多了。”

有的干部当即提出一个问题:“主席,陕北就这么大一点地方,总共才一百多万人。一下子这么多军队进来,战场咋摆?”

毛泽东续上一支烟,接着说:“打个比喻吧,你们不是帮老乡推过碾子吗?如今在陕北打仗,道理也一样。那个石碾子,把多少粮食也可以碾成细面。陕北地方虽小,可地形险要,我们熟悉。陕北人口少,可群众基础好。我们把敌人牵上,在陕北这盘石磨上转圈儿,任凭多少敌人也要把它碾成粉末。”毛泽东一边说,一边伸出手臂在面前是划着圈圈。

深入浅出的道理,便干部们心悦诚服。如果共产党在陕北转战中有个基调的话,这个“磨”字便是毛泽东定的调。一开始还面带愁云的指挥员及机关干部们,高兴地举着手向毛主席保证:有主席的英明指挥,我们一定要胡宗南兵败陕北。

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开始向延安进攻。3月16日,毛泽东签署命令,将陕甘宁边区各部队分编为野战部队(初称西北野战兵团)和地方部队,均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彭德怀和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统一指挥。

毛泽东离开了延安引起全军和解放区人民的极大关切。为了让广大军民放心地同敌人作战,毛泽东亲自拟写发给各解放区的电报,一方面告诉广大军民他仍在陕北,很安全,仍在指挥着战争,掌握着全局;另一方面,他也把各解放区的胜利喜讯及时用电报通告全军。这对全军上下是很大的鼓舞和激励。

3月25日,即中央刚刚撤离延安不久,西北野战兵团在青化砭一役中歼敌31旅2900人。毛泽东立即致电彭德怀、习仲勋:“庆祝你们歼灭31旅主力之胜利。此战意义甚大,望对全体指战员传令嘉奖。”紧接着,他又在27日电告贺龙、李井泉和彭德怀、习仲勋:中央率数百人在陕北不动,这里人民、地势均好,甚为安全。目前主要敌人是胡宗南,只要打破此敌即可改变局面,而打破此敌是可能的。据彭德怀电已歼31旅(缺一个团),俘两千人,旅长以下无一漏网,缴子弹20万,士气大振,信心提高。并可能争取新胜利,各个歼灭胡军。这个电报在指挥员中传达后,立即引起极大震动。

我们跟随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离开延安后,一律轻装。刚开始时乘车向北几十里,当到达绥德南边田庄的时候,突然来个猛转弯,一直向西奔去,并且弃了汽车,开始徒步行军。当我们乘车北行的时候,胡宗南的几十个旅沿着延榆公路气势汹汹从后向我们追来。敌万万没有料到,毛泽东竟突然逆着敌人迎面走来,中间仅仅隔着一座山,两支部队竟这样擦肩而过。

那天晚上,毛泽东一住下,立即批阅各个战区的来电,让我们下达由他拟写的命令、电报。北去的敌人终于用电台测向仪找到了我们的位置。于是,刘戡率四个半旅疯狂扑来。骑兵侦察员一会儿一报告:“敌人距我们还有30里。”“还有20里。”“敌人进山沟了,离我们不到10里……”一名身边的随员几次用这类消息去报告毛泽东,而毛泽东思考大事的时候向来是不许别人打搅的。记得那次他发脾气了:“什么十里八里的。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你去吧,不要婆婆妈妈的。”

而形势确实紧张得很:北边的敌人已占横山,西边的敌人占了陇东,南边的敌人十几个旅摆成了一条线。只有东面敌人没设防,那是通向黄河的路。毛泽东斩钉截铁地说:“我们不能去那条路,我们要在这里和敌人兜圈子,直到最后歼灭它。”于是,我们在一片山沟里和敌人展开了周旋。一宿营下来,毛泽东立即起草文件。4月14日,中央机关转移到了靖边县的王家湾。毛泽东在王家湾写了《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指出与敌人兜圈子的这种“蘑菇”战术将能战数倍于我的敌人。也就在同一天,西北野战兵团在羊马河之战中全歼敌第135旅4700余人,活捉了代理旅长麦宗禹。毛泽东15日就给各战略区发电报:这一胜利给胡宗南进犯军以重大打击,奠定了彻底粉碎胡宗南的基础。这一胜利证明仅用边区现有兵力(6个野战旅及地方部队),不借任何外援即可解决胡军。这一胜利又证明忍耐等候、不骄不躁可以寻得歼敌机会。望对全军将士传令嘉奖,并望通令全边区军民开会庆祝,鼓励民心士气,继续歼敌。同一天,毛泽东又致电彭德怀、习仲勋并告朱德、刘少奇:敌现已相当疲劳,尚未十分疲劳;敌粮已相当困难,尚未极端困难。我军自歼敌第31旅后,虽未大量歼敌,但在二十天中已经达到使敌人相当疲劳和相当缺粮食之目的,给今后使敌十分疲劳、断绝粮食和最后被歼造成有利条件。

毛泽东还说:我之方针是继续过去办法,同敌在现地区再周旋一时期(一个月左右),目的在使敌达到十分疲劳和十分缺粮之程度,然后寻机歼击之。……应向指战员和人民群众说明,我军此种办法是最后战胜敌人必经之路。如不使敌人十分疲劳和完全饿饭,是不能最后获胜的。这种办法叫‘蘑菇’战术,将敌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

毛泽东的电报,如战鼓,似军号,给全军上下以极大振奋。毛泽东在陕北的正确指挥,又使战争朝着人民胜利的方向迅速发展。后来的事实证明,战争正是按照毛泽东所预言和计划的势态迅速发展的。

1947年5月4日,在我军连战皆捷之后,在胡宗南自诩为固若金汤的军需补给重镇蟠龙,我军再报大捷。胡宗南的精锐部队167旅全部被歼。他的“四大金刚”之一——167旅旅长李昆岗被我军活捉,从绥德赶来救援的刘戡、董钊等部被解放军挡在半路,自顾不暇。胡宗南只好在西安遥望蟠龙,伤心落泪。

获得大捷后的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彭德怀,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他欣喜地看着战士、民兵、老乡们赶着大车、牵着毛驴,哼着“信天游”,欢腾地搬运战利品:粮食、军装、罐头、武器弹药、军装被子。他马上对身边的参谋说:“快给主席他们那边挑一些好的武器送去,还有大米、白面、罐头。”

此刻的毛泽东,刚刚打开收音机,正在听一位女播音员广播《新华社记者评蟠龙大捷》。当播音员念到文章的最后几句打油诗:“胡蛮胡蛮不中用,延榆公路打不通,丢了蟠龙丢绥德,一趟游行两面空!官兵六千当俘虏,九个半旅当狗熊,害得榆林邓宝珊,不上不下半空中”时,毛泽东、周恩来禁不住哈哈大笑。毛泽东连夸这位女播音员爱憎分明,很有感情。

正在这时,彭德怀派人送来的战利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袖们一边品尝罐头等战利品一边“夸奖”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当得不错。毛泽东对周恩来说:“已经三战三捷了,西北人民解放军应该开个庆祝会,好好庆祝一下。”周恩来点头赞同。毛泽东说:“我先起草个电报吧,向彭德怀、习仲勋同志致祝贺之忱。”说着,便挥笔写了起来。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aozedong/20221185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