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毛泽东:“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09日 阅读:119 评论:0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毛泽东在一师时,十分重视体育锻炼。为了将来能够担负起改造中国的重任,他以惊人的决心和毅力锻炼体魄,磨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品格,培养一往无前的胆略和气魄。正如他后来回忆时所说:“这一切都是在‘体格锻炼’的名义下进行的。这对于增强我的体格大概很有帮助,我后来在华南多次往返行军中,从江西到西北的长征中,特别需要这样的体格。”

毛泽东当时锻炼的项目很多,如野游、日光浴、风浴、雨浴、冷水浴、游泳、登山、露宿、长途跋涉以及体操和拳术等。野游,是毛泽东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形式,这项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接触社会、向社会学习,并能与同伴一起相互学习,交流心得。1917年9月16日,他与张昆弟等一起到湘潭县境内的昭山游览,夜宿昭山寺。在与他们交谈中,毛泽东认为人生不能单以解决衣食住为满足,还应有更高的理想追求,他说:“西人物质文明极盛,遂为衣食住三者所拘,徒供肉欲之发达已耳。若人生仅此衣食住三者而已足,是人生太无价值”,“吾辈必想一最容易之方法,以解决经济问题,而后求遂吾人理想之世界主义”。

长沙岳麓山上的爱晚亭

类似的项目还有爬山、露宿、风浴、雨浴等等。所谓风浴,张昆弟在1917年9月23日日记中记载:“今日早起,同蔡毛二君由蔡君居侧上岳麓,沿山脊而行,至书院后下山,凉山(风)大发,空气清爽。空气浴,大风浴,胸襟洞澈,旷然有远俗之慨。”所谓雨浴,有一个夏天的夜晚,狂风暴雨,雷鸣电闪,毛泽东一个人爬上岳麓山顶,再返回来。他说:这是为了体会《书经》中所说“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的情趣。一师后山的君子亭、岳麓山、爱晚亭、橘子洲头等处,是毛泽东等经常露宿的地方。他们在一起议论国事,高谈阔论,直至夜深人静。

游泳,是毛泽东从小就喜欢的体育项目,他对游泳的爱好,一直保持到晚年。当年,他视湘江为天然的游泳场,时常与一些好友到湘江挥臂击水。还在学校组织了一个有近百人参加的游泳队,晚饭后一起畅游湘江。同班好友罗学瓒身体强壮,不喜欢游泳,但在毛泽东等人的影响下,也认真地学习游泳了。1917年9月20日,罗学瓒在日记里写道:“今日往水陆洲头泅渡,人多言北风过大,天气太凉。余等竟行不顾,下水也不觉冷,上岸也不见病。坚固皮肤,增进血液,扩充肺腑,增加气力,不得谓非运动中之最有益者。人言固足信哉?”10月8日他们又去游泳。在这天的日记里,罗学瓒写道:“余前数日,因浴冷水,致身痛头昏。……复与毛君泽东等往河干洗擦身体一番,大好快畅。”毛泽东自己后来回忆说:“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毛泽东通过游泳,不但强健了体魄,更增强了自信,磨砺了意志。

毛泽东打水擦身的水井

冷水浴,是毛泽东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的运动项目。在一师的浴室旁有一口井,他每天清晨第一件事,就是到这里洗冷水浴。他把上身衣服脱光,从井里打上来一桶一桶的水,用水擦身,擦了淋,淋了擦,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做一二十分钟,直到全身发红发热为止。有时在洗完冷水浴后,天还没亮,他就在自修室外边高声朗诵古文和诗词,用这些方法来锻炼嗓子和增强肺功能。他把这种锻炼称之为空气浴。毛泽东认为冷水浴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并能强壮筋骨;二是可以培养勇猛无畏的气魄和战胜困难的精神。他在回答有的同学提出的“为什么能够如此坚持”的问题时,说:冬季坚持冷水浴确实不容易,但只要下决心,难关是可以突破的。一切锻炼身体的活动,要把它坚持到底,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关键在于自己有没有决心和毅力。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会坚持到最后。因此,贵在坚持,持之以恒。

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锻炼的水平,毛泽东经杨昌济介绍,步行40里专程到长沙乡下,登门拜访好友柳直荀的父亲、著名拳击师、体育教授柳午亭先生。柳先生曾在日本留学,期间在日本吉田武馆武术决斗中,击败了吉田道次,因而震动东京。柳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毛泽东,给他讲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特别强调体育与国威的关系,还向他介绍了各种体育运动的方法。

在体育运动方面,毛泽东不仅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而且是积极的倡导者和宣传者,并不断地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概括。1917年4月1日,毛泽东在《新青年》第3卷第2号上发表了署名“二十八画生”的《体育之研究》一文,文章以畅快淋漓的文风、逻辑严密的章法博得了陈独秀的赞赏。这是毛泽东发表的、被视为体育理论珍宝的第一篇论文,也是他通过对体育的研究,探索人生哲学的一篇杰作。全文约七千字,分为:释体育、体育在吾人之位置、前此体育之弊及吾人自处之道、体育之效、不好运动之原因、运动之方法贵少、运动应注意之项、运动一得之商榷,共计8个部分。文章最后一部分所编制的一套体育锻炼方法,是他将自己在体育锻炼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和思想精华,提供给大家,以作交流、商榷。在这篇论文中,毛泽东博采古今中外哲学思想的长处,融会贯通,因而把对体育的研究引向近代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

《体育之研究》一文,完整地反映了毛泽东这个时期的哲学思想,充分体现了他所倡导的“身心并完”、“充分发达自己身体及精神之能力”的思想。因此,它不但是一篇论述体育问题的文章,而且是通过对体育问题的研究考察,精辟地论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极其出色的文章。

毛泽东在文章里开宗明义,把体育和国力联系起来。他说:“国力恭(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同时对“教者若特设此繁重之课,以困学生,蹂躏其身而残贼其生,有不受者则罚之”等现象深表愤慨。他坚持用唯物主义观点——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观点,阐述德、智、体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身体是知识和道德的载体,是人从事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也就是说,支撑知识、躬行道德的载体是人的身体,是人的体力。因此,他在阐述体育同人的关系时,强调人类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有赖于人的整个身体官能,“夫知识之事,认识世间之事物而判断其理也。于此有须于体者焉。直观则赖乎耳目,思索则赖乎脑筋,耳目脑筋之谓体,体全而知识之事以全。故可谓间接从体育以得知识”。文章从以身体为基础的观点出发,反复说明体育和智育、德育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今世百科之学,无论学校独修,总须力能胜任。力能胜任者,体之强者也;不能胜任者,其弱者也”,“然昔之为学者详德智而略于体”。针对“我国历来重文,羞齿短后”,教育界重文轻武的颓风,提出了在中学和中学以上宜“三育并重”和“身心并完”的重要观点。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他认为体育之功效在于:第一,强筋骨。“勤体育则强筋骨,强筋骨则体质可变,弱可转强”。第二,增知识。“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第三,调感情。“理性出于心,心存乎体”,“身体健全,感情斯正”。第四,强意志。“意志也者,固人生事业之先驱也”,“体育之大效盖尤在此矣”;“夫体育之主旨,武勇也。武勇之目,若猛烈,若不畏,若敢为,若耐久,皆意志之事”,“筋骨者,吾人之身;知识、感情、意志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适,是谓俱泰”。通过以上四方面的分析,毛泽东进一步阐述了体育锻炼的道理。

正因为体育锻炼有增强人的精气神等许多好处,所以一定要搞好体育活动,要做到:自觉、有恒、有趣。所谓自觉,“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于体育之自觉不可”,“苟自之不振,虽使外的客观的尽善尽美,亦犹之乎不能受益也,故讲体育必自自动使”;所谓有恒,这是一种终身锻炼观点,“凡事皆宜有恒,运动亦然”;所谓有趣,就是使体育活动具有吸引力,“兴味者运动之始,快乐者运动之终,兴味生于进行,快乐生于结果”。毛泽东把体育作为一门科学来阐述,认为“凡科学皆宜引起多方兴味,而于运动尤然”;“运动既久,成效大著,发生自己价值之念,以之为学则胜任愉快,以之修德则日起有功,心中无限快乐”。其结论是,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自觉、有恒、有趣三者的关系,才能使体育锻炼者取得健身强体的良好效果。

关于宇宙事物无不处在运动变化之中,对立着的事物经常互相转化,这一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思想,文章里有较多的阐述。他说:“愚拙之见,天地盖惟有动而已。”运动是宇宙最大、最根本的法则,而动则是养生之要义。“动之属于人类而有规则之可言者,曰体育。”“今日之运动承乎昨日之运动,而又引起明日之运动。”人的身体是在不断变化发展中,“人之身盖日日变易者:新陈代谢之作用不绝行于各部组织之间”。他又认为身体的强与弱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深戒嗜欲”、“勤自锻炼”,是可以由弱转强的。身体的“坚实在于锻炼。锻炼在于自觉”;“欲图体育之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体育之自觉不可”。这里也讲到了内因与外因的关系问题。而“天地盖惟有动而已”,则是个极其重要的论断,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正如这期间,他在日记中写下的“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一样,此后这种充满生机和活力、奋发向上的人生观,贯穿了毛泽东的整个一生。

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写出如此精辟的《体育之研究》,源于他学生时代强调实践、勇于实践,特别是那些显示出坚强意志和付出辛勤劳动的多方面的社会实践。诸多社会实践的经验使他一开始投入哲学研究,就能自觉地意识到知和行相统一的密切关系,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由于毛泽东前面两个哥哥在襁褓中夭折,而毛泽东自己少年时又体弱有病,这使他十分痛苦,再加上同窗好友的病逝,所以他非常重视体育锻炼。从孩提时代起,他就开始学习游泳并参加田里的劳动,到了一师后,参加了各种体育活动,对身体的由弱转强,特别是对意志锻炼等方面带来的好处,有着切身的体会。同时,学校教育中德、智、体三育的脱节,不重视体育给学生带来的各种不良后果,也使他感触很深。此外,毛泽东还从学习过的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中得到很多启发。因此这篇文章确实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一个范例。毛泽东通过对体育问题的考察,令人信服地阐明了实践第一,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精辟观点。这是他从自己的实践中所经历的思想发展轨迹里得到的有力证明。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aozedong/20221176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