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毛泽东《送子学农》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0日 阅读:204 评论:0

28 送子学农

从王家坪到吴家枣园,有二十多里路。毛泽东把自己打过补丁的灰布衣服给毛岸英穿上。警卫员备好了马让他驮行李,岸英就是不肯。他认真地说:“这就是劳动的开端。从现在起,我就锻炼自己。”

多少年来,延安人民一直传诵着毛泽东送儿子上“劳动大学”的动人故事。

1946年1月,毛泽东的大儿子毛岸英从莫斯科大学毕业回到了延安,中央办公厅把他安排到延安交际处暂住。交际处是招待延安客人的地方,吃住的标准要高得多,当时这件事谁也没有让毛泽东知道。有一天,毛泽东到交际处来看望客人,正好看到毛岸英在交际处和其他客人谈话。毛泽东看望客人后,向交际处的负责人询问:“岸英也住在这里?”负责人回答:“是的。”毛泽东问:“为什么让他住在这里?”负责人回答:“这是上级领导的意思,主要是考虑到岸英从苏联回来,生活上还不习惯,让他在这里先适应一段时间,反正马上要分配工作。”毛泽东听后,只是“唔”了一声,当时没说什么。

过了几天,毛岸英就搬离了交际处,住到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院内,并且根据毛泽东的要求,按照战士标准到大灶就餐。

一天下午,毛泽东把毛岸英叫到王家坪他的住所,两人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亲切交谈。毛岸英先给爸爸汇报了自己的情况。

毛泽东笑着问:“你在苏联经常读中国书吗?”

“经常读。”岸英回答,“读过《红楼梦》、《水浒》,还有鲁迅先生的作品……”

毛泽东点了点头,说,“还好,应当知道中国的知识,更要懂得中国革命的知识。”说到这里,毛泽东停顿了一下,脸上露出郑重而严肃的表情说:“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但学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知识的一半,这是不完全的。你还需要上另一个大学,这个大学中国过去没有,外国也没有,这就是‘劳动大学’。在这个大学里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送你去好吗?”

“好,很好!”毛岸英爽快地答道。

毛泽东接着说:“我已经请好了一位老师,就是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吴满有,在延安县的吴家枣园,他种庄稼学问很深,你就上他那里去学,怎么样?”

岸英听了痛快地表示:“好,我想到农村去,参加劳动,联系群众,锻炼锻炼……”

毛泽东满意地笑了。

从王家坪到吴家枣园足有二十多里路。临走时,毛泽东把自己打过补丁的一套灰布衣服给毛岸英穿上,一再嘱咐他到了乡下要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虚心向群众学习。警卫员准备好了马,准备给他驮行李,可岸英就是不肯。他认真地说:

“这就是劳动的开端。从现在起,我就锻炼自己。”说完,他把行李往身上一背,迈开大步上路了。

到了“劳动大学”,毛岸英第二天就跟吴满有上课了。

在拜师务农的日子里,毛岸英学会了开荒、铺场、碾场、扬场等农活。毛岸英肯吃苦、卖力气;善于学习,明道理;赶上活忙,从不偷懒;遇事总是多思多问多学,当学生有学生样。毛岸英一个月回一次延安。在学习劳动期间,衣服破了自己补,扣子掉了自己缝,还学着焖黄米干饭,炒酸菜粉条,蒸米饭馍馍,什么都干。闲暇的晚上,毛岸英就教村里的年轻人和娃娃们认字。

有一次毛岸英抽空回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仔细打量着儿子,见他面孔晒得黝黑,手上起了厚茧,身子也比以前更壮实了,高兴得连连说:“好!好!”

在吴满有家参加劳动大约半年时间,毛岸英即从“劳动大学”毕业,再次回到延安,被安排在中宣部工作,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毛泽东虽然非常钟爱自己的孩子,但总是把爱子同党和国家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始终是严格要求。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aozedong/202211105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