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毛泽东《精兵简政》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0日 阅读:189 评论:0

24 精兵简政

陕甘宁边区突遭到雷击。一农民说:老天爷不睁眼,咋不打死毛泽东?保卫部门当作反革命事件追查。毛泽东制止。他深思:一个农民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它反映我们工作中到底存在什么问题?

1940年前后,陕甘宁边区的领导机关内出现了严重的人浮于事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而且妨碍了革命工作。党外人士李鼎铭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精兵简政。

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进行经济封锁,导致部队缺衣少粮,而根据地本身的经济状况不好,供养能力有限,使边区出现了巨大的困难。

粮食问题,是边区经济工作中最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1941年6月3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县长联席会议,讨论征粮问题。天正下着大雨,会议室突然遭到雷击,延川县代县长李彩云被电击死。事后,一个农民便说:老天爷不睁眼,咋不打死毛泽东?保卫部门要把这件事当作反革命事件来追查,被毛泽东制止了。这个农民的话引起了毛泽东的深思:一个农民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它反映我们工作中到底存在什么问题?

毛泽东得出结论:“我调查了一番,其原因就只有一个,就是征公粮太多,有些老百姓不高兴。那时确实征公粮太多。要不要反省一下研究研究政策呢?要!”为了减轻老百姓的负担,毛泽东推行了两项大的政策,一是号召积极开展以农业为中心的大生产运动;二是实行精兵简政。

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二届一次参议会上,开明绅士李鼎铭根据陕甘宁边区老百姓负担过重的实际情况,大胆提出有关财政问题的提案,建议“政府应彻底计划经济,实行精兵简政主义,避免入不敷出、经济紊乱之现象”,还提出了五项具体实施办法。这个提案提出后,产生了争议。有些人担心这会使边区在遭到敌军进攻时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抵挡,甚至有人怀疑李鼎铭提出这个方案的动机。

但是,毛泽东却看到了这个提案的重大意义。他把整个提案抄到自己的本子上,重要的地方用红笔圈起,并在一旁加了一段批语:“这个办法很好,恰恰是改造我们的机关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对症药。”

当这个提案提交大会讨论时,李鼎铭刚发完言,毛泽东就站起来,一边鼓掌一边走到台前,向李鼎铭点头致意。毛泽东极其深刻地阐明了实行精兵简政的必要性,对一些不正确的看法进行了批评。他生动地解释说:在抗战初期,采取精兵主义自然是不对的,但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全面抗战已经五年了,人民经济有很大困难,而我们的大机关和不精干的部队,又不适合今天的战争环境。他还对党内同志的宗派主义情绪进行了批评。他严肃地指出,我们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不论谁提出的意见,只要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办。

毛泽东在谈到实行精兵简政的主要原因时,这样说道:“在目前,战争的机构和战争的情况之间已经发生了矛盾,我们必须克服这个矛盾。敌人的方针是扩大我们这个矛盾,这就是他的‘三光’政策。假若我们还要维持庞大的机构,那就会正中敌人的奸计。假若我们缩小自己的机构,使兵精政简,我们的战争机构虽然小了,仍然是有力量的;而因克服了鱼大水小的矛盾,使我们的战争的机构适合战争的情况,我们就将显得越发有力量,我们就不会被敌人战胜,而要最后地战胜敌人。”依据这种分析,毛泽东强调精兵简政是克服困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

12月,中共中央发出精兵简政的指示。精兵,就是缩编指挥机关,充实连队。主力军部分实行地方化,加强地方武装和民兵,加紧整训,提高战斗力。简政,就是整顿机构和组织,紧缩机关和人员编制,加强基层,提高效能,节约人力物力,反对官僚主义。

为了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精兵简政的精神,毛泽东多次致电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要求他们下大决心实行彻底的精兵简政,否则“弄到民困军愁,便有坐毙危险”。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陕甘宁边区先后进行三次精简,取得很大成效:边区直属单位由35个减少到22个,工作人员由469人减少到了279人;八路军总部直属部队精简了96%,只留下了4%;整个边区总共减少了经费、粮食预算人数10万多人。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奇迹般地出现了政简民便、兵精粮足的新局面,为渡过困难时期、夺取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aozedong/202211102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