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马克思主义新闻《中国共产党电影业的开创和早期发展》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9日 阅读:171 评论:0

中国共产党开创的电影业开始于1938年。1936年6—10月,在延安和红军控制的甘肃、宁夏一带出现了最早的电影拍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几经周折来到这里进行采访,拍摄了影片资料。同年11月14日和21日,他在北平通过放电影,传递回关于红军的消息。1937年2月22日,在燕京大学历史系的临湖轩,由同学转述了斯诺陕北之行见闻,放映了斯诺摄制的电影和幻灯片。1936年年底到1937年下半年,美国摄影师哈利·邓汉姆带着一架16毫米摄影机抵达陕甘宁边区采访拍片,制作了纪录片 《中国要给予还击》。1938年4—5月,导演林苍组织香港青年摄影团通过汉口八路军办事处,经西安抵达延安,拍摄了不少珍贵的新闻纪录电影素材,6月返回香港后编辑成纪录片 《西北线上》。1941年6月《西北线上》 改名为 《延安内貌》 在香港放映,影响较大。
就在林苍的香港青年摄影团到达陕甘宁边区前夕,即1938年4月,陕甘宁边区抗敌电影社成立,因物资、人力和技术条件限制,这个电影社只是放映电影。1938年9月初,八路军总政治部成立电影团,总政治部副主任谭政任团长,艺术及编导负责人袁牧之,摄影队队长吴印咸,政治指导员李肃,秘书钱筱璋。这是中国共产党电影业的开端。他们使用的是上海电影界进步人士赴延安时带来的16毫米摄影机、胶片和其他器材,以及荷兰摄影师伊文思赠送的35毫米电影摄影机和胶片。总政电影团以这些简陋的设备进行了艰苦的拍摄活动。
电影团先后拍摄的纪录片约40部,其中较有影响的如下 (按拍摄时间)。
第一部纪录片是 《延安与八路军》,袁牧之编导,吴印咸、徐肖冰、吴本立等摄影。该片拍摄历时两年,1940年11月由冼星海等人在苏联做后期制作。该片记录了八路军华北抗日前线、青年奔赴延安、陕甘宁边区的抗日活动。
《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 (又名 《南泥湾》),编导吴印咸,摄影吴印咸、徐肖冰,编辑钱筱璋。该片放映了三五九旅的大生产运动,毛泽东为该片题词: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1943年2月4日,该片在王家坪中央军委大礼堂首映,朱德、叶剑英等参加首映式。
《白求恩大夫》,摄影吴印咸。该片表现了白求恩对工作严肃负责、对医疗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和他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 (又称 《参议员活动》),摄影师徐肖冰。该片较完整地记录了会议盛况,特别是毛泽东的演说和会议通过《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的场面。


1938年秋,延安电影团成立时,全体成员以延安宝塔山为背景合影。前排: 团长谭政 (左四)、指导员李肃 (左五)。后排: 魏起 (左一)、袁牧之 (左二)、时苍林 (左三)、徐肖冰 (左七)、吴印咸(右一)。
图片和文字说明取自延安新闻博物馆


《延安 “九一”扩大运动会》。该片记录了包括军事体操、赛马、马术、拳术、篮球、排球、跳水、游泳和田径运动等项目的比赛,以及部队生活、民间舞蹈表演等。还记录了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领导观看比赛的情况,记录了朱德总司令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上的两次讲话。
《张浩同志出殡和丧礼》。1942年3月,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副书记张浩 (林育英) 在延安病逝。党中央为他举行隆重的出殡仪式,影片记录了毛泽东、朱德、任弼时、陈云、贺龙、彭真、杨尚昆等中央领导抬着张浩灵柩送葬的情形。
最后一部纪录片是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影片拍摄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组成的主席团全景,拍摄了毛泽东做《论联合政府》 的政治报告、朱德做 《论解放区战场》 的军事报告、刘少奇做《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和周恩来等领导同志在大会发言的情形,以及其他代表的发言情形。影片还记录了日本共产党领导人野板参三参加大会和致辞的情形。
其他纪录片按拍摄时间为序还有: 《晋察冀军区三分区精神总动员大会》 《聂荣臻司令员检阅自卫队》 《敌后报纸 <新长城报>》 《晋察冀军区欢送参军》《敌后织布厂》《唐县青年合作社》 《延安各界庆祝百团大战胜利大会》 《国际青年节》 《延安各界庆祝辛亥革命30周年大会》《给朱总司令献旗》 《延安各界纪念抗战五周年》 《延安女大》 《贺龙、关向应在前方》 《唐县精神动员大会》 《国际青年节大会》《延安各界庆祝十月革命25周年大会》 《陕甘宁边区生产展览会》 《刘志丹同志移灵》 《边区工业建设》《晋察冀野战医院》《前方游击队活动》 《西赤村欢送新战士大会》《聂荣臻老总活动材料》 《延安庆祝红军成立25周年暨反攻胜利大会》 《延安鲁艺秧歌活动》 等。
电影团自己动手,克服了许多困难,自制了印片、冲洗、晒印、放大等土设备,还利用废旧胶片制作各种证章、像章、奖章、纪念章。吴印咸画了山水和宝塔山布景。
1944年8月,电影团摄影师徐肖冰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应美军驻延安军事观察组成员考伦中尉的请求,代他拍摄了中共中央领导活动的镜头,拍摄了吕正操司令员、陈漫远参谋长在前线的战斗生活和缴获日军武器、物资的镜头。
电影团还按照党中央指示,于1944年12月至1945年5月举办第一期电影摄影训练班,25名学员来自八路军总部各机关、学校和边区各部队。1945年11月下旬,电影团举办第二期电影摄影训练班,参加学习的干部22名。训练班的学习极为艰苦,没有讲义,没有专业书籍,在露天上课,胶片很少,五六个人分一架摄影机。
与此同时,陕甘宁边区的电影放映活动也开展了起来。1938年,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从苏联带回一套苏制K101型35毫米放映机。放映的影片有《列宁在十月》 《海军暴动》 《夏伯阳》 《祖国儿女》《十三人》《远东边疆》《未来战争》 《粉碎敌巢》 等,均为未翻译的原版片。1940年周恩来从苏联带回两台K303型35毫米放映机、一台汽油发电机和几部苏联影片。1942年周恩来从重庆返回延安时带回一部美制RCA型16毫米放映机以及一批苏联16毫米影片。到1945年,延安拥有40多部影片,放映机5台、发电机3台,放映队走遍陕甘宁边区各县和每一个部队,还到黄河对岸晋绥边区前线为军民放电影。
1946年8月,根据延安著名导演和演员陈波儿的建议,中央批准成立延安电影制片厂,9月中旬制片厂组建,成立了以西北局书记习仲勋为董事长的七人董事会,董事为陈伯达、安子文、李伯钊、李卓然、江青、鲁直; 厂长兼党支部书记陈永清。这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电影制片厂,开拍的第一部故事片是 《边区劳动英雄》 (原名 《吴满有》),内容主要描写主人公陈根发从受苦受难到翻身解放,以及劳动发家致富的经过。该片由于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犯陕甘宁边区而暂停拍摄。
面临国民党军队进犯陕甘宁根据地,中共西北局宣传部决定,由伊明、程默、凌子风、罗茅等组成延安战地摄影队。这个随军战地摄影队拍摄了西北野战军围歼国民党军队的青化砭战役、羊马河战役、沙家店战役,以及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的情形,记录了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指挥西北和全国战场的镜头,还拍摄了西北战场彭德怀司令员、习仲勋政委等领导指挥作战的一些镜头。随军摄影队共拍摄电影素材14本,拟编辑成新闻纪录电影 《保卫延安和保卫陕甘宁边区》。由于战争环境和条件限制,该片未能完成。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都选用到各种相关的历史纪录片中。
1945年10月和1946年4月,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形势下,总政电影团分两批奔赴长春,接收日伪电影机构,建立东北电影制片厂。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电影事业的新起点。


建设中的东北电影制片厂 (1947)


1947年10月,延安电影制片厂的工作结束。中央宣传部决定,以原延安电影制片厂的干部为基础,由西北局和晋绥分局组成西北电影工学队,赴当时位于黑龙江省兴山县 (今鹤岗市) 的东北电影制片厂学习制作新闻纪录片。此行为后来西北地区的电影业奠定了基础。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akesizhuyi/2022121388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