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于20世纪初涉世,当时中国正处于民族解放和人民自强的年代,他主要通过激进报刊,包括梁启超的 《新民丛报》、同盟会的 《民报》、于右任的 《民立报》 等接受了先进思想。1920年11月,他在湖南第一师范工作时写的文章 《读书会的商榷》 指出: “报是人人要看的东西,是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的好方法。” (《毛泽东早期文稿》 545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1921年1月,他在新民学会会议上说: “我所愿做的工作,一是教书,一是新闻记者。”(中国记协网2007-01-12)
毛泽东提出 “傍着活事件来讨论” 文章的版面
毛泽东投身社会之时,正值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那时他是陈独秀主编的 《新青年》 的热心读者。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几年里,他总共花费约160个大洋,其中1/3用于订阅报刊。1918年他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管理员时,参加了中国第一个新闻学术团体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连续听课半年。后来他谈到在北京大学听邵飘萍讲新闻学时留下的深刻印象。1923年,毛泽东在湖南创办自修大学,其中文科就开设了新闻学课程。显然,北大的这段经历对毛泽东理解新闻业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当时特殊的中国革命背景下,毛泽东考察新闻业的视角不是着眼于职业化的新闻传播,而是通过报刊、通讯社进行政治性的宣传。对报刊学理的熟悉,使他能够更充分地发挥报刊影响社会的功能。在成为共产主义者前后几年这一重大转变时期,报刊是他从事革命活动的主要方式。以下是他这一时期直接参加或参与的媒体活动:
1919年7—8月,主编湖南学生联合会机关报《湘江评论》 周报。
1919年9—10月,主编湘雅医专校报 《新湖南》周刊。
1919年10—11月,参与周南女校学生会 《女界钟》 周刊的编辑和撰稿工作。
1919年11月,应聘为湖南 《大公报》 “馆外撰述员”; 1920年9月,再被聘为 《大公报》 的 “特约记者”,直至1922年12月。
1919年12月—1920年4月,创办平民通讯社并主持其工作。
1920年9月—1921年6月,参与 《湖南通俗报》 的编辑和撰稿工作。
1920年12月—1921年1月,主编 《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
1921年4月,主编 《湘潭教育促进会会报》。
与此同时,毛泽东还在国内的著名报刊上发表过文章,这些报刊包括北京的 《新青年》 《京报》《晨报》 和上海的 《申报》 《时事新报》 《民国日报》 等。
毛泽东主办或参与编辑的这些报刊和通讯社,除了湖南 《大公报》 外,均不是综合性新闻报纸,而是以宣传进步思想为宗旨的报刊。他深刻理解新闻传播的特点,但目的是通过新闻和时评的传播,达到启蒙社会的目的。
毛泽东在湖南 《大公报》 工作期间 (1919—1922),由于与直接的新闻工作紧密联系,因此得以阐发他对新闻与宣传关系的认识。
1919年11月15日湖南 《大公报》 刊登社会新闻:22岁的长沙女子赵五贞,被迫嫁给比她大20岁的古董商,在花轿中用剃刀自杀身亡。毛泽东以 “馆外撰述员”的身份,以此为契机在报纸上发动了一场讨论。第二天,即11月16日,《大公报》 刊登毛泽东的文章《对于赵女士自杀的批评》。文章分析了赵五贞自杀的原因和社会环境,指出: 这件事情由 “三面铁网 (社会,母亲,夫家) 坚重围着”,这是 “婚姻制度的腐败,社会制度的黑暗”。“希望有讨论热心的人,对于这一个殉自由殉恋爱的女青年,从各种论点出发,替他呼一声 ‘冤枉’。”他还写道: “昨天的事件,是一个很大的事件。这件事件背后是婚姻制度的腐败,社会制度的黑暗,意想的不能独立,恋爱不能自由。吾们讨论各种学理,应该傍着活事件来讨论。” 此后的半个月中,报纸天天发表讨论文章,总共发表了4条消息和36篇文章。毛泽东本人写了9篇,他有计划地撰写文章,引导讨论向纵深发展。
1920年,时任湖南省省长、督军的谭延闿想在南北对峙的夹缝中求生存,稳定自己的统治,提出“湖南自治”,还准备制定 “湖南宪法”。湖南 《大公报》 准备在 “自治” 上大做文章,特聘请毛泽东、金缄三、马文义为特约记者,并将聘书刊于报端。从9月3日至10月7日,毛泽东除进行动态性报道外,还在 《大公报》 上发表关于 “湖南自治” 的文章10篇,起到了明显的舆论引导作用,这是他 “傍着活事件来讨论” 的又一次新闻实践。他发表于9月3 日的第一篇文章 《湖南建设问题的根本问题——湖南共和国》 写道: “谈湖南建设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根本问题,我颇有点意思要发表出来,乞吾3 000万同胞的聪听,希望共起讨论这一个顶有意思的大问题。今天是个发端,余俟明日以后继续讨论。” 此后42天内,30期报纸上有 《湖南建设问题》 专栏文章,15期报纸上发表了关于这个问题的专论或来论。
与此同时,毛泽东被聘为湖南一师附小主事(1920年10月),后来兼任一师国文教师。1922年12月,长沙市印刷工会向资方提出两项要求。双方开会谈判,工方由毛泽东记录,资方由 《大公报》主笔之一龙兼公记录,记录者有发言和表决权。辩论结果,工方胜利。
《大公报》 总编辑李抱一于12月13日站在资方立场发表时评《工人罢工后的几句话》,署名 “盾”。他写道: “我劝印刷工人以后千万要注意基本学问……为了不受人驱策,不为人作实验主义的牺牲,更非注意学问不可。有了相当的学问,然后可以免掉这种弱点。” “忠告从事劳工运动者,不要满足于罢工胜利和组织工作,结果只有助长工人嚣张习气,使社会增加不安宁。” 12月14日,《大公报》 刊出了毛泽东的文章 《印刷活版工人致大公报记者盾书》,指出这位记者是 “穿着长衣告诫我们工人”。他说: “现在社会上工人、农民和学生似乎是 ‘被人教训者’。” “而长衣社会的先生们则是拿出大知识主义,大读书主义的教训人者。” “教训人者必须做到下面三点: 但愿教训我们的人能站在我们的地位教训我们,能够不为我们的师长,而降格为我们的朋友。二、但愿教训我们的人,能将事实调查清楚,不要含沙射影,更不要蔑视人家的人格。三、但愿教训我们的人,能够下得身段,真真实实地教训我们。” 这是毛泽东第三次实践他 “傍着活事件来讨论” 的思想。
青年毛泽东 “傍着活事件来讨论” 的思想,重点在于抓住当时能够引起广泛关注的新闻话题,这方面做好了,讨论才可能服务于组织者或作者的设想。毛泽东青年时代如此频繁的宣传性新闻活动,为他后来作为党的主要领导人提出适合中国革命特点的党报思想,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思想基础。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akesizhuyi/2022121379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6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6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6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