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马克思主义新闻《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9日 阅读:139 评论:0

自1956年春天开始,《人民日报》在中共中央领导下着手进行报纸工作的改革。此次改革的目标是要 “使 《人民日报》 真正成为受群众欢迎的生动活泼的报纸” ( 《人民日报编辑委员会向中央的报告》,新闻战线编辑部、北京新闻学会编,《报纸工作研究参考资料》 1981年第1期)。此次改版施行了约半年,最后无声息地终止。

1956年,我国完成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日报》 对于新形势以及这种形势下的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缺乏了解和把握,正如后来担任该报总编辑的李庄所说: “多数同志长期在农村根据地办党报,惯于直接代党政机关发言,进行自上而下的指导。……50年代中期,报纸面临的形势、任务和读者的要求,同游击战争年代都有了很大变化,但报纸没有及时研究分析,对新情况视若无睹,对读者的合理要求表现了某种程度上的麻木。钉子碰了许多,终于逐渐醒悟了。”(李庄 《人民日报风雨四十年》 191页,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年版) 具体表现有“一、内容贫乏、单调,报道面太窄,尤其对人民生活关注太少。二、新闻少,质量低。三、组织问题讨论太少,……”(《人民日报编辑委员会向中央的报告》) 等问题。在这种情形下,报纸改版的问题提上日程。

《人民日报》 1956年7月1日改版的头版上半部版面

另外,1956年中国新闻界对全面学苏联有所反思,提供了一个改版的契机。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各方面均 “向苏联看齐”,新闻事业的管理和运作完全照搬苏联模式。1954年中国新闻界代表团访苏回来之后,《人民日报》 严格模仿 《真理报》,甚至连 《真理报》 全是一行题的新闻标题都被照搬到《人民日报》 上。“新闻机构日趋单一化,新闻宣传日益公式化,是当时新闻界存在的一个最根本问题。”(方汉奇等 《中国新闻传播史》 360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956年前夕,邓拓明确表示,对《真理报》 的经验,再这样学下去怎么行?”(钱江 《人民日报1956年的改版》,《新闻研究资料》 1988年总第43辑)

由此,《人民日报》 的改版工作开始酝酿。“改版的参加者普遍认为,改版思想不是某个人所创,而是形势发展的必然产物。”(钱江《人民日报1956年的改版》,《新闻研究资料》 1988年总第43辑)

《人民日报》 改版的筹备阶段开始于1956年4月2日,这一天编委会讨论通过了 《关于讨论改进人民日报工作的计划》,这一计划十分详细,从改版的两大阶段 (即改进报纸内容和形式; 改进编辑部的组织领导工作),到具体的改版时间表都明确列出,具有可操作性。同一天还成立了在编委会直接领导下的 “七人小组”。该小组的职责是对整个改版工作实施具体指导。

4月3日七人小组第一次会议,确定了八个专门问题的研究小组,分别为改进文章小组、改进新闻小组、改进版面小组、加强文字加工和加速稿件处理小组、消灭错误小组、提高报纸印刷和制版质量小组、国内报纸经验小组、国外报纸经验小组。其中国外报纸经验小组选择的报纸为四种: 苏联 《真理报》、英国 《泰晤士报》、美国 《纽约时报》 和日本 《朝日新闻》。除了 《真理报》 外,这是党的报刊历史上首次研究资本主义国家报纸的经验,而且是代表性报纸。与此同时,着手进行读者调查。4月5日,七人小组根据编委会的意见,制订了 《搜集读者对报纸意见的计划》。

5月15日,《人民日报》 编辑部经过充分准备,向中共中央报送了关于改版的一份简要报告,两天后得到中央总书记邓小平的批复: “刘周已阅。同意。退邓拓同志。”随后,总编辑邓拓领导起草详尽的改版报告。经过副总编辑胡绩伟和负责联络 《人民日报》 的中央副秘书长胡乔木的认真修改,报告得以最后完成。这份报告约两万字,详细阐述了报纸的缺点和改进方法,并附有 《人民日报目前的基本情况》《读者对人民日报的意见摘要》 《几种主要的外国报纸的简要介绍》 以及 《关于处理公告性新闻的意见》 等附录。6月20日,改版报告正式报送中共中央。

6月30日晚,胡乔木请毛泽东过目由他起草的改版社论《致读者》。毛泽东批示: “可以发表。即送乔木。”7月1日,《人民日报》 正式改版。其头版头条的改版社论讲述了这次改革的三个方面: (一) 扩大报道范围,多发新闻1.5倍; (二) 开展自由讨论,阐发社会言论; (三) 改进文风,活泼空气。

社论写道: “ 《人民日报》 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的报纸”,“我们的报纸名字叫 ‘人民日报’,意思就是说它是人民的公共的武器、公共的财产。人民群众是它的主人”。“我们期待全国广大的读者给我们更多的帮助,更多的批评和指示!”

改版后的报纸从六个版改为八个版,“版面一般地是作这样的安排: 第一版还是要闻,跟以前没有多大分别; 第二、三版的内容是国内经济,大致第二版着重工业和交通,第三版着重农业和商业; 第四版的内容是国内政治,包括党的生活,此外还有一栏首都新闻或者地方通讯; 第五、六版是国际版;第七版是学术文化版; 第八版上半是带文学性的副刊,下半是广告”。关于读者来信的处理发生了变化,“原来的读者来信专页取消了,读者来信将分别登在各版上”( 《人民日报》 改版社论《致读者》)。

邓小平1956年5月17日就改版报告批复 《人民日报》

采自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年印行的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为人民日报撰审稿手迹选》上册31页

《人民日报》 改版后,头版头条经济新闻增多,会议新闻减少,这也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一版的新闻条目增多,每条新闻的字数减少,每条新闻基本上都只说一件事情。新闻报道范围扩大,有了很多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报道。在言论方面,批评性文章增多,特别是关于百家争鸣的讨论,诸如李长之、黎锦熙、朱光潜等名家都发表了关于“双百” 方针的文章,报上营造出一种自由讨论、独立思考的氛围。另外,报上副刊文章的增多、广告的出现以及版面的编排等,都显示报纸向着人民实际需要的方向转变。

《人民日报》 改版后受到来自各方的好评,各阶层读者反响热烈,“平均每月收到读者来信三万封余” (钱江 《人民日报1956年的改版》)。改版一个月后,中共中央于8月1日发出第124号中共中央文件,向全国各省、市委、自治区党委批转了 《人民日报》 给中央的改版报告,供他们参考。该文件指出: “中央批准这个报告,认为 《人民日报》 改进工作的办法是可行的。中央还希望各地党委所属的报纸也能够进行同样的检查,以改进报纸的工作。”“今后 《人民日报》 发表的文章,除了少数的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和少数社论以外,一般地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而且可以允许一些作者在 《人民日报》 上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这样做就会使思想界更加活跃,使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愈辩愈明。”“我们党的各种报纸,都是人民群众的报纸,它们应该发表党的指示,同时尽量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 如果片面强调它们是党的机关报,反而容易在宣传上处于被动地位。”(汇编中册483-484页)

从1956年6月20日 《人民日报》 发表 “反冒进”社论开始,报纸已经受到一些批评; 进入1957年以后,这种批评之声逐渐强烈,改版在年初实际上终止。1957年4月10日,由于 《人民日报》 没有及时宣传毛泽东二三月间的两次重要讲话,报纸的全体编委及编辑王若水、李希凡被召到中南海毛泽东家中。当时胡乔木也在场。毛泽东批评说: “过去我说你们是书生办报,不是政治家办报。不对,应当说是死人办报。”(参见逢先知、金冲及 《毛泽东传》 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4月12日,胡乔木来到人民日报社,在编辑部全体人员大会上发表讲话,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对 《人民日报》 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批评。4月底 《人民日报》 开始整风。6月反右斗争开始……

1956年的 《人民日报》 改版是试图从战争时期一个党的报纸部分地向社会性报纸转变的尝试,由于党的指导思想后来发生 “左”倾错误,此次改版无疾而终。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akesizhuyi/2022121358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