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马克思主义新闻《《在北大新闻记者同志会上的演说》》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9日 阅读:133 评论:0

李大钊1922年2月12日演讲,2月14日刊于北京 《晨报》,全文约1 500字。该文1979年被发现,刊登于当年的 《新闻战线》 杂志,后收入 《李大钊文集》下册537~539页,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922年年初,北京大学的学生发起成立新闻记者同志会,胡适和李大钊参加成立大会,李大钊发表了这个演说。他开讲便是这样一段话: “我今对于我们北大同学,发起这个北大新闻记者同志会,抱着很大的希望。我以为新闻事业,是一种活的社会事业。”随后他引用在他前面讲话的胡适的话,引出他对新闻业的深刻认识: “刚才胡先生说新闻事业,是要研究 ‘活的问题’、‘真的问题’,不希望诸位替人家做那 ‘充篇幅’ 的事情。我现在更希望诸位对于新闻事业,是社会的事业,这一点也特别注意。因为社会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关系,要想把这不断的、发生的、多方面的社会现象描写出来,而加了批评或指导,非有相当的学问和知识不可。”胡适对当时新闻界的批评固然很对,但那时李大钊已经是中共党员,他要求对新闻业的认识是在整个社会的层面上考量的,因而提出了 “改造”“提高”新闻界的话题。

李大钊

李大钊进一步引用胡适的话,实际上是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他说: “胡先生说,新闻宜注意活的问题,不应单讲克鲁泡特金 [俄国的无政府主义者——引者注]、马克思等等死的学说。这话诚然不错,但是材料虽是死的,若是用当也未尝不可把他变成活的。”随后他列举了一系列历史人物和事件,说新闻工作者如何可以把历史变成新闻,他说:“又如一八七一年三月的巴黎自治团 [巴黎公社——引者注],在平时写出来,人并不十分注意,若在去年三月十八、九日恰恰是五十周年的纪念日,把这一段历史纪载出来,登在报上,岂不是绝好的材料吗? 可见死的材料,若是随着活的事实表现出来,便是活的、有趣味的材料。” 这实际上是在宣传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李大钊对 “新闻” 给出了一句很生动的定义性的话,并进行了阐释。他说: “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历史是过去,旧的,社会状况的写真。现在的新闻纸,就是将来的历史。历史不应是专给一姓一家作起居注,或专记一方面的事情,应当是注重社会上多方面的记载,新闻纸更应当如此。但是现在新闻界,遇着 ‘督军的举动’,或‘阔人的一言一行’,都是用大字,排在前几版,那穷人因穷自尽,或其他种种因为受环境压迫发生不幸的结果,乃社会上很大的变故,反用小字,排在报的末几版不注意的地方。这是旧习惯未退尽的一个最大的表现,也就是新闻界的一个大缺点。这一点也希望诸位同学注意。” 在这里,也体现了李大钊在用阶级观对新闻现象做分析,批评到了要害。

李大钊第三次与胡适交锋,是在最后的结束语里。他说: “胡先生说,不希望主张必定一致,希望人人能发挥个性固然不错。但是有了这个团体,总可以借此情谊,立在同一的、知识的水平线上,常有机会来交换各人不同的意见。遇有国民的运动发生时,我们总可以定一大目标,共同进行,以尽指导群众,而为国民的宣传的责任。” 显然,胡适的侧重点在于强调发挥个人的个性,李大钊在肯定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出: “定一大目标,共同进行,以尽指导群众,而为国民的宣传的责任”。这里其实涉及的是报刊引导公众的问题。

阅读 《真理报》 的列宁

李大钊的演讲没有一句套话,使用的都是社会流通的词语和概念,在不知不觉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是可以追溯得最早的中国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文献。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akesizhuyi/2022121355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