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马克思主义新闻《《新中华报》刷新》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9日 阅读:147 评论:0

“《新中华报》刷新”是指中国共产党的报纸 《新中华报》 1939年的改版。

《新中华报》 的前身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1937年1月29日第325期起改称《新中华报》,在延安出版。同年9月9日第390期起成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铅印,5日刊。1939年2月7日起,该报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兼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

《新中华报》 “刷新第一号”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日本加紧诱降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在军事和外交上反日、反汪,同时 “联共又反共”,导致各地摩擦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决定把 《新中华报》 改组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兼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机关报。为此,《新中华报》 出版到1938年12月25日暂时休刊,集中力量为报纸改版做准备。党中央把中共陕西省委 《西北》 周刊负责人李初梨从西安调来任主编,同社长向仲华一起领导报社的工作。

1939年2月5日下午三时,报社邀请延安新闻界、学术界同志及党政负责人召开座谈会,讨论改进报纸的办法。到会的有王明、张闻天、艾思奇、周扬、潘汉年等80余人。2月7日,由中央党报委员会直接领导的 《新中华报》 “刷新第一号”出版,并由五日刊改为三日刊,并准备向出版日报努力。该报社论《新中华报改革的意义》 写道: “新中华报今后与过去的主要不同点,将表现在代表中共中央政策主张等社论专论之增多,将表现在国内国外重要新闻的增加,将表现在对全国军民的英勇抗战业绩更广泛的表扬,将表现在对八路军新四军及其所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的抗战经验更有系统的介绍,将表现在对陕甘宁边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各方面生活更有系统的反映。”“本着中共中央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国共长期合作,以便在持久抗战中争取最后胜利的基本方针”,“本着言论机关对民族解放事业的应尽天职”,团结国民党和一切抗日党派,动员抗日力量,暴露日寇及汉奸卖国贼,为 “建立新中华民国而努力”。

该报主要撰稿人为毛泽东、王明、张闻天、王稼祥、陈云、康生、邓发、林伯渠、高自立、吴玉章、谢觉哉、李富春、彭德怀、朱德、王若飞、王炳南、陈伯达、周扬、艾思奇等,荟萃了中央领导层、延安新闻界、学术界和艺术界的主要人物。2月10日,毛泽东为改版题词: “把新中华报造成抗战的一枝生力军”。

毛泽东为 《新中华报》 的题词

“刷新”后的 《新中华报》 有社论、专论、短评、三日国际、三日战况、国内要闻、边区新闻、各县短讯、本县点滴、通讯、专访、人物介绍、生产运动、读者信箱等栏目。从版面安排上看,存在着明显的以外为重、“重外抑内” 的倾向,国际新闻报道较多,占据版面优势位置,标题也很醒目。国内抗日新闻除了少数 “本报专电”外,大量采用国民党中央社稿件,注重报道国民党正面战场,关于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战场的新闻报道不足。随着新华社华北分社的建立,1940年以后这种情况有了改善,其中对百团大战的报道最为集中出色。

1940年2月7日,《新中华报》 新刊一周年纪念日,毛泽东针对国民党反共和对日妥协的倾向,在《新中华报》 上发表了 《强调团结与进步》 的纪念文章。他认为 《新中华报》 是 “全国报纸中最好的一个”。其主要的原因 “一是共产党办的,二是在民主政治下,没有这两个同时具备的条件,要办得这样好,是不可能的”。同时,“报馆诸同志的直接努力,亦是一个重要条件”。他提出: “强调团结与进步,以反对一切危害抗战的乌烟瘴气,以期抗日事业有进一步的胜利” 是 《新中华报》 第二年的政治方向。他还撰写了 “团结抗战进步,三者不可缺一” 的题词。

这年6月26日,中央党报委员会扩大会议确定《新中华报》 为中共中央、陕甘宁边区党委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机关报。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中华报》 于1月16日发表了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抗议包围皖南的通电,19日发表社论 《抗议无法无天之罪行》,23日发表中共中央对皖南事变的谈话,26日发表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和谈话,29日发表了新四军将领就职通电和新四军将领声讨亲日派通电,31日发表社论 《拥护新四军将领,声讨亲日派》,揭露皖南事变是国民党反共投降全部计划的开端。

这年2月6日,《新中华报》 发表社论 《纪念本报新刊两周年》。该社论说: “在民族自卫战争的怒潮中成长起来的本报,在新刊的两年中,不但分尝着民族所遭受着的苦难与喜悦,并一本我党中央,巩固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保卫民族国家,坚持抗战到底,坚持团结,坚持进步的方针; 一本言论机关在民族解放事业中所应尽的天职,在动员、组织、团结全国人力、物力、财力,支持长期抗战的工作上,成为了鼓励前进的先锋的号角,在揭露、反对、打击破坏抗战,分裂团结,阻碍进步的黑暗势力的职责上,本报成为了报急的警钟; 在坚定民族抗战意志,引导中华民族渡过重重难关,顺利抵达抗战胜利、建国成功、自由幸福光明的彼岸的进程中,本报成为了一座标路的石碑,与暗示航行的灯塔。” 作为 “边区政府的喉舌”,两年来,“本报对陕甘宁边区模范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生活作了有系统的反映”。社论指出: “特别是由于边区真正新民主政治的实施,人权有了充分合法的保障,才能使得本报真正发挥了舆论指导的神圣职责。没有这个具体条件,《新中华报》 有今日的成果,也是不可能的。”

1941年5月15日,《新中华报》 第230号第一版刊出 《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停刊及解放日报发刊启事》: “为着更多的反映国内外之一切消息及传达我党中央一切政治主张,满足全国同胞及读者诸君之要求起见,中共中央决定将新中华报及今日新闻合并,改出中共中央机关日报。” 5月16日,新的中共中央机关报 《解放日报》创刊。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akesizhuyi/2022121355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