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马克思主义新闻《《新闻总署发布关于建立广播收音网的决定》》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9日 阅读:97 评论:0

1950年4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在 《人民日报》 第一版刊发了《新闻总署发布关于建立广播收音网的决定》 (简称《决定》)。《决定》 共五条,对不同的政府机构、社会组织、群众等广播使用情况进行了总体性的规定,全文705字,署名为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由中央政府公布的有关无线电广播的政令。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战后重建、文化教育与意识形态宣传等重要任务,但由于信息传播技术的落后,如果中央指令以文件形式按行政级别层层下发,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无法判断政策的执行与贯彻力度。与此同时,1949年中国的文盲率高达80%,而且大多数分布在农村地区,仅依靠各地宣传人员面对面传授社会主义的知识显然无法实现理想的宣传效果。在此现实情况下,采用何种可行的信息传播技术将分布在广大乡村地区的群众与党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人民日报刊发 《新闻总署发布关于建立广播收音网的决定》 版面

戴莉莉提供

在这种背景下,新闻总署于1950年3月29日在北京召开全国第一次新闻工作会议,会议持续19天,对 “包括改进报纸工作,统一新华通讯社的组织和工作,建立全国广播收音网” 等方面问题做了全面讨论与调整。关于这次会议内容的详细介绍刊登在1950年4月23日 《人民日报》 第一版,标题为 《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召集全国新闻工作会议》,该报道透露: “全国现有广播电台83座,以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输出电力最大,超过全国各台总和之半。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每日播音十五小时半,除北京话外,并有厦门话、潮州话、广州话、客家话和英语、日语、越南语、印尼语、缅甸语、暹罗语的节目,并特增设蒙语、藏语和朝鲜语的节目。” 时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党组书记梅益在同日发表于报纸第三版的文章 《我国人民广播事业概况》 中写道: “全国已经有了49座人民广播电台,使用89部长、中、短波广播机向国内外播音。各电台的输出电力,较之1947年,增加了200倍;为它工作的人员,也由150人增至4 000人。” 显然,会议报道与梅益文章的数字因采用的标准不同而不同,但所要说明的问题是相同的。梅益认为,当前中国广播事业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 “人民广播事业现在还在发展的初期,它的设备很差、电力很小,广播机的分配和使用也不很合理”。“全国约有100万部以上的收音机,其过半数是在东北和上海,许多地方没有收音机,或虽有而未加以有效的使用。”在广播工作人员方面,“在现有的4 000工作人员中,将近一半是旧有的技术人员,余下的一半,新参加的人员,又过半数。这些新参加者不但没有广播工作的经验,甚至没有新闻工作的经验。广播工作的干部,一般比其他新闻事业的干部要弱”。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内容方面 “没有确实的群众基础,它与听众的联系非常不够,因此不能经常得到各种反映,以作为检查和改进工作的根据。这一点,在四月以后,已有若干改进。此外,它的节目也办得不够生动活泼”。而在 “各台在联系群众和面向实际两方面,还都做得很不够,特别是工矿区的人民台,如唐山台、鞍山台等,对工人的教育和鼓动工作,都做得很少。各城市的广播电台过去对组织群众广播比较注意,也有些收获,但对组织听众,则注意不够”。

基于此,“新闻工作会议认为,应在全国建立广播收音网,以便使人民广播事业在确实的群众基础上发挥应有的宣传教育作用”。这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三个决定,包括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关于建立广播收音网的决定和关于统一新华社组织和工作的决定。

收音员下乡途中

选自左漠野 《当代中国的广播电视》 上册35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决定》要求全国各县市人民政府、人民解放军部队、全国机关、团体、工厂、学校都应设置专门的收听员,听众中的积极分子也应积极发展收听员,他们的任务是记录广播内容,将它们向群众进行传播,同时,收听员还应向群众介绍和预告广播节目,组织听众收听重要节目,从而保证广播内容能有效传播。为进一步保证广播事业的持续运作,“各地方和中央广播电台应负责指导收音员的工作,帮助收音员购置、订制、使用、修理收音机和扩音器,帮助收音员订购留音机片,按照听众的需要和意见改进广播内容”。《决定》 的颁布为中国广播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方向和制度支持,这在当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国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广播的 “收听范围扩大,时间地点固定,每天都能收听,既能转播无线广播电台的节目,又可通过有线传递本地消息,播放群众喜欢的节目” (赵玉明 《中国广播电视通史》 225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为拉近中央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提供了可能性,也为建构群众对新中国的认同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akesizhuyi/2022121355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