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马克思主义新闻《《新华日报》(武汉—重庆)》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9日 阅读:125 评论:0

《新华日报》 于1938年1月11日创刊于汉口,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同年10月武汉沦陷后,《新华日报》 迁址重庆继续出版。该报在国统区出版九年多,共出版3 231期。

1937年2月,共产党代表团抵达南京,在抗日的背景下国共两党再度合作谈判,周恩来等提出公开出版机关刊物的问题。1938年1月11日,中共机关报 《新华日报》 在武汉创刊,董事长王明,社长潘梓年,总编辑华西园 (华岗),总经理熊瑾玎,编辑部主任章汉夫,国内版编辑石西民,国际版编辑何云,副刊编辑楼适夷,专栏主管吴敏 (杨放之),采访主任陆诒。王明、博古、吴玉章、董必武、何凯丰、邓颖超等组成 《新华日报》 董事会。报纸每日对开四版,发行1万余份。华岗不久被调往东南战场做战地记者,吴克坚接任总编辑。

报纸发刊词声明,以 “宣传抗战、服务抗战”为己任,“本报愿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伟大斗争中做一个鼓励前进的号角”。报纸有社论、国内要闻、国际新闻、《团结》 副刊和 “读者信箱” 等内容,宣传抗日救亡,揭露日寇暴行。

1938年10月24日 《新华日报》 在武汉出版最后一期,即第287期,随后迁往重庆。对 《新华日报》 在武汉的工作,中共中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一年来,《新华日报》 正确执行了中国共产党的路线,坦白地反映了全中国同胞的意志,坚定地发扬了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坚持抗战到底争取最后胜利的责任。” ( 《本报创刊一周年》,《新华日报》1939年1月11日)

重庆新华日报总馆旧址

《新华日报》 起初受中共中央长江局的领导,1938年9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撤销中共中央长江局,设立中共中央南方局,由周恩来担任南方局书记,因而报纸董事长改为周恩来。报纸迁到陪都重庆后,成为重庆政治、文化、教育和实业界许多朋友的日常读物。当时重庆的众多报纸刊登大量战事新闻,均为国民党主战场的消息,《新华日报》 专设特派员负责战地采访,积极报道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绩,特别是还有在敌人后方开展游击战的新闻,平衡了战事新闻。该报还向各界人士约稿,阐释党的统一战线的政策,扩大中共的影响。1938年8月25日,在八路军成立一周年之际,《新华日报》 特发社论,评述了八路军一年的战绩; 1939年1月8日,《新华日报》 刊登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的题为 《华北抗战概况与今后形势估计》 的讲话,介绍了八路军晋察冀一带收复失地的壮举; 1940年8月,敌军持续轰炸袭击重庆,但另一个战场上中共领导的百团大战初战告捷,《新华日报》 发表社论 《以胜利回答敌寇的暴行》,并持续刊登从山西、河北前线发来的战报,以 “本报专电” 的形式刊发 《百团大战在华北》《华北百团大战的历史意义》 等独家通讯和评论。

周恩来公务繁忙之余,十分重视 《新华日报》的工作,亲自撰写的社论、代论、专栏等文章共计24万多字。潘梓年九年中一直担任 《新华日报》 社长职务,董必武曾赞赏他 “如君党性实堪钦”。他在重庆新闻界人脉广泛,为党争取到了许多中间力量。在 《新华日报》 即将刊发周恩来抗议皖南事变的挽诗时,潘梓年与几位同志冒着寒风,提着灯笼,踏着山路走访了几家亲共的报社,言明皖南事变的真相,请求舆论的支持。

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华日报》 于1941年1月18日刊登了周恩来的四言挽诗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 《新华日报》 1941年1月18日) 诗上首赫然入目地写着另九个狂草大字:“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当天的 《新华日报》 版面做了特殊调整,印发了另一版没有题诗的稿子供国民党检查官审查,巧妙地逃过了审查,未等国民党发觉,这篇表达愤慨与抗议的挽词就已遍布重庆的大街小巷。

《新华日报》 社长潘梓年

此后,国民党对 《新华日报》 的审查更加严苛。此后的半年间,报纸被扣发260件,被删节150次。(参见重庆市档案馆 《白色恐怖下的新华日报》 138 -141页,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 《新华日报》 与国民政府新闻审查机关斗智斗勇,有时 “先斩后奏”,有时则索性 “奏而不斩”,一边遵照命令删改或停发,一边把删去的地方标示出来,或者刊登启事澄清被迫停刊的原因。如此,既 “遵检” 也 “抗检”,形成一套独特的 “反检” 方法和工作风格。为了冲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报社常将被检扣的重要稿件印成单页传单,随报秘密发行,或印成小册子,单独秘密发行; 为了顺利通过国民党的邮电检查关,常常使用某商号的信封或 《中央日报》 等报纸作封面,加以伪装。

1940年1月6日,报纸的社论被国民党当局强制删除,第一次在社论开 “天窗”。此后 “开天窗”成为一种特殊的斗争方式。《新华日报》 把在检查中被国民党扣押、删除的版面保留,在报纸版面上留下空白,并刊出大小标题,以此告知读者。由于国民党当局害怕报纸上的重要版面被留下大块空白,《新华日报》 借此方式反而增强了宣传效果。

《新华日报》 是共产党联系国统区人民的桥梁。《新华日报》 在版面上设置 “工人园地” “妇女之路”“青年生活” 等栏目,两周一次,专门讨论工人、妇女和青年运动问题,并与中共南方局和四川省委的群众运动机构保持密切联系。编辑部还设有社会服务处,接待来访读者,支持广大工人、青年、学生、妇女开展 “读书会” 活动。

毛泽东曾赞扬 《新华日报》 在打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中的表现,称 “我们的 《新华日报》 抵得上一个方面军” (韩辛茹 《新华日报史1938—1947》 212-213页,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中共中央曾评价这场斗争是 “蒋介石在这次斗争中,遭到真正的劲敌与攻不开的堡垒” [《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抗日战争时期 (中)》 245-248页,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1979年版]。1947年国共谈判破裂,2月28日 《新华日报》 被国民党勒令停刊,编辑部人员撤回延安。

由于种种原因,《新华日报》 的办报传统在后来党报的发展中没有得到有效的继承。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akesizhuyi/2022121353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