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马克思主义新闻《《本报创刊一千期》》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9日 阅读:135 评论:0

中共中央机关报 《解放日报》 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1944年2月16日出版了1 000期。这天,该报社长博古为纪念报纸创刊1 000期撰写的社论 《本报创刊一千期》 发表在报纸头版。该社论总结了整风运动以来 《解放日报》 改版的经验,点明办报宗旨,在回顾过去1 000期的基础上瞻望未来,得出“全党办报” 的经验性结论。这篇文章对于丰富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后来收录在1949年出版的 《新闻工作文献》、1980年出版的 《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2007年出版的 《秦邦宪(博古) 文集》 之中。

这篇社论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党报的使命、方针和特点。社论强调 “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就是本报的使命”。本报要坚持一个方针,就是 “使本报成为抗日人民大众的报纸”。本报有两大特点: 第一,“我们的报纸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报,是人民大众的报纸”,因此要为抗日的人民大众做事,真实地进行报道; 第二,本报“在农村里办报”,所以不能照抄大城市的办法。

第二部分援引改版时发表的社论 《致读者》 (也是博古起草) 中的两段话,指出我们办报过程还有缺点: “我们还没有具备党报所必须的品质: 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 “尤其重大的弱点是,最近党中央号召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进行思想革命与改造全党工作的时候,党报没有尽其应该的责任。” 由此,博古总结出改版的重要经验,“一言以蔽之,就是 ‘全党办报’ 四个字”。

1944年2月16日延安 《解放日报》 头版

第三部分在回顾过去1 000期的基础上,以三方面的问题说明了进一步的改进方针: 第一,在通讯问题上,过去着重在发动,发动通讯员写来的稿子往往千篇一律,现在要把 “已有的通讯员统统组织起来,给以具体的领导”,提高通讯员质量; 第二,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充分发挥已经经过思想改造的、在思想上与工农兵结合起来的知识分子的作用,让他们成为 “报纸与工农兵之间的良好的媒介”; 第三,在新闻的内容与形式的问题上,改变没有内容或内容贫乏、不讲内容讲技巧讲文艺的做法,提高真实性和政治觉悟。通过这三方面问题的论述,得出结论: “我们要努力来进一步提高报纸的质量,要办到这件事,一定要全党来努力。”

该文的发表处于 《解放日报》 改版时期。1942年年初,毛泽东觉察到 《解放日报》 的弱点和不足:当时报纸在版面安排上国际新闻占绝对优势,对党的重要政策、文件和边区新闻的报道缺乏力度; 在办报形式上,学习苏联 《真理报》 和中国 《大公报》的做法,坚持 “一天一篇社论”,结果有些社论质量不高; 有些新闻不真实,曾出现过 《鄜县城内家家户户纺纱声》 这样的失实报道; 不少文章脱离群众,八股文风很浓。那时整风运动已经开始,但该报并未十分重视对整风运动的报道。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做了 《整顿党的作风》 的演说,8日在中央宣传部召开的会上又做了 《反对党八股》 的演说,这两个演说的发表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普遍开展。可是,这两次重要演说的消息却分别发表在第三版的右下方和左下角,对毛泽东讲话内容的介绍只有300字。(参见陈力丹、邓力 《论延安〈解放日报〉在政治传播中的作用》,《新闻学论集》 第19辑53页,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 正如 《本报创刊一千期》 中所指出的那样,“解放日报是没能够完成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的责任的,它尚未能成为党中央传播党的策略路线贯彻党的政策与宣传组织群众的锐利武器”。1942年3月8日,毛泽东为报纸写下“深入群众,不尚空谈” 的题词。(参见陈家鹦、周立军 《毛泽东与延安时期的〈解放日报〉》,《人民政协报》 2008-04-17) 4月1日,《解放日报》 发表社论 《致读者》,开始整风改版。

在 《解放日报》 的整个改版过程中,报社工作人员将思想整风过程中解决 “党性不强” 问题的经验逐步理论化,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报理论。《本报创刊一千期》 总结了此后一年又十个月的改版经验: “我们的重要经验,一言以蔽之,就是 ‘全党办报’ 四个字。” 这是 “全党办报” 思想第一次被明确提出。1942年3月31日,毛泽东在 《解放日报》 改版座谈会上指出: “利用 《解放日报》,应是各机关经常的业务之一。” (文选90页) 1948年4月2日,毛泽东对 《晋绥日报》 工作人员谈话时强调: “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 (选集4卷1319页) 这成为 “全党办报” 思想的来源。

“全党办报” 思想逐渐发展成熟,其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 一是从中央到各级领导机关都重视并利用党报,推动工作,积极撰稿; 二是动员全党,办好党报,发动各机关和基层群众,关心党报,为党报写稿。目的是促使新闻工作者密切联系实际、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报纸、新华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反映实际和指导工作的作用,其实质是在新闻工作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针对 《本报创刊一千期》 中提出的缺点和不足,该报做了工作调整。例如针对版面安排不合理的问题,该报延续了以往八个副刊的版面,内容包括文艺副刊、青年之友、中国工人、中国妇女、科学园地、卫生、敌情和军事,将主要报道精力投放到国内新闻、党的重要政策宣传和边区人民生活上来,不再以国际新闻报道为主; 针对社论数量和质量的问题,从1942年3月31日起,《解放日报》 的社论不是每天都有,坚持社论要有的放矢。办报的过程中,该报不是简单地采编或发表一些党中央的指示精神,而是主动邀请社会各界撰稿。1942年9月20日,毛主席在枣园设宴,邀请柯仲平、舒群等各界名人为《解放日报》 的副刊撰稿,毛主席一见面就说: “诸公驾到,非常感谢,今天枣园设宴,必有所求。” (毛应民 《毛泽东和延安文艺界人士的交往》,《人民政协报》 2011-05-19) 除此之外,毛泽东自己也多次为报纸写稿。该报的所有的改版措施都体现了 “增强党的领导,确立全党办报” 的要求。

以 《本报创刊一千期》 的发表为节点,《解放日报》 自身的整风——改版得以正式完成。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akesizhuyi/2022121336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