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越南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09日 阅读:353 评论:0

越南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

越南共产党是越南工人运动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的产物,越南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胡志明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越南北方独立后,北越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提出了“推动北方快、猛、稳地走向社会主义”的方针。在1989年3月召开的越南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越共中央提出了“五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爱国主义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相结合。在1991年6月召开的越共七大上强调,越南共产党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的优秀政党,“马列主义是行动的指南”。在2001年4月召开的九大上,越共再次强调,我们党和人民决心沿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为基础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越南。越共十大、十一大、十二大都多次强调,要坚定马克思列宁主义、胡志明思想、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目标。越南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胡志明思想的举措之一就是高度重视自身的思想建设,高度重视开展马列主义理论教育。早在胡志明时代,越共就指出要注重对党员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要把越南共产党建设成为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革新后,越南教育法规定越南的教育是“具有人民性、民族性、科学性和现代性的以马列主义与胡志明思想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教育”〔http://www.moj.gov.vn/vbpq/lists/vn%20bn%20php%20lut/view_detail.aspx?itemid=18148.〕越南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使之非常重视开展马列主义理论教育。1996年,越南共产党成立了中央理论委员会,参与指导全国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2002年,越南教育与培训部出台了494号决定——《关于提高高等院校马列主义教育质量若干办法》。

政治制度相同,文化相通使得越南和中国一样,在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历史进程中也主要通过三种形式来开展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第一种形式是在日常实际生活中对普通群众进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第二种形式是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和学习培训;第三种形式是在各类学校(尤其是高校)设置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群体(尤其是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第一种形式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是通过新闻媒体和口头宣传员来展开的。越南是由党来对新闻媒体做政治思想定向和制定路线、观点、政策。越南《新闻法》要求新闻和文化产品要体现“人民性”“思想性”“社会责任感”。越南各种媒体及新闻出版物都对党的路线、观点、政策进行大力宣传,起到了对全社会进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作用。同时越南建立口头宣传员制度,从中央、省、市、县一直到乡级共有大约80 000〔,17/1/2013,https://laodong.vn/xa-hoi/ca-nuoc-co-gan-80000-tuyen-truyen-vien-mieng-99679.bld?tdsourcetag=s_pcqq_aiomsg.〕名口头宣传员,由他们来向人民通报,向人民解释、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主张、路线、方针、政策和决定。由于新闻媒体报道和口头宣传的时限性,可以说通过这两个方式传播的党的路线、观点、政策就是马列主义在越南本土化的最新成果,这也是越南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越南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第二种形式即是对越南党员干部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它一直是越南共产党加强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越共要求所有党的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必须参加一定期限的党校培训,这一培训主要由各级政治学院相当于中国的各级党校。来承担,如胡志明国家政治行政学院,“胡志明国家政治行政学院对学员培训的首要要求是,要用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武装头脑,把握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路线、政策和法律。”[越]邓庭富:“越南干部教育培训的发展历程与现况”,陈海丽、肖晋译,载《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越南各级党校培训的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主要是马列主义在越南本土化的最新成果。我们可以说,越南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列主义在越南本土化的最新成果。

越南高度重视各类学校尤其是高校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革新以前,越南高校开设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越南共产党革命道路共四门马列主义理论教育课程。2003年到2008年之间,越南马列主义理论教育课程开设马列主义哲学、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越南共产党革命道路和胡志明思想共五门课程。2008年以后,越南马列主义教育课程开设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越南共产党革命道路和胡志明思想共三门课程。从越南高校开设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课程来考察,越南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第三种形式的主要内容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胡志明思想。

通过考察越南马列主义理论教育三种形式的教育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越南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主要为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越南共产党革命道路和胡志明思想。

一、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

越南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基本规律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的重点,使人民大众理解、掌握、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面对世界。

(一)马列主义哲学的教育

马列主义哲学教育主要包括物质与意识,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原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认识论,物质生产的作用与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的生产关系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及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社会经济形态与各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对于有阶级对抗的社会的发展、运动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观念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1)关于物质与意识。解释物质与意识的概念,说明物质与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载体,意识的内容源于客观事物;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关于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原理。阐述唯物辩证法中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两个基本原理——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并通过它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事物的运动引起变化,事物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永恒发展使任何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整个世界就是“过程的集合体”。

(3)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阐释了几组范畴及其辩证关系,第一,原因和结果及其辩证关系。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原因起作用而被引起的现象,原因和结果又是相互转化、互为因果的,辩证的因果关系认为事物的终极原因是物质世界的永恒运动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二,必然性与偶然性及其辩证关系。必然性是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的、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中,偶然性体现并受必然性的制约,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既要承认必然性,又承认偶然性,把偶然性和必然性联系起来。第三,内容与形式及其辩证关系。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则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内在结构和表现方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必须适合内容,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它使内容变为现实,还能够促进或阻碍内容的发展。第四,本质与现象及其辩证关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的内在联系,它们又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统一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研究事物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第五,可能性与现实性及其辩证关系。现实指现在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实际存在,可能指现实事物包含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可能与现实相互区别,紧密相连,相互转化,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好的可能,防止坏的可能向现实的转化,把坏的可能转化为好的可能。

(4)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陈述了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第一,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规律)。矛盾对立面双方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矛盾双方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共同作用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二者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第二,质量互变规律。一切事物变化都从量变开始,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事物的性质发生飞跃性变化,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就是在量变与质变的相互交替中实现。第三,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过程是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过程,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前进的、上升的发展。

(5)关于认识论。阐述认识的本质、来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认识发生的最基本的和决定性的因素。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在认识运动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认识过程主要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又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与。

(6)物质生产的作用与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的生产关系规律。阐述了物质生产及其作用,物质生产与生产方式,物质生产与生产方式对于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的作用,同生产力水平相一致的生产关系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7)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在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性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8)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及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体现在社会意识常落后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继承性,各种意识形态在其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社会意识有可能反过来影响社会存在。

(9)社会经济形态与各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分析人类历史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经济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揭示从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过渡的规律性,展现出历史发展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使人们摆脱偶然和混乱,像研究自然科学般具体考察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从而把人类历史看作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10)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对于有阶级对抗的社会的发展、运动的作用。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阶级社会中民族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根源是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阐述;阐释阶级斗争对于有阶级对抗的社会发展运动的作用。社会革命对于有阶级对抗的社会发展的作用

(1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观念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之前有关“人”的哲学观点,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观点——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与历史中个人的作用。

(二)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育

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育主要包括商品和货币的关系;关于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资本的循环和社会资本再生产;资本的形态和剩余价值的表现形态;垄断资本主义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关于商品和货币的关系。当货物是用来做交换的劳动产品时,它也叫商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商品的价值是用货币来表现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叫作价格。货币在商品经济中发挥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作用。

(2)关于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整个社会的生产分为第一部类(Ⅰ)生产资料和第二部类(Ⅱ)消费资料。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基本条件,即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加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社会扩大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扩大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资本积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再加上资本所有者用于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要等于第二部类原有不变资本加上追加的不变资本之和。要实现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之间要保持恰当的比例。社会再生产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经济增长是社会再生产发展的基础。

(3)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的生产乃是资本主义的绝对经济规律。货币所有者把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以上,从而使劳动力创造的价值超过了劳动力的价值,即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实质是物化的剩余劳动,是超过原预付货币额的一个增殖额。可变资本是资本价值增殖的秘密和剩余价值的源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方法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

(4)关于资本的循环和社会资本再生产。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保持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与在时间上的继起性。资本是在运动中增殖的,这种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资本循环,即是资本的周转。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要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就要缩短资本周转时间,加快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5)关于资本的形态和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主要表现为四种形态,分别是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和土地所有权。产业资本所获的剩余价值表现为产业利润。商业资本所获得的剩余价值表现为产业资本家向商业资本家让渡的部分利润即商业利润。借贷资本所获得的剩余价值也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表现为利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所获得的剩余价值形式上表现为地租。土地所有者以获取地租的方式参加剩余价值的分配。

(6)关于垄断资本主义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阐述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转变的原因,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点,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运行机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和本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国家机器和垄断组织代理人之间的结合;资本主义的作用、局限与发展趋势。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教育

越南通过科学社会主义教育使广大人民理解国家现在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科学社会主义教育主要是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相关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首先阐述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消灭剥削和压迫的一切制度,建立新的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工人阶级只有通过解放全人类才能来实现自己的解放。其次分析了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客观条件:经济条件是工人作为全人类最先进的生产力,承受全部竞争的风险,且集中在城市各个工业区。政治条件是工人阶级具有最彻底的革命精神的先锋队,工人阶级是组织纪律意识高的阶级,工人阶级成立了自己的政党——共产党,工人阶级还具有国际性。第三阐述了共产党在工人阶级实现历史使命过程中的作用。工人阶级政治觉悟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是,只有工人阶级能够自觉了解和吸收革命的科学理论,并将之作为指导思想,工人阶级的斗争运动才确实是带有政治性的运动。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最高政治组织,工人阶级是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共产党的力量源泉。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第一,社会主义革命是旨在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革命。第二,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日益发展、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同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关系之间的根本矛盾的激化。第三,解放社会生产力,解放人类是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第四,社会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坚固的工农联盟基础。第五,社会主义革命在全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开展:在政治领域里要打破剥削阶级的国家机器,夺取政权,广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在经济领域里要用社会主义中各种合适的经济形式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把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紧密联系起来,发展生产力,实行按劳分配;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建立劳动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实现劳动者精神解放。

(3)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从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阶段上升到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有以下基本特征的社会:一是大工业;二是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三是创造出新的劳动组织方式和劳动纪律处分形式;四是实现按劳分配原则;五是带有工人阶级本质,有广泛的人民性质和浓厚的民族性质的一个社会;六是为人类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的社会。

(4)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高级阶段。在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高级阶段里,经济上表现为:生产力的强大发展,社会财富变得丰富多样,人类的意识得到提高。社会上表现为:社会日益发展,人类有条件发挥自己的能力,人类素质得到提高。这种情况下国家变成了不必要的,它们自行消亡了。因此,只有在具有符合社会发展的条件与前提的客观实际中,才能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同时,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形态高级阶段的出现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不同国家的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生,以不同的过程进行,取决于各方面的努力奋斗。

(5)关于社会主义革命中有规律性的社会和政治问题。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即人民权力,民主是在阶级社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得以建立的状态,民主或民主制度是与国家的性质、本质相关联的。第二,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特征是:保障人民的各种权力,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调动人民的社会积极性和创造力,镇压少数阶级的压迫、剥削。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通过开发民智,培养知识分子队伍;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家庭的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第四,解决民族和宗教问题。民族问题是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革命问题中的一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宗教问题仍然存在。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宗教问题要与改革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结合起来。团结有宗教信仰者和无宗教信仰者,团结各类宗教,团结遵循宗教的人和不遵循宗教的人。明确地分清宗教问题中的政治和思想两个方面的问题。社会主义国家在解决宗教问题时要有与各具体情况相适应的处理观点和措施。

(6)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与展望: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首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苏联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正是这些弊端导致了苏联解体。苏联的解体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人类社会的未来仍然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不是人类社会的未来,同时,中国和越南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革新(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代世界一些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新因素与力量也依然存在。

二、越南共产党革命道路的教育

越南共产党于1930年在中国香港成立后,经过8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一个有丰富执政经验的大党。截至2017年12月31日,越南共产党党员人数达到490万,〔20172018,Nam,ngày19,tháng 1,nǎm 2018。http://baochinhphu.vn/Thoi-su/Toan-van-phat-bieu-cua-Tong-Bi-thu-tai-Hoi-nghi-trien-khai-cong-tac-xay-dung-Dang/327791.vgp.〕有56 329个基层党组织。越南共产党从诞生到现在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有经验也有教训。为了让全国人民了解越南共产党革命道路发展历程及其经验和教训,越南共产党把越南共产党革命道路的教育纳入到马列主义理论教育中,通过各种途径展开。

越南共产党革命道路的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关于越南共产党诞生的时代背景、社会历史条件。阐释了越南共产党诞生前法国殖民者的殖民统治使得越南经济发展极其缓慢;越南社会中的无产阶级开始壮大,无产阶级、农民与资产阶级和法国殖民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19世纪末20世纪初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爱国运动以及无产阶级的爱国运动汇集在一起,最终使得越南共产党诞生了。

(2)关于越南共产党争取政权的斗争路线(1930年~1945年)。分析了1930年成立后的越南共产党制定的属于自己的政治论纲,重新整合党的组织;越南共产党有了“为民主与民生斗争”的新主张,通过对革命的敌人、当前革命的任务、国际团结、斗争的组织形式的争论,对民族与民主两大任务形成了新认识;越共的指导战略开始发生转变:把民族解放提高到首要任务,决定成立越盟,团结集合革命力量进行民族解放,决定把党和人民当前阶段的中心任务定为推动准备武装起义。

(3)关于抗击法国殖民者及美帝国主义战争的路线(1945年~1954年)。阐述这一时期的革命主张是抗击法国殖民侵略,发动人民战争抗美救国,实现民族独立,祖国统一,建设人民民主制度。

(4)关于工业化路线。重点阐释革新时期工业化与现代化的目标和思想。目标是:使国家成为具有现代物质技术基础,经济结构合理,生产关系进步且符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高,国防稳固,民富、国强、民主、公平、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是:工业化与现代化结合,工业化与现代化及发展知识经济相结合,保护资源与环境相结合;工业化与现代化同发展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及融入国际社会相结合;以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作为快速、稳妥发展的基本要素;科技是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基础与动力;快速、有效、稳妥发展与发展文化,实现社会进步与公平结合。与此同时,工业化、现代化定向与发展知识经济结合,促进农业、农村的工业化、现代化,同步解决农业、农村及农民问题;发展服务业;发展海洋经济;发展区域及多区域经济;发展都市;发展社会经济的基础设施。

(5)关于建设越南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路线。分析了越共如何转变对市场经济认识的过程,从革新官僚、包给的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思维的形成。越共市场经济思维的发展目的、发展方向、社会定向及分配制度。越共继续完善越南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的目标与基本思想:继续完善所有制制度,发展多种经济成分与各类型企业;同步发展各种市场要素及各类市场;促进、提高融入国际经济的效果;提高越共的领导能力,提高国家对社会经济管理效能与发挥人民在社会生活发展中的作用。

(6)关于建设越南政治体系的路线。阐释越南政治体制建设路线的理论基础马列主义关于过渡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革新时期越南政治体制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充分发挥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政治体系的全部组织和活动是为了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保证国家的权利属于人民;革新时期越南政治体制建设的目标思想是把经济革新和政治革新紧密结合,以经济革命为重点同时推动政治革新;政治体系的活动方式和组织革新是为了增强党的领导能力和国家的管理效力,发挥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与国家的革新路线全面协调相配合;政治体系的革新是同步、协调、有步骤、形式与内容相符合的;政治体系各组成部分之间、与社会之间要相互协调,最终促进社会发展。

(7)关于建设、发展越南文化并解决社会问题的路线。分析了建设和发展越南文化的思想:文化是社会精神的基础,是国家稳定发展的目标和动力,文化必须与经济、政治、社会同步发展且要融入国际;文化建设是要建成具有越南民族、人文、民主、科学特征的越南各民族统一多样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先进的文化。

(8)关于越南共产党的对外路线。重点阐释了对外及融入国际经济路线内容:为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创造和平、顺利的稳固环境;牢牢保卫祖国独立、主权、统一、领土完整;提高越南的国际地位;积极为世界的和平、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而斗争的事业做贡献。

三、胡志明思想的教育

胡志明思想是马列主义与越南工人运动及爱国运动创造性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民主革命及走向社会主义的理论、战略和策略,是关于半封建、经济落后殖民地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新时代越南工人阶级和民族的思想体系。胡志明思想结晶了人类文化价值的精华,是越南本土化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越共意识到,越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离不开胡志明思想的指导,因此越南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也离不开胡志明思想的教育。越共不仅将胡志明思想作为越南共产党和越南社会主义事业的旗帜和方向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并在全国高校开设了“胡志明思想”课程。胡志明思想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关于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思想,关于越南走社会主义道路和越南正处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思想,关于民族大团结的思想,关于民主和建设一个属于人民、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国家的思想,关于道德和关于培养革命接班人的思想,关于越南共产党的建设。

(1)关于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思想。首先详细论述了越南民族殖民地问题的实质,即反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自主权利;指出了作为殖民地的越南未来发展方向为社会主义,当前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民族独立,而民族主义是实现民族独立的一大动力;从阶级观点上来认识和解决民族问题,把民族独立与社会主义紧密相连,民族解放为阶级解放创造了前提,维护本民族独立的同时尊重其他民族的独立。其次通过分析越南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国际背景明确指出了越南民族解放革命的任务和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的残酷统治,取得民族独立和建立人民政权,以及民族解放革命今后的发展道路必须走无产阶级革命道路;论述了越南民族解放革命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通过越南共产党领导的,依靠整个越南民族的力量实现越南民族解放;特别强调了在当时背景下越南民族解放革命只能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来实现,而且这种暴力革命不是被动进行的,而是主动的,创造性的进行并有可能在宗主国的无产阶级革命之前取得胜利。

(2)关于越南走社会主义道路和越南正处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思想。通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研究,根据越南社会的各种社会经济形态,阐述了越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越南走向社会主义的方法,越南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越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动力与目标;并从越南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革命理论的运用,论述了越南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实质、形式、特点、历史任务以及过渡时期越南建设社会主义的内容和具体方法。

(3)关于民族大团结的思想。越南要打败各帝国殖民势力以解放民族、解放阶级和解放人类光有爱国精神是不够的,要想革命成功并且彻底成功必须集合一切可以集合的力量,建立稳固的民族大团结;正因为如此,在胡志明思想中,民族大团结是具有战略性意义并且贯穿整个革命进程的重要问题,也是决定革命成败的关键性问题。所以民族大团结不仅是党的目标而且是全民族的首要任务,通过民族统一战线和工农联盟的形式,牢牢地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团结“所有的越南人民”“每一位龙子仙孙”,不管是多数民族还是少数民族,不管有信仰还是没有信仰,也不管是老幼、男女、穷富、贵贱,从小到大、从高到低、从内至外、从上到下的各民族社会力量;继承民族爱国-仁义-团结的传统,把民族大团结的思想贯彻到各个领域,贯彻到路线、主张、政策和党的具体实践中。

(4)关于民主和建设一个属于人民、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国家的思想。胡志明认为民主就是“人民是主人,人民当家做主”,该观点贯穿了越南革命形成和发展的全部过程并起到了支配作用。建设一个属于人民、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国家的观点不仅继承而且发展了马克思-列宁关于国家的学说。国家的所有权利都属于全体越南人民,不分血统、男女、贫富、阶级、宗教信仰;涉及国家命运的事要提出来全民一起解决。人民可以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中当家作主,建设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建设具有强大法律效力的国家,建立有品德和才能的干部、公务员队伍;建设纯洁、稳定、活动有效率的国家。

(5)关于道德和关于培养革命接班人的思想。“正如河有源头才有水,没有源头就干涸。树必须有根,没有根树就会干枯。革命者必须要有道德,没有道德即使多有才华也无法领导人民”。《胡志明全集》(第5卷),越南国家政治出版社1995年版,第252~253页。胡志明认为道德是革命者的根基,道德是形成社会主义基础的因素;制订了忠于国家、孝于人民,勤奋、节俭、诚恳、正直、为公和无私的革命道德标准,并以此作为培养革命接班人的标准,要求接班人在道德方面做到言行一致、建立革命道德与抵制不良风气一起进行、一生都要不断修炼完善自我道德。

(6)关于越南共产党的建设。首先从越南共产党的诞生、地位、本质以及成为执政党的若干认识中特别强调了关于越南共产党诞生的影响因素,越南共产党的诞生除了具备列宁从俄国的具体实际及欧洲工人运动出发所谈的两点因素:即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之外,还提出了第三点因素,即爱国运动。为了纪念越南共产党成立30周年,胡志明发表了《三十年来党的活动》的文章,该文清楚地指出20世纪30年代初,越南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以及爱国运动的背景下成立了,这是胡志明思想中关于越南共产党成立的重要内容,也是胡志明思想在总结了越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与创新。其次要建设廉洁、强大的越南共产党:按照党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不断促进党的自我革新、自我整顿;从思想理论、组织机构、干部工作等各方面加强党的建设。

另外,在胡志明思想教育的内容中还包括了在社会主义革新事业中如何运用胡志明思想的问题等。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akesizhuyi/20221175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