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注定是自私自利的吗?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09日 阅读:140 评论:0

四、注定是自私自利的吗?

人是社会中的人,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由社会关系所决定,说明他的本性就不是抽象的、孤立的、永恒的,本身是可以改变的。人的本质(本性)因此既是变化的也是不变的,不变的是它的社会关系的内核,变化的是它具体呈现出来的样态,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表现形式。

人不是生来如此的超验的存在,没有抽象的恒定的人的本质。我们不能指望提出一种适应于所有时代的人的本质,不能把某个时代的人所呈现出来的特征适用于一切时代的人身上。但我们容易犯的错误恰恰就是,把一定历史阶段的人的特征当成人的永恒的本质,当成人的本性,当成人性本身。

我们很多人认同的是,每个人都是自私的,这是人无法改变的本性。让人去利他,让人去为公,实际上是违背人的本性的,注定只是唱高调,掩盖不了在为他人、为公的名义下的为自己、为私。所有的制度设计都要把人想象成这种人,都应该围绕着克制人的这种本性展开。如果把人想象成先人后己、舍己为人、大公无私,注定是美好的想象,而无法设计出产生实效的制度。

如果要给这种观念找到理论基础的话,那就是以亚当·斯密(Adam Smith)等人为代表的西方经济自由主义者的理论。这套理论的基本逻辑就是,每个人生来首先和主要关心自己,“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市场经济是最符合人的这种自私本性的,它通过竞争、交换能保证每个人在实现利他的同时实现利己,因此是最值得称颂的经济形态。

人的自私本性赋予了市场经济以永恒的合理性。人的本性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市场经济符合了人的这种本性,也因此是永恒的。这种理论逻辑是没有问题的,却与事实明显不符。市场经济并不是古已有之,它出现后也没有像理论家所讲的那样带来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合作,实现利己与利他的完美统一。有些市场主体总是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手段,在能够不利他的情况下实现利己,在侵犯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利益。它使本来没有浓厚利己意识的人变成了强烈的利己主义者,塑造出越来越多只关心自身利益而不关心他人、社会的极端利己之人。

其实,并不是人的自私本性推动着市场经济的建立,相反,人的自私本性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结果。永不满足的贪婪、没有止境的欲望,也正是资本逻辑运作必将培育出来的人的“特性”。这种人的生成是资本运作、市场经济滋生的代价,也是现代社会要解决的人性难题。

人都是自私的吗?也对也不对。对的是,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我们看到的“人”确实如此;不对的是,这种自私并不代表是永恒的人的本性,并不是一切时代的人、未来社会的人都具有的本性。人的自私、利己主义确实存在,但不能因为这种经验的存在,就认为这是人的本性,会贯穿于人类社会的所有阶段。这种思考,必然会陷入马克思所批判的直观的唯物主义中,即“只能达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只看到一个又一个为了一己私利的人构成的市民社会。

我们应该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随着物质财富的丰富,生产关系的变革,政治制度、法律规范的完善,人终将摆脱自私、狭隘、贪婪,成为真正意义上富有的人。不然的话,我们就注定会生活在霍布斯所描述的所有人以所有人为敌的状态,人与人互为手段,人与人之间注定是对立、竞争、博弈甚至弱肉强食的关系。

马克思对未来美好社会的设想,正建立在人可以改变的基础上。我们终将看到马克思所讲的“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终将看到不同于自私自利的人所构成的市民社会的新社会。我们要对人自己有信心,要对人类社会的未来抱有美好希望。不能因为今天的不如人意,就认为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永远不可能变为现实。

今天,很多人为什么不相信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终会实现?恰恰是因为假设了自私自利的人的永恒性,这样的“人”为了个人目的不择手段,再好的制度、再好的社会也会被糟蹋,我们还怎么相信公平正义、社会美好呢?只有理解了随着生产关系、社会条件的改变,人是可以改变的,能够成为不自私自利的人,我们才可能对人类社会的未来抱有美好的希望。

每个人当然都是从个人出发的,但从个人出发并不代表这个人一定是自私的、完全利己的。现实社会中不存在孤立或独立的个人,每个人都应把自己作为社会中的个人,认识到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联性,认识到自私不仅不利于他人、社会,也不利于自己。人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争论其实意义并不大,利己和利他是人之为人的两个根本属性,缺一不可,而且,最大程度的利他就是利己,真正的利己也必然是利他的。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akesizhuyi/20221174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