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马克思的感性本体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09日 阅读:138 评论:0

马克思的感性本体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黄冰凤

内容概要

纵观西方哲学史,从巴门尼德始,哲学家们把感性放在了非常低的位置。而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对感性的奥秘的初探,使得感性又逐渐被重视起来。马克思则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感性论进行扬弃,最终确立了感性本体论思想。因此,研究“感性本体论”无疑成了人们认识真理的正确路径。

首先,我们要厘清马克思的感性本体论思想的思维路径与生成逻辑。它萌芽于《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认为感性本体论思想强调的是人的一种感性对象性活动;初步形成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进一步明确说明感性本体论不仅是对象性活动,而且是实践活动;最终确立完善则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著作中,感性本体论思想被上升到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从社会历史角度、社会历史活动阐明其感性本体论思想。

其次,了解马克思的感性本体论思想蕴含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如:“现实的人”“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和“感性活动”。其中“现实的人”是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则是用实践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其现实基础就是人的实践活动本身;“感性活动”则是通过人的感性活动范畴来看社会历史问题,把人看作是从事社会实践的感性实体。

最后,挖掘马克思的感性本体论思想的理论价值与当代意义。通过研究,我们知道,它的确立给西方传统本体论哲学沉重一击,预示着哲学新时代的到来。其有利于当今学者们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它的当代意义,为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提供理论前提和哲学基础,还为正确把握和有效解决当今中国主要社会现实问题,提供了理论资源和方法指引。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akesizhuyi/20221157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