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科学预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0日 阅读:142 评论:0

第三节

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科学预测

任何一种理论,在论证一个新社会取代旧社会的必然性时,往往要勾画这个新社会令人向往的美丽画面,空想社会主义就尽可能详尽地设计了一个无比美好的新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证社会主义新社会取代资本主义旧社会的必然性时,也不可避免地要对未来社会进行一些描述,但是,我们在马克思恩格斯大量的论著中无法找到这样一本全面论述未来社会的专著,只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各种言论和阐述时,存在着一些对未来社会的预测。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建设的论述都有一个基本的原则——从现实生活出发。只有从人们实践行动的现实出发,从社会生活发展的自然历程入手,才能终结思辨哲学的无谓争论,真正开启实证的科学,从而使得未来社会建设的思想具有真实的而不是虚空的基础。其次,马克思恩格斯参照现实生活,对未来社会做了科学预测。正是因为他们坚持科学的态度,坚持用他们刚刚创立的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事物,才避免了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之中。在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时,恩格斯就写道,很多人认为这本书会详细地揭示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状况,会给出推翻资本主义旧社会、建立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具体方案,如果是这样,这些人就会失望了,因为,这本书完全没有对埋葬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给出诊治方案。它只是告诉人们,社会更替的经济规律,工人革命奋斗的正确方向,资本主义社会不是人类最理想的终极社会形态,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过程一定会走向一个新的社会,工人可以通过革命来促使社会的向前发展。恩格斯在逝世前不久还在强调这一点,1893年,恩格斯在对法国《费加罗报》的记者谈话中再次谈到,“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关于未来社会组织方面的详细情况的预定看法吗?您在我们这里连它们的影子也找不到。”

1.参照现实的个人的生活,预测未来社会实现了人的最终解放。

社会、国家是如何产生的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由于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每一个人,必须通过从事各种实践活动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存,因而,正是在个人的这种现实生活中,社会、国家得以产生。因而,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未来社会时,正是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参照个人的生活状况,预测未来社会中个人的生活。

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的个人”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联系和观念联系的全面性。”分析这句话,可见,“现实的个人”的含义广泛。第一,因为人来自于动物,和所有的生物一样,生存是第一位的需要,要生存就和动物一样一定要喝水、饮食,否则,没有食物和水的摄入,人就会失去生存所需的能量,人这一生物体就会逝去。所以,“现实的个人”必然是一个生命存在的个体,即自然形态的人的存在。第二,因为人与动物是不同的,人不仅仅只是为了生存,人还要以人的状态生活,人的意识、思维等大脑的活动决定了人不同于动物,因而,人的精神的存在,如思维等,才能确定人是真正的人的存在,第三,因为,个人要维持自己的生物形态的人的存在,就必然会与他人发生联系,进而维持人的精神存在,也必然与他人发生联系,从而,人与人之间必然会结成复杂的关系,如血缘、家庭、生产等各种关系,由此就有了家庭、民族、阶级等各种群体产生,各种利益不同的社会群体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所以,“现实的个人”是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人。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现实的个人”的生活首先是产生生命的生活,即生命活动,生命活动的基本特性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由此,现实的个人的生活是自由的、自觉的,没有任何外力束缚的。然而,资本主义社会使“现实的个人”失去其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丧失活动的自由性、意识性,从而使得“现实的个人”变为“抽象的个人”,因而,进行生产劳动的个人(工人)却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失去自己活动的独立性,资金却成了统领社会、国家的领导,金钱可以运用在任何领域,完全畅行无阻,拥有自己活动的独立性,而且,金钱可以随意选择自己进入的领域,具有自己的个性。人,特别是工人,在资本主义雇佣制度下,进行生产实践活动时完全不是自由的,也不是独立的自我的决策,而是资金增殖的手段,只有在进行饮食、喝水、睡觉等行为时,才是人自由的、独立的自我的决定。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工人)不再是自己生命活动的主宰,而是被机器等其他器物主宰,个人(工人)的生命活动,“现实的个人”的生活完全表现为一种畸形的、局部的发展,不再是完整的发展,呈现为不合理的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现实的个人的生活的不合理状态必须改变,否则就丧失了人的本质,因此,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后,现实的个人,即处于生产关系中的工人掌握了自己的劳动,不再与自己的劳动、劳动的对象、劳动的产品产生异化,而是自由的、独立的自我选择劳动,劳动对象、劳动产品都归属于所有的劳动者——处于生产关系的工人,那么,未来新社会中的“现实的个人”就能实现自由自觉的生活,个人生活的畸形的发展自然得到消除,人的本性就会回归,“现实的个人”实现了彻底的解放,每个人就“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

如何才能建设实现了人的彻底解放的未来社会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消灭旧的分工,建立新的社会生产组织,这个社会生产组织有计划地、自觉地开展生产、分配等,从而,个人才能从各种外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自身的主人,成为真正的“现实的个人”。只有这样,“现实的个人”的生活才能回归本性——自由的、自觉的、没有任何外力束缚的活动,从而实现了人的最终解放。

2.参照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生活,预测未来社会实现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建设的思想是以现实的社会生活世界作为前提条件的。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两位革命导师写道,人要活着,以人的状态活着,就一定会进行生产活动,首先生产自己生存所需的产品——吃的食物、饮用的水、保暖的衣物、避风雨等的房屋……接着会生产自己生活所需的产品——语言、文字、书记、音乐、舞蹈……单个人是无法完成这些生产活动的,所以,必然与其他的个人发生联系,于是,各种人与人的关系产生,换句话说,社会诞生。在这样的人的社会中,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关系是基础,人与人之间的政治、法律和思想意识关系是上层建筑。在现实的社会中,每个人为了生活,必须不断地进行生活的生产活动,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类生活的生产活动,由此推动现实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可见,这里的“生活的社会生产”,即现实的社会生活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未来社会是从现实社会中产生的,当时的现实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要把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就必须从现实出发,从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出发。如果脱离了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来谈论未来的社会,无疑就是无稽之谈,如果没有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就无法建设一个不具备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新社会。他们认为,只有这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考察,即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才能正确地预测未来社会的基本规则。只有在批判旧社会中才能明晰未来新社会的发展方向。列宁在谈到马克思对未来社会预测的依据时也指出了这一点,他说,马克思从来不会虚幻地去设计未来新社会的具体状况,因为那样就会使他们的学说陷入空想的境地,成为毫无根基的空中楼阁。和自然科学家们一样,马克思创立自己的共产主义思想,从来都是从社会现实出发,将自己的理论建筑在坚实的基础之上,他的思想都能在现实中进行检验,并随着实践发展。恩格斯与他的战友一样,也是在参照现实的社会(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基础上,科学的预测未来的社会状态。1866年,恩格斯回信给英国费边社负责人爱德华·皮德,宣称他无法完成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论文写作,并再次强调,他们自己和共产党人从来没有提出所谓的救世的万能处方,只是在研究资本主义现实生活的状况,结合人类社会本身的发展特点,从而对未来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意见,如果摆脱了这样的基础,空谈未来社会的状况,共产主义思想就毫无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世界表现为什么样的图景呢?早在《共产党宣言》中,两个导师就对资本主义的现实社会生活世界场景进行了阐述。他们指出,从封建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状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封建制度下长幼尊卑的天然秩序完全被资本主义雇佣制度下的金钱秩序所取代,封建田园牧歌式的人们的社会生活情境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完全被资本(金钱)控制,人们的生活围绕着资本(金钱)而动,工人的劳动是为了获得谋生的资本,资本家开设工厂雇佣工人进行劳动是为了赚取更多的资本,其余的封建制下的宗法的、情感的、诗意的等生活都被以资本为核心的生活所掩盖。资本主义制度诞生至今,将人,尤其是劳动者变为了用金钱进行交换的商品,属于资本家赚钱的工具,失去了人的自由的本性。随着资本的不断运行,资本主义社会中越来越多的阶级、阶层成为出卖劳动力的商品——工人,于是,社会就主要分为拥有大量资本的资本家和除了能劳动不拥有资本的无产者(劳动者)。当生产越来越发展,生产出来的产品越来越多,然而社会中绝大多数人却没有金钱去购买这些产品时,资本控制下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就陷入一片萧条的状况中,工人失去工作,资本家关闭工厂,整个社会生活处于满目荒芜的情景之中,与一场战役过后惨败的战场差不多。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世界的整体图景,指出,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抑或是政治的,不管是哪种社会生产,其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的生活的需要,为了满足人的生活,人必然从事社会生产。当今天下,人的生活、社会生产和社会财富相互联系,表现为人的目的是社会生产,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人的社会生活和社会财富。不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生活、社会生产和社会财富却不是这种彼此相连的关系,变为彼此对立的关系,人,主要是工人的社会生产的目的不再是为了满足人的社会生活,不是增加整个社会的财富,而是为了私人,主要是资本家的个人财产的增殖,这是一种反常的关系。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的社会生活已经失去了人的本来面目的生活状态。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状况,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宪法规定了资本家私人拥有的天然的神圣的不可侵犯的财产权力,从而在法理上确定了资本拥有国家社会的最高统治权,从而使得工人成为天然的只能出卖劳动的被资本统治的群体。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因为对于每个个人来说,只有通过交换价值,他自己的活动或产品才成为他的活动或产品;他必须生产一般产品——交换价值,或本身孤立化的,个体化的交换价值,即货币。另一方面,每个个人行使支配别人的活动或支配社会财富的权力,就在于他是交换价值或货币的所有者。他在衣袋里装着自己的社会权力和自己同社会的联系。”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更是直接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不合理的社会生活现实,资本主义生产规律导致对立的社会场景:一面是资本家财富的不断增殖和累积,资本家物质生活的不断奢侈,一面却是雇佣工人的物质生活的日益匮乏、劳动强度的不断加剧、精神生活的不断失去,从而导致资本家集团对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不断垄断,整个社会风气不断堕落。

综上所述,马克思恩格斯深深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现实图景呈现为“背反”的矛盾状态:社会财富的积累与社会大多数个人的贫穷、科技的不断进步与个人自由权利的不断倒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增长与压制个人的锁链愈加严重等同时并存。具体来说就是,人受到物(资本)的统治越来越失去人的自由本性,无法实现自由的发展,同时个人受到物(机器)的统治越来越失去人的独立性,无法实现全面的或完整的发展;社会受到物(资本)的统治,社会权力属于货币所有者,而不属于人民,无法实现社会的自由发展;社会物质世界的发展与社会精神世界、个人等的发展是对立的,而不是一致的。

正是参照资本主义的现实社会生活图景,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资本主义制度下文明与野蛮、自由与压制等“背反”的冲突消除了,个体的人、社会都回归了人的本性——自由的活动,从而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实现了统一。当社会主义制度取代了资本主义制度后,对立的阶级关系,甚至是阶级,都会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向前发展而逐渐消亡,每个人都自由的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自由地发展着自我,由此,人与人之间也是自由发展的关系,这样的社会主义社会可以称之为“自由人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无产阶级完全掌握着自己的生存、生活所需的一切内外条件,因而社会生产力在无产者的自由实践活动下越来越发达,从而使得整个社会的财富日益丰富,完全能够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生活消费的需要。由于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自由的进行生产劳动,因此,整个社会生产出来的产品归属于所有从事生产的劳动者,在这些劳动者中进行分配,同时,全部社会生产活动和社会生产出来的所有社会产品,都由所有从事社会生产的劳动者进行有计划的经营和管理。“自由人共同体”就是未来的理想新社会的基本形态,在这样的社会中,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一种现实矛盾状态自然得到消除,从而有计划的合理的给所有劳动者提供工作,让劳动者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使得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协调发展,同时保证这些工作不会伤害到劳动者的自由劳动以及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akesizhuyi/202211114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