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社会建设的历史推动力——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0日 阅读:100 评论:0

第二节

社会建设的历史推动力——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它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完成的结果开始的”。马克思恩格斯采用历史研究方法,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状况出发,逆向考察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蒙昧时代、野蛮时代与文明时代,从而对取代资本主义的未来社会状况做了科学的设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状况时,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谁创造了人类社会历史?早在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文中,马克思就注意到了人民群众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人民是否有权为自己制定新的国家制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绝对肯定的,因为国家制度一旦不再是人民意志的现实表现,它就变成了事实上的幻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批判黑格尔虽然清楚地表述了辩证法,但是表述辩证法的出发点和基础却是不真实的,指出黑格尔表述的只是抽象的思辨的辩证法,真正的辩证法的基础一定是人的劳动,只有人的生产劳动才是真实的,从这个角度出发表述的辩证法才具有了真实的基础,因为是人的劳动创造了波澜壮阔的滔滔人类历史长河,从而强调了人的劳动对人类社会历史形成的影响。到了1844年9-11月写作《神圣家族》时,马克思恩格斯驳斥鲍威尔兄弟狭隘的历史观,指出人类历史不是精神的产物,而是由人民群众活动创造的,人民群众的各种各样的活动造就了不同风格不同表现的各个地区的人类社会历史,虽然这些活动完全是人民的自发行动,完全没有经验,也没有预设,但是这才是真实的人类历史,所以,人类历史并不是鲍威尔兄弟所说的与群众对立的精神的丰富活动的产物,而是有血有肉的现实的社会关系中的每个人民群众的活动,从而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社会历史观:人类社会历史是精神反对物质的发展过程,即英雄反对人民群众的过程,提出了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人类社会历史是物质发展的过程,即人民群众的活动过程,人民群众毫无经验的广泛的活动创造了连绵的人类历史,人类社会历史的主体只能是人民,由于人民的创造活动,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前进。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证资本主义旧社会灭亡,预测未来社会主义新社会时,始终贯穿着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本思想: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推动力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如何推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要创造人类历史,首先要保证人类这一物种的生存,要生存,人们就必须满足自身吃穿住的基本需要,因此,单个的人就开始联合起来进行劳动,将石头、木材进行打磨,制作成打猎的、挖土的、捕鱼的等工具;将树叶、动物皮毛做成御寒的衣物;将石头、树木、茅草垒砌成躲避风雨雷电等的房屋……从而满足吃穿住的需要,当吃穿住的需要满足后,交流、远行等新的人类需要又产生了,于是人类的语言、船只等又被人们自己制作出来了,满足了这些需要……然后,新的需要又产生,人们又制作新的生产工具,生产更多的物品来满足需要……,所以,人类社会就是在人们的不断劳动不断满足人类需要不断产生新的需要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从事生产劳动的人们就是人民群众,可以说,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了社会的历史,需要,即人民群众自身的利益,是创造活动的前提。人民群众劳动工具的发展历程就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记录表。两位导师还强调,欧洲各国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只有英国才有一部社会的历史。只有在英国,个人本身才促进了民族的发展并且使发展接近完成,而没有意识到要代表普遍原则。只有在这里,群众才作为群众为自己的单个利益进行活动;只有在这里,原则要对历史产生影响,必须先转变为利益。”两位革命导师就这样从人类生存发展的角度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力就是人民群众从事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正是为了满足自身不断增长的需要(即满足自身的利益),人民群众不断地进行生产劳动,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认为,人民群众在不断谋求自身解放、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一步步地推翻旧社会,不断创造着新社会建设的条件,进而推动新社会的发展。因此,当无产阶级革命消灭了资本主义旧社会后,建立、建设的未来社会主义新社会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一、一切为了人民群众

马克思恩格斯心目中的未来新社会是一个平等的、公正的、幸福的社会。在这个新社会中,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的社会劳动者,即人民群众已经获得了彻底的解放,成为主人,因此,一定要始终代表社会的主人——人民群众的利益。

早在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写的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共产党宣言》中,在充分考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后,他们宣布来来的新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思想贯穿了他们的一生。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强调只有包括工人在内的每一个社会的劳动者获得了解放,社会革命才真正取得了胜利。1887年,恩格斯明确指出,共产党人革命就是要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建立一个新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个社会将建立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物质、精神等各种生活、实现所有社会成员的民主、提供所有社会成员自由的充分的工作的经济政治等系列制度。1891年4月30日,恩格斯在为《卡·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单行本撰写导言时,再次阐明他们革命的目的是以新的社会制度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这个新的社会制度将消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中不合理的阶级对立,每个劳动人民自由的联合起来进行劳动,共同拥有生产资料,平等地使用越来越丰富的生活资料,当然要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入这个新的社会制度,一定要经历经济政治上的艰苦的必需的过渡。1894年1月,意大利社会党人卡内帕邀请恩格斯阐述未来社会基本思想,作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周刊《新纪元》的题词,恩格斯没有过多描述他和马克思为之奋斗的新社会制度的画卷,而是再次强调了《共产党宣言》中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也就是未来新人类社会制度要实现的是真正的充分的人的自由——人的彻底解放。

两位革命导师设想的未来新社会追求的是人的彻底解放。为了逐步实现这个鼓舞人心的价值目标,人们从事社会生产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自身的利益,即不断涌现的新的需要,才能给劳动人民带来幸福生活。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在这里,两位革命导师把未来新社会的生产目的概括为“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进一步明确地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人民群众第一次成为自己的和社会的主人,生产越来越社会化,人民群众掌握的生产资料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人民群众的生产劳动越来越自由、越来越自觉,因此,人民群众不断涌现的物质的精神的各种新的需要得到不断的满足,社会财富越来越富足,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自己从事各种社会生产,获得并享有各种社会财富。

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呢?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剖析,指出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才成为真正的人,才拥有充分的自由,人民群众第一次成为社会——由人民群众自己组成的——主人,在生产劳动中为自己的需要生产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在阶级社会中,由于少数人掌握统治权,将社会产品归属于少数统治者的私人财产,从而拥有私有财产权的统治者们可以占有其他人的劳动,从而满足自己的利益,而没有统治权的那部分人只能通过血淋淋的革命甚至是战争才能满足自己的利益。在马克思1843年写给卢格的书信中,他指出,在人剥削人的制度下,“人”失去了自由,被轻视、被奴役,不是“人”的真正的状态。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文中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劳动为“人”带来贬值,为“物”带来增殖,“人”的赤贫与“物”的繁荣并列,“人”被“物”统治,也没有自由可言,不是“人”的真正的状态。这里的“人”指的是从事生产劳动的工人。同一时期的恩格斯也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物的关系发生了颠倒,“人”变成了物的奴隶,和动物一样了,不再具备“人”的真正状态,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比农奴制度对人的束缚、奴役更加过分,更加严重,更加全方位。资本主义社会的雇佣劳动“剥夺了工人的一切可支配的时间,工人只有一点时间用于吃饭和睡觉,而没有时间从事户外活动,在大自然中获得一点享受,更不用说从事精神活动了,这种工作怎能不使人沦为牲口呢!”

资本主义社会如此违背“人性”,怎样才能推翻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呢?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要推翻这种违背“人性”的社会,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阶段,由无产阶级联合其他的劳动者进行大规模的社会革命运动,才能实现。而且,这种革命运动与以往的革命运动截然不同,它是为社会绝大多数人谋求利益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经过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谁发动了革命,谁就是革命胜利成果的拥有者,因此,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统治者,拥有国家权力,通过国家统治权,剥夺资产者手里的社会生产资料,将其变为社会公共财产,使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社会生产资料,从而消除了由于占有社会生产资料的多寡而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欺诈、偷窃、蒙骗等不正常、不合理的堕落的社会现象将逐渐消失,人真正成为脱离动物界的高等生物了,成为“人”,不再受到他人的、社会的、自然的等内在的和外在的所有的对“人”的束缚。只有在这样的社会中,“人”是真实的、自由的,进行着“人”的生活,人们再也不用争夺生产资料,再也不用担心缺乏生活资料,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与自然和谐共处。在这样的社会中,“‘劳动人民’将成为全部住宅、工厂和劳动工具的集体所有者”,“社会的生产足以使社会一切成员都吃得饱,而且证明现有的房屋足以暂时供给劳动群众以宽敞和合乎卫生的住所”,这样,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满足自身需要的社会财富,可以按照人们的不同需要协调、管理、扩大全社会的各类生产。由此可见,要建立一个“人民”的社会,进而建设这样一个社会,首先必须在经济基础上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并通过大力发展社会共产力,从而不断生产出丰富的物质产品(包括食品和住房等等)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才能提供给人们一种真正的“人”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自身的和谐发展。

人民群众通过无产阶级建立的新社会将是“人民的国家制度”,在这个社会中,人民成为国家、社会的主人,拥有管理国家社会各项事务的最高权力,人们通过制定法律来保障人民拥有的权力。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失败后,马克思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写下《法兰西内战》一书,在书中,他高度赞扬巴黎公社的革命行动,详细分析巴黎公社的政治制度,指出,公社这一组织形式是由巴黎的人民通过普选产生的,公社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社委员会,成员是中心城镇、农村等各个地区的人民运用普选权直接选出的工人代表,为人民服务,由人民罢免,受人民约束。公社的法官、审判官等公务人员均有人民选举产生。这样的组织形式才能让人民拥有管理国家社会的权力,是人民认可的政治运行形式。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指出,“民主的”这个词在德语里意思是“人民当权的”,即人民拥有统治权。人民群众通过无产阶级建立的新社会将是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进而在社会建设方面,更应该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建立健全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力。

那么,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新社会中的人民群众在文化生活上又是怎样的呢?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一书中阐述了未来新社会中人们的文化生活状况,指出,由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归全社会协调管理,因而可以合理分配每个社会成员的生产活动,从而提高生产的效率,保证满足人们各类合理需要的产品高效、快速地被创造出来,人们将不再受缚于物质生产劳动,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空闲时间,从而去阅读、倾听、观摩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音乐、舞蹈、书画等各类文化物品,并且进一步去创造新的人类文化成果。也就是说,在未来新社会中,从前作为统治阶级独享的文化也将服务于每一个人,也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当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私人占有被消灭了之后,取而代之的是全社会共同占有社会生产资料,由于私有财产权带来的对生产资料使用自由的束缚被解除了,因而劳动者可以自由地使用生产资料。由于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的无缝结合,也使得生产者可以更合理的、高效率的使用生产资料进行最优化的生产,从而避免了社会生产力的浪费,保证了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最优化使用,避免了社会生产产品的人为破坏,从而保证了部分社会产品再次运用于生产,部分社会产品归社会所有成员生活消费。换而言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未来新社会中,人民群众掌握了生产资料,即劳动人民(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实现了真正的结合,消除了“人的异化”,从而,当人们在进行社会建设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都以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为最终目标,并为完全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

二、一切依靠人民群众

既然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新社会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社会,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那么,怎样来建立这样一个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未来新社会呢?

早在1843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就指出,国家就像宗教一样,都是人民创造的,只有人民创造的国家才能代表人民的意愿,因而,一个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只能依靠人民群众自己来建立。继而,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进一步指出由无产阶级作为主要力量来建立未来新社会,并以英、法、德的国家社会实际为分析对象,详细阐述了建立新社会的具体步骤:由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不断破产变为工人阶级,因而能够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发动革命,建立一套国家制度赋予人民以权力,从而由无产阶级担当国家的领导,开始建立一个崭新的社会。在1851年的《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一书中,恩格斯通过分析德国的革命运动,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强调,“工人阶级都代表整个民族的真正的和被正确理解的利益,因为它尽量加速革命的进程,而这个革命对于文明欧洲的任何一个旧社会都已成为历史的必然,没有这个革命,文明欧洲的任何一个旧社会都休想较安稳较正常地继续发展自己的力量。”

为什么只有人民群众并以无产阶级为主要力量才能建立这个未来新社会呢?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详细地分析了“市民社会”中的各阶级的状况,高度褒扬了资产阶级的历史进步性——为推翻落后的、腐朽的封建制度进行革命,代表着社会前进的方向。经过革命斗争,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的统治。但是,当它取得了统治之后,就丧失了其革命性,与它推翻的封建君主一样开始实施剥削政策,只不过这种剥削来得更加直接,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将过去那种宗教神话下的剥削变为了昭然于天下的剥削,将复杂的多样的社会关系变为了直接的简单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把越来越多的阶级、阶层赶进了无产者的行列,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要构成。进而,马克思恩格斯详细分析了“市民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中现存的与资产阶级对立的各种阶级的基本状态,指出,资产阶级是残酷的剥削者;农民阶级是被资产阶级剥削,但它并非完全一无所有,土地是它存在的基础;小资产阶级也在剥削无产阶级,是一个反动的阶级;只有无产阶级遭受的剥削是最严重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剥削的斗争是为了维持自身生存的依靠,避免自身堕入一无所有的境地,因而,这些阶级都不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中去,只有无产阶级是完全的一无所有,只有革命才可能改变这种状态,因而,只有这个阶级才会最坚决地进行革命。随着工业的发展,“市民社会”中的各个阶级的状况也在发生改变。机器不断地被发明、被应用,推动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地向前,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沦为无产者,小资产者也不断失去自己的小作坊、小商铺等,也沦为了无产者,无产阶级的队伍得到了扩充,人数越来越多。而且,由于一部分进步的资产阶级也从思想上认识到社会发展的方向,明确地站在了无产阶级一边,指出只有无产阶级才是工业发展的产物,代表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并为无产阶级的革命著书立说,由此,无产阶级的思想理论的力量也开始壮大了,不仅越来越意识到自身革命力量的强大,更能用理论来指导自身的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这一场革命的方向越来越明确,革命的程度越来越广泛而深刻,至此,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旧社会、建立无产阶级统治的新社会的时机就到来了。所以,只有无产阶级才能联合其他的各个阶级,组成最强大的力量进行阶级斗争,从而取得革命的胜利,才能埋葬那个少数资产者统治的旧社会,建立一个社会大多数人统治,即人民拥有权力的崭新社会。也就是说,要建立一个一切为了人民的新社会,只有依靠无产阶级领导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那么,这个新社会又将由谁来建设呢?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把未来新社会归结为“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的状态,这里的“人”指的就是广大的人民。“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就是指一件事情从谋划到成功依靠的都是“人”——人民群众。也就是说,未来新社会是由人民群众在无产阶级的带领下通过革命斗争建立的,即“谋事在人”,当然,建设这样的一个新社会也就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即“成事也在人”。因此,未来新社会是由人民群众来创立、创造和建设的。

为什么是由人民群众来建设未来新社会呢?这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自己创立的唯物史观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后得出的科学结论。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就指出,“在一切生产工具中,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1854年3月9日,马克思在写给工人议会的信中进一步指出这一革命阶级就是英国的工人阶级,强调,建立新社会的真正基础是现代工业——机器生产,是工人的劳动创造了新社会的机器生产这一物质基础。作为马克思最亲密战友的恩格斯也同样指出,社会存在的基础是劳动阶级,而不是其他的阶级。虽然劳动阶级在不同的社会时期的名称不同,有时是奴隶,有时是工人,但是从事社会生产的自始至终是这一个阶级。没有这一个阶级不断地进行着生产劳动,为社会创造者大量可供使用的物质资料,社会就无以为继,必然消逝。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都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只有人民群众在进行改造自然的生产劳动中,才不断创造着日益丰富的物质产品,逐步扩大社会的物质财富,才奠定了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

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写道:“劳动生产了宫殿……劳动生产了美……劳动生产了智慧”。接着,在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的第一部著作《神圣家族》中,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工人在生产劳动中不仅创造了物质产品,而且他们在这一生产劳动过程中还进行着精神创造,因为,工人双手创造的物质产品是经由工人的大脑思维的产物,这些物质产品不仅给予人们物质享受,同样给予人们精神享受。后来,马克思在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时,通过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在《资本论》中指出了科学技术的力量,并通过分析瓦特等发明家的发明创造进一步指出,发明家之所以能够发明新的技术,制造新的机器,是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工人越来越熟练地操作已经改变了劳动本身,新技术已经出现了。所以,科学技术也是人民群众在劳动中创造的。1877年,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再次明确指出,社会精神财富是由人民群众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一个很明显的而以前完全被人忽略的事实,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争取统治,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等,——这一很明显的事实在历史上的应有之义此时终于获得了承认。”这里,恩格斯阐明了一个哲学道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也就是说物质财富是精神财富的基础,要创造精神文明,首先要有物质文明的经济基础。同时这里也指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那么从事劳动的广大人民群众当然才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在1873-1883年写作的《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在书中,恩格斯解析了人类的绘画、雕刻、音乐等精神文化产品是由人的手创造的。因为,人的生产劳动主要依靠的是人的双手,正是由于双手要不断地做拉伸、弯曲等各种动作,使得人的手部肌肉、韧带发育越来越灵活,然后通过人类的自身的繁衍遗传到下一代,由此,绘画、雕刻、音乐等精神文化产品就延续了下来。这样,恩格斯就更加明确地指出,人民群众通过生产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人类无比灿烂辉煌的精神文明。

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早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第一部著作《神圣家族》中,两位革命导师旗帜鲜明地宣布:连绵不断的、丰富的人类历史不是历史创造的,而是由“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创造的。“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不断地劳动、不断地战斗,由此,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形成漫长的不间断的历史。这里的“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就是指的在社会生活中从事生产劳动的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人类社会的真正创造者,也只有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恩格斯在详细研究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后,先后在《普鲁士“危机”》(1873年1月初)、《〈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92年英文版导言》、《致卡·考茨基的信》(1889年2月10日)等文章中论述了这个问题。他指出,在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农民、城市平民——工人、资产阶级都积极参与斗争,最终推翻了封建贵族势力的统治,取得革命的胜利,但是,虽然,参与革命的农民的人数是最多的,但是革命胜利后,农民却是消亡的最快的,而资产阶级一旦在革命中遇到封建地主的强烈抵抗时就会害怕,因而向封建地主阶级低头、妥协,革命就会被断送。只有城市平民才会坚决地把革命进行下去,直至将查理一世等封建君主送上断头台。所以,资产阶级革命正是借助了无产阶级以及农民、平民等民众的力量才得以最终完成。恩格斯正是以英法社会变革的实际例子证明了,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决定力量。

综上所述,马克思恩格斯指明了只有无产阶级联合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阶级斗争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社会,建立他们所设想的未来的理想社会,也只有人民群众才能在社会生产劳动中创造日益丰富多彩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能实现社会变革,不断推进社会向前发展,因此,人民群众才是建设未来理想社会的依靠力量。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akesizhuyi/202211113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