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社会建设的理想目标状态——人的彻底解放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0日 阅读:165 评论:0

第四节

社会建设的理想目标状态——人的彻底解放

社会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自己的社会建设理论的逻辑起点。

早在1843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就写道:“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由此指明人类社会与人息息相关。接着,在1845年秋-1846年5月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明确指出创造社会的基本前提是一个现实的前提,它不依赖于头脑中的想象而存在。这个前提是“人”,但是并不是费尔巴哈的“抽象的孤立的人,而是从事实践活动的真实的处于联系之中的个人——“现实的个人”。观念意识都是由“现实的个人”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特别是物质活动和物质交往决定了人类社会的思想观念等的表现形态,并且由于人的物质活动和交往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他们批驳费尔巴哈一样的思想家们从人的意识出发去研究人类社会,就不可能揭示社会历史的真正的内在规律,只有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去研究人类社会,才能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联系以及人的活动的本质,从而发现社会历史变换的内在的一般性的规律。显然,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社会出发,摒弃了黑格尔的理性原则,也扬弃了费尔巴哈的抽象人的前提,从虚幻的世界回归到现实的世界,真正的历史的从事活动的人,从而找到了研究人类社会的出发点:不是抽象人,也不是理性原则,而是现实生活中从事生产活动的人,并以此为出发点,开始研究人类社会是如何产生的。

那么,社会究竟是由“人”如何创造出来的呢?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清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现实的人为了人的肉体组织的存在必然会从事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生产实践,于是在这一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于是“市民社会”,即经济基础就奠定了起来,社会就有了基础。因为有了现实的基础,法律、政权等社会的上层建筑也逐渐地构建了起来。所以,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构成,和由此展开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

社会存在是社会物质条件的总和,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等因素;社会意识是人们对于社会物质生活、人与人的关系及其过程在观念中的反映,即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把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拆解开来,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组成一个社会的基本结构。

何谓生产力?马克思这样写道:“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是以往的活动的产物。可见生产力是人们应用能力的结果”。可见,生产力是人的一种能力,每一个人都具备这种力量,是人的实践活动。当然,由多个人组成的社会也有这种能力,所以,社会也有生产力。那么,生产力由什么构成?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有目的活动或劳动本身”指的就是从事生产劳动的人,由此得出结论,无论是个人生产力,还是社会生产力,都具有基本的三个组成: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从事人和劳动,问题就来了,人究竟劳动呢?人的所有劳动都有一个发生的空间,那就是先于人类社会出现之前就已经客观存在的自然界。所以,生产力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反映和体现。

何为生产关系?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关系是由人的各种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如果不考虑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生产所需资料的归属、生产活动中的个人与他人、生产出来的产品的分配等关系就是生产关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果考虑到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人们所需的物品在被人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各个环节中,都有生产关系的踪影。当然要实现人与物的结合,让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所需资料的归属,即生产资料由谁所有就是最关键的因素。同时,如何才能准确发现生产资料的归属呢?只有对物品的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有了全面的认识之后才能准确判断生产所需资料的归属。人的活动贯穿于物品的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所以,生产关系的实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社会实际就是人——他人——自然之间纷繁交错的关系。人是社会建设的主体,自然是社会建设的客体,而自然是“人化自然”,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建设就是人的建设。

那么,马克思恩格斯预测的未来社会建设的理想目标状态是什么样的呢?在对未来理想社会进行预测时,马克思恩格斯始终贯穿着这样一个思想:人将成为他自己生存条件的统治者,实现彻底的解放。

早在1843-1844年的《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就分析了人的解放,并区别了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指出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建立的社会将人变为公民,并通过法律的形式赋予公民于政治权力,这只是实现了人的政治解放,并不是真正的彻底的人类解放,因为在这个法律的政治权力之外,人依然并没有获得其自身应该拥有的所有关系的自由权力。只有当现实的人获得了人自身所应该拥有的所有领域的自由权力,才真正地实现了人的彻底解放——人的复归。同时,马克思以德国的工人革命作为范例,详细阐述了实现人的彻底解放的措施:进行消灭一切奴役制的斗争。开展这个斗争实现人的解放的思想支撑是哲学,开展这个斗争的力量核心是无产阶级。由此,马克思和恩格斯预言,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可以摆脱对人的各种外部限制和内部限制,实现人的全面解放。显然,实现了政治解放的市民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并没有实现人的真正解放,人依然遭受着奴役。只有摧毁一切奴役人的制度,人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主宰,获得自己的本质。换句话说,只有消灭了奴役、束缚人的一切枷锁,才能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人才能由此成为他自己生存条件的统治者。因此,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要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只有实现了人的彻底解放,人和人、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之间的冲突才能得到缓解,从而消除矛盾,每个人都会拥有其本身应该拥有的所有自由,并按照自身的意愿自由发展自我,可以说,每个人都成为“自由人”,在由“自由人”自由组合成为的“联合体”——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摆脱了对人的各种外在限制和对人的各种内在限制,完成了人的复归。也就是说,在这个社会中,人的各种关系都回归了人本身,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均实现了和谐发展,同时,这个社会的主体——人,实现了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建设理论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人的复归——人的彻底解放,研究对象就是自然——社会——人三者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一部人类社会时代更替的发展历史,本质上就是人不断寻求彻底解放的历程,在这个历程中,人不断地认识发展自我,不断摆脱掉各种内在和外在对人的束缚,不断地实现经济解放和政治解放最终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类社会建设的理想目标状态就是实现人的彻底解放。

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这个社会活动的主体,到底从哪里来的?恩格斯引用达尔文的思想来说明包括人在内的整个自然界都有一个自然诞生和成长的过程,首先是由于自然界的化学反应在岩石、大气和水等中创造了原生质——原核单细胞生物,如细菌、藻类,成为世界上各种生物的共同起源。在这些原生生物中,有一些逐渐开始分化,原始的植物、动物诞生了。在这些原始动物中,有许多种类、目、科、属和种,主要是由于进一步分化。最后,神经系统最发达的形式已经形成,也就是脊椎动物的形态,至此,哺乳动物开始逐渐繁殖起来,其中一支演化为了灵长类,继而进化成为古猿类,人的原始祖先出现了。所以,人是自然的产物。

作为自然产物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两位革命导师在他们一生的生涯中这样说:“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也就是说,自然是一个人的身体。人为了好好的生活必须不断地与自然发生关系。人就是不断地与自然互动,以免导致死亡。人类永远不会主宰自然,因为,如果自然是人的身体,人不能成为一个站在自然之外主宰自然的人,人不能与自己的身体分离,同时,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肉体、血液和心灵一起,属于自然,存在于自然之中……没有施肥的土地是贫瘠的,如果没有人的活动,土地就没有被施肥就只能变成贫瘠的土地。人类活动的第一个条件是土地。没有自然界的土地,人类什么都不可能创造出来。正是自然界赐予人们生存所需的物质资料,给予人们活动的对象、条件。所以,人与自然不可分离,人属于自然界,是自然的产物,人生存的前提和条件是自然界,离开了自然,人将无法生存下去,人的生命紧紧依赖于自然。

上面说了自然界可以作用于人,但是,人也可以反作用于自然界,即人们通过在自然界中的生产劳动不仅使自然界发生变化,同时改造自然界使之更适合人的生存。恩格斯在1873-1883年间写的《自然辩证法》中详细地阐释了这个问题,指出,人类在针对自然界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时,如在河流中捕鱼,在森林中伐木,在草原中放牧等,都必然会改变淡水、森林、草原等原本的自然系统,从而使之更适应人类的活动,由此可见,人在与自然界相处时改变了自然本身的表现状态,所以,现实的自然是“人化自然”。这里就又出现一个问题?与自然相处的不仅有人类,还有其他的动物,那么,其他的动物是否与人类一样,也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变着自然呢?恩格斯详细地分析了人与动物的差别,指出,动物也在自然界中发掘维持自身生命的物质资料,但是与人类不同的是,动物只会利用自己的身躯去获得这些资料,如狮子、豹子等捕食时利用的是自己身体的力量和速度。人类在捕食时却不仅仅利用自己的身躯,而是制作工具,如人类可以将树枝削尖拿在手里去河流捕鱼,以此不仅弥补了自身手部长度不够和力量不足的缺陷,也促进了人类大脑的变化。所以,动物的捕食只是捕食,人的捕食却是劳动。正是在这些劳动中,人类的大脑越来越发达,思维能力越来越强,制作的工具也越来越先进,在与自然界的相处时更加能够改变自然界的状态,比如改变河流的走向、森林的布局等,使得自然界的发展变化与人类的行动息息相关,服务于人的需求。可以说,人与自然界共生共存了。

总之,自然界和人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写道:“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强调了这一思想,指出,人与自然是一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关系,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体,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强调说,随着人类自身思维的演进,人类自己越来越意识人鱼自然的统一关系,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共生性。试想一下,如果自然界消失了,那么人类还会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人类与自然是和谐的统一体。无论是人,还是自然界,它们要一直延续下去,必须做到人和实践活动符合自然界的承受程度,否则,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会产生冲突,最终可能出现人、自然界的死亡。人与自然应该相互协调,相互适应,共同生存与发展。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几个阶段。在古代,由于人类自身的能力很不发达,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更多的是无能为力,自然界在人的心中就是“上帝”、“神”,“上帝”、“神”主宰了人的一切。这个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不和谐的;后来,随着人类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冲破了自然的“神话”,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一步步的提高,人类不断地去征服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悄然改变,“人是自然的主宰”的主张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也是一种不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了这一点,他认为,自从阶级社会出现之后,人们对待自然时的基本思想是:人与自然是二元对立的,就好比人的灵魂与肉体是分离的一样,人与自然也是分离的,要么是人统治自然,要么是自然奴役人类。这个思想一直发展到现代大工业时代。同时他还指出,由于人类对自然的过度的掠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自然界开始向人类报复,已经造成了许多严重的后果。恩格斯写道,人们在对待自然的时候,不要太过沉醉于人类对自然的奴役、控制,不要满足于人类可以征服自然,让自然按照人类的意志来发生改变,因为,每一次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回报给人类的最终都是自然界的强烈复仇——大量的灭亡人类。每一次胜利,人们实际上取得了预期的结果,然后最终的结果却完全不同,不仅超出预期,而且往往这一胜利初见成效就被自然的力量给消除掉了。如小亚细亚、希腊等地区的人们为了更多地从自然界夺取供人类生产的土地,大量的砍伐树木,毁掉了大片的森林,人们耕种的土地确实多了,但是当大雨来临时,没有森林的遮蔽,土地及土地上的农作物大片大片的被雨水冲刷地干干净净,曾经收成很好的土地变成了不毛之地,同时由于失去了土地的收成,许多的人死去。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当他们在南坡的山坡上大肆砍伐杉木林时,没想到,结果,他们把当地的高山畜牧业的土地根基摧毁了,他们甚至没有想到他们一年中大部分时间的河流都是干涸的,同时,在降水充分的雨季,土地无法储存水分,使更多的洪水涌入平原,摧毁了土地。欧洲人大量引种马铃薯时,不仅增加了可以食用的作物,同时也使瘰痨症传播开来。恩格斯就是如是详细地为我们描绘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可怕景象。

在文章的结尾,恩格斯进一步指出这种人与自然不和谐关系的原因。他写道,资本主义社会中,各个资本家开办工厂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也就是说,资本家拿出金钱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更多的获取金钱。当一个工厂主出售他的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或者是出售他所购买的商品时,如果他获得一般利润,就是赚钱了,他就会感到满意。他不会在意产品和购买者以后会发生什么。这些行动如果是针对自然界,情况也是如此。在古巴,农场主(来自西班牙)为了更好地耕种,大量点火烧掉森林,一方面获得了更多的土地,一方面森林燃烧后剩下的木灰可以更好地滋养土地,凭此行动,这些农场主获利了一个多世纪。至于后来古巴爆发大规模的洪水冲毁了肥沃的土地,只剩下光秃秃的岩石,再也不能出产农作物了。这些农场主们怎么会考虑后来是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呢?他们只会考虑自己投出的金钱是不是赚了钱回来。可见,造成人与自然不和谐关系的原因就是对利润的过分追求,资本家从事生产的目的就是获取高额的利润,至于利润背后的代价——只要不是他个人的——就不需要考虑。资本家的生产只关注自己的利益,不考虑这种生产对自然的破坏,并由此造成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状态,以及由此产生的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结果。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处于一种不和谐的关系之中。

在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的理想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否依然是这样一种不和谐的关系呢?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指出,只有到了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人与自然界的矛盾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按照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危机必然会在经济领域中频繁出现。那么,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的主体是社会人,它会有组织的协调物品(物质和精神的)的生产、交换,于是,社会人在对自然界进行开发利用,找寻自身生存发展所需的资料时,就会采取自然可承受的正确行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并存,作为马克思亲密战友的恩格斯也同样是这一观点。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指出,当单个人自由联合在一起共同掌握生产所需的资料时,人就成为社会的主人,即社会人,此时,单个人针对自然的行动就会受到社会人的思想的控制,集体的力量可以消除单个人行动的盲目性,从而正确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可见,马克思恩格斯都认为,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在进行社会建设时,一定要注意处理好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要正确地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前面我们阐述了人是自然的产物,人与自然必须做到和谐相处,那么,人的本质是什么呢?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的人的本质思想,指出,在自然发展演变历程中,古猿——一种生物逐步进化为了人,因而,人具有与动物一样的牙齿、眼睛等器官以及饥饿、疲倦的感觉和吃、睡等行为。费尔巴哈认为这些特征使人成为人,是人的本质所在。马克思却认为,这些特性恰恰说明人来源于动物,与动物一样,并不能说明人与动物的不同,不属于人的本质。由于人天生就是一个群居动物,脱离了人类这一群体后,人就不再成其为人。真正能够说明人与动物的区别的是:处于各种联系中的现实的人的表现,即人在人类社会中的表现。如,用牙齿撕咬吃生肉来解决饥饿与用手撕扯烧制的熟肉来解决饥饿是完全不一样的,前一个是动物的本能,后一个才是人的特性,才凸显了人不同于动物。这样的特性才属于人的本质。所以,人的本质在于人在社会中的表现,即人的社会性。

从人的本质出发,人在生产活动中必然产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继而产生各种交往关系。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两位革命导师写道,人们的生产实践活动的基础是人要与他人发生联系,孤立的、单独的个体的人在从事针对自然的生产劳动中是很难取得胜利,获取生存所需的资料的。因此,在劳动中,人与人之间必然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人与人的交往,这些交往可以是在家庭中、森林中、田野里等等,只要生产活动的任何场所,都会发生人与人的交往。人的生产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精神的,也有政治的,还有文化的,或者是宗教的。在这里,人的活动(物质、精神、政治、宗教等活动)产生的交往、交往形式或交往关系已经包含了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萌芽。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主要包含哪些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详细地阐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指出,人类在维持自己生命存在的过程中,首先产生的交往就是为了人这一种属的繁衍而发生的男女之间的交往,由此家庭关系出现了。继而,当人为了更好地更多的获得生命存在发展的物质资料时,人与自然之间就发生了不可避免地交往,自然关系由此出现。接着,人为了更好地与自然发生联系,必然与其他的人发生交往,于是,社会关系出现了。总之,人的社会关系是由人自己创造的,人的生命的生产创造了人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

在1847年《雇佣劳动与资本》中,马克思写道,人类为了获取生存所需的资料,必然与自然界交往,就会不断地认识自然、改变着自然。人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在生产实践中创造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生产关系。因为,这种物质生产关系与人的生产实践活动发展状况有关,不同水平的状况形成不同水平的物质生产关系,而人的生产实践活动,尤其是以类存在物为表现的人的劳动是不取决于单个人的意愿的,而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那么,在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实际社会中究竟是怎样的呢?

两位革命导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类从事的生产实践活动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分工,最初是由于天然的男女性别差异等造成的自然的劳动分工,后来随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革自然的能力逐步地增强,真正的社会分工产生,物质劳动、精神劳动、交换劳动等都有不同的人来承担,甚至发展到有的人承担劳动,有的人承担享受,于是,对立的群体出现了,奴隶主享受,奴隶劳作,这是一种不平等的人的交往形式。可见,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就开始产生了。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这样描述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奴隶制的关系中,劳动者——奴隶属于一个特殊的拥有者,即奴隶主,奴隶是这个所有者的工作机器。劳动者作为一种力量的整体表现是劳动者作为其劳动能力的一部分,因此,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不仅与其自身力量有关,而且与其从事的生产实践活动的行动有关。到了封建制的关系中,劳动者,即与奴隶一样地位的农民,也属于一个特殊的拥有者——土地所有者,为土地所有者们的享受活动在土地上进行耕作等劳动。“侍从对他们的领主的关系,或者说个人服务的关系,有本质的不同。因为个人服务实质上仅仅构成土地所有者本身的生存方式,这种土地所有者已经不再从事劳动,而他的财产则把劳动者本身作为农奴等等包括在生产条件之内。”也就是说,在奴隶制度下,劳动者完全是个别所有者的私有财产;在封建制度下,劳动者依附于土地而生存,劳动者的劳动归属于土体所有者。可见,这两种社会制度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不正常的。

接着,马克思阐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买卖关系,和奴隶制度、封建制度下的人与人的关系一样,也是不正常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和工人,就是对象化劳动和活的劳动能力。他们之间的关系与古代的奴隶制、封建所有制中劳动者和劳动拥有者之间的关系不一样。古代奴隶制中,劳动者(奴隶)完全属于奴隶主,可以说是劳动拥有者(奴隶主)的会说话的生产工具,是其私有财产。封建所有制中,劳动者(租赁地主土地的农民)不再是劳动拥有者(地主贵族)的私有财产,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但是劳动的成果却完全属于地主贵族们。“仆役阶级总是这样一个阶级,它或者作为劳动能力本身是所有者的财产(奴隶制),或者只是支配自己的劳动能力(这种情况甚至会以这样的方式出现:例如在印度、埃及等等,他们占有土地,但是土地的所有者却是国王或某个种姓等等)。但是,所有这些关系不同于资本的地方在于,上述[劳动和它的物的条件之间的]关系看不见了,而表现为主人与奴仆,自由民和奴隶,半仙和凡人等等之间的关系,而且在双方的意识中就是作为这样的关系存在着。只是在资本中,这种关系才被剥掉了一切政治的、宗教的和其他观念的伪装。这种关系---在双方的意识中——被归结为单纯的买和卖的关系。”也就是说,资本所有制中,劳动者(雇佣工人)被劳动拥有者(资本家)用金钱购买,其劳动能力就完全属于资本家所有了,雇佣工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能力生产出来的所有产品都属于资本家拥有,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一种赤裸裸的金钱的买卖关系,毫无人的尊严。

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的发展三种形态”理论,人类所走过的这些社会形态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人的依赖关系”发展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过程。在这里可以明显地看出,在这些社会形态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统一的整体,而是一种统治和被统治、奴役和被奴役、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是一种利益对立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不正常,预测了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呢?

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指出,共产主义即未来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兄弟情谊在他们那里不是空话,而是真情”。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的发展的第三种形态---“个人全面发展”就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建立的未来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一切生产活动在本质上都应是为了人和人的发展而进行的,个人活动被纳入社会系统,每个人都有权力获得全部生活资料,因此占有生产力总和的主体不是哪个人或者哪个阶级,而是由个人联合起来的集体即社会。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恩格斯指出,当人类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时,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劳动人民将获得社会公共空间的统治权,并且无产阶级将运用手里所掌握的政治统治权,没收被资本家奴役的社会生产资料,归还给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劳动人民,于是,劳动人民成为掌握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的分离得到了解决,劳动者与劳动拥有者之间的对立状况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和谐共生、相互协调的关系。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又明确比较了资本主义社会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自身的社会融合一直反对他们,因为自然和历史强加在他们身上。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主人,掌握着社会生产资料,能够有计划地运用社会生产资料从事生产,就消除了人与人之间对立状况产生的基础。这里,劳动者的劳动就成为他们自己的自由行动,劳动的产品属于劳动者拥有,劳动者与劳动拥有者之间关系从不平等变为了平等。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使其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财产,剥削的基础就被消灭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再也不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了,而是人人平等的兄弟般情谊的关系,从而实现了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如果说,消灭私有制,实行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是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外部特征,那么,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应该是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一个旧世界发现一个新世界的过程中,正是以人的发展作为社会形态的最高标准,以人的发展来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细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发展的危害。他写道,假如咱们抛开流通进程,也不考虑激烈的竞争,只独立地观察生产过程,就会发现一个特殊的情形:资本主义生产非常节省一种劳动——兑现为商品的劳动,但是,它却非常挥霍另一种劳动——雇佣工人的活劳动。在人类社会自觉转型的历史时期,人类的发展实际上是通过对人的发展的极大浪费来实现和实现的。因为这里所描述的所有节省的劳动都来自劳动的社会性质,即劳动者的活劳动。虽然资本主义生产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久,可以说是才刚出现,然则其一经诞生,老百姓维持生命的泉源——活劳动就被快速而浓厚地浪费着。资本家们有一个很好的理由来否定一代工人在他们艰苦生活中的资本。在资本家开展生产的实际行动中,他们忽视了人类可能出现的不可避免地灭绝的未来,也不考虑可能出现的自然界消亡的未来。在每一次谋取利润的资本主义生产中,资本家都知道危机一定会到来,然而,每一个资本家都认为自己会在危机到来之前赚了钱,安全的离场,灾难不会降临在自己身上,只会落在他人的头上。每一个资本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口号都是;我死后的洪水滔天都与我无关。所以,雇用工人的身心是否健康,他们是否会饿死、累死,都不是资本家思考的内容。资本主义的拜物教本质使得资本家成为人格化的资本,只关心剩余价值的实现,只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就是剩余价值的不断生产,因此在这种规律的支配下,资本家不关心工人的生活需要和生命安全,严重危害了人的发展。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对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新社会下了定义,强调共产主义社会是唯一实现了个人的独创而自由的发展,实现了人的真正发展的社会。继而,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作经济学论证的过程中又指出,未来这个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社会具有一个基本原则——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不仅马克思始终坚持这一观点,恩格斯一生都在强调这一观点。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恩格斯指出:推翻资产阶级的剥削制度后,取而代之的新社会的表现形式:生产者自由劳动,人与人组成平等的联合体,生产有组织的进行……在恩格斯逝世前的1894年,当意大利人卡内帕请他来撰写表示未来社会的基本思想时,恩格斯这样写道:“除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下面这句话……我再也找不到合适的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始终认为,资产阶级私有制被消灭,资产阶级统治被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人民掌握后,劳动人民建立的未来新社会将是自由人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每一个个人都实现了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而且自由的联合起来从事生产、交换乃至消费。可见,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未来新社会的本质特征和最高价值追求。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新社会中全面发展的人的活动作了唯一的描绘,“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分析这段话,马克思恩格斯实际上已经指出了自由而全面的人是什么?从整体上说,人成为一个整体,即人占据了人自身的全部素质,包括劳动和享受,而不只是单方面的享受,或是单方面的劳动。它意味着人们摆脱了对人的外部限制和对人的内部限制,从而实现了人的真正解放。

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三阶段的论述中,指出了人的发展在经历了从“人的限制”到“物的限制”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的发展将进入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自由个性,然则这个“自由个性”的基础是每一个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所以说,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由个性是统一的整体,实质上两者是一致的。

综合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说,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包括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发展,而这两者是内在统一的,决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既包括人的能力、个性、素质的全面发展,也包含人的能力、个性、素质的自由发展。以下就从这三个方面做具体分析:

人的能力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主要就是指人自身的体力、智力、才能、创造力,以及各种潜能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在这个多层次的能力体系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的智力和体力。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是一个劳动者的全部劳动能力,包含了其内在蕴含的、外在发挥的所有体能和智能的力量。可见,存在于人体中的体力和智力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人的这些能力是人在生产实践的历史过程中赋予人的,在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消灭了分工,实行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生产劳动所需的生产工具归社会每一个成员共同支配,不再属于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阶级支配,因而,把自然历史过程赋予人的各种潜能唤醒,使人本身的才能发挥全部的作用,人的能力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样,每一个个人都能够自由自觉的活动,因此,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完整的发挥其内在的所有才能,既有体力方面的能力,即体能;也有自由思维的能力,即智能。

人的个性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指人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对人的束缚,成为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主人。马克思说:“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联系和观念联系的全面性。”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协调发展,因而每个人都能最广泛的参与各领域的交往,造就每个人的丰富个性的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因此,资本主义社会中让人被迫一生从事雕刻、绘画、畜牧等生产活动的情形会不复存在,不合理的社会分工消逝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人们自由自觉的开展符合自己意愿的劳动,这时,劳动不再是被强迫的行为,而是人们自由的选择,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享受。

人的素质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主要指每个人的各种素质之间的协调、全面的发展。这里的素质不仅包括人自身的身体素质,还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使得每一个人都有充分的时间和更多的、更好的手段去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不断提升每个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在未来的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社会中,由于人的素质的大大提高,因而每个人都可以从事管理者的工作,也可以从事被管理者的工作,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从事各种生产活动。也就是说,由于人的各种素质的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已经大大提高了,认为自己的劳动和社会的需要是一致的,认为为社会、为他人服务就是自己的享受、就是对自己能力的体现和肯定。这里的人已经从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摆脱了私有制社会下的自私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

怎样才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具备了一定的前提条件,运用一系列的手段,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逐步实现这一目标。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是“经济前提,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必要的团结一致以及在现有生产力基础上的个人的共同活动方式”。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如此清楚地指出了这些条件,这里的经济前提就是社会生产力的大力发展。恩格斯指出只有现代大工业的高度发展才能推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有当机器和其他发明能够向社会所有成员展示全面教育和幸福生活的前景时,才有可能。所以,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本身的进步,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马克思恩格斯都明确地指出,人要获得自由,只能以高度发展的现代工业为基础,也就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机器工业时代,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才有可能变为现实。

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必要的团结一致就是真正集体中的协作。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有通过在集体中才能得以实现。两位革命导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了这一点。他们认为,在真正的联合体——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依然要联合起来对自然进行改造,才能获得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物质资料,然而这种联合,即生产中的人与人的交往是完全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不再是被强迫的形式。由此,每个个人都拥有了自由发展的权力。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更进一步说明了,在集体中,只有通过人们之间的协作,个人劳动的局限性才能被消除,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有可能出现。他指出,在集体中的协作劳动,“由于激发个人的竞争心和集中他们的精力……由于是个人劳动具有社会平均劳动的性质”因此,“劳动者在有计划地同别人共同工作中,摆脱了他的个人局限,并发挥出他的种属能力”,从而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变为可能的现实。

在现有生产力基础上的个人的共同活动方式就是在现代大工业基础上,消灭了分工和私有制,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说明了分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出,人的活动之所以会成为“异化”存在,其原因就是分工——先天的自然分工和后天的社会分工。因为分工造成人的活动不再是自觉的自动的行为,而是外在的力量强制下的被迫选择。分工一经出现,人的活动范围就被限定了,束缚在一个范畴之内不能超越。分工限制了各个人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剥夺了各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的培养和锻炼的机会,剥夺了人自由发展的机会,使人畸形发展,成为片面的人。进而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恩格斯指出,只有消灭了资本主义旧社会,建立社会主义新社会,才能消除旧的分工,从而解除人们的活动范围的限定,结束一部分社会成员被另一部分人奴役的状况,消除一部分人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的情形,有计划地组织人们来从事自由自觉的活动,即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并且可以通过工业教育、就业和人人都能享受各种人创造的利益。通过城乡一体化,使社会各成员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手段是什么呢?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提出要限制工作日,给人们宽裕的时间来提高个人的素质,提高自身的能力,充分展现人的个性。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无限制的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残酷剥夺了工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因此,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应该给予劳动者自由支配的时间去发展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如提升其体能的锻炼,于是,限制工作日就成为必备条件了,只有对劳动者工作的时间做了限定,他们才能有充足的空余时间去发展自我,也才能实现劳动者的真正解放。

那么,在取代了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的未来新社会中,除了限制工作日,给人们以宽裕的时间之外,还有什么样的手段来帮助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呢?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探讨了这个问题,指出教育是重要的手段。他们认为,罗伯特·欧文的共产主义公社的工人制度中已经出现了教育劳动者的萌芽,到了未来的共产主义新社会,对于所有年龄段的儿童来说,生产劳动、智育和体育的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途径,也是创造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教育,可以使青年熟知全部社会生产流程,掌握各个生产部门的工作原理,于是,他们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或社会的需要,自由地今天从事这个部门的工作,明天在其他部门劳动。教育可以使他们摆脱现代社会(阶级社会)分工的片面性。可见,共产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具有充分的自由时间,同时通过教育,又具有很高的个人素质和各种能力,才有可能实现每一个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总之,限制工作日和教育是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中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必备条件和手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akesizhuyi/202211113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