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社会建设的发展图景——实现“人”和社会发展的统一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0日 阅读:98 评论:0

第五节

社会建设的发展图景——实现“人”和社会发展的统一

社会——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建设进行预测的逻辑起点,更是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建设理论的前提。那么,什么是社会?马克思在1846年末写给安年柯夫的信中,批判了法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家蒲鲁东唯心主义的社会发展思想,指出,社会,无论它的形式怎样。它是什么?它是人们互动的产物。人们从未能够自由地选择一种社会形式,因为任何一种社会形式都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首先是人们的生产的发展,接着与发展对应的交换、消费就会出现,生产、交换、消费彼此协调,造就了一个社会的物质基础,接着家庭、法律、道德、政权等就会出现,一个社会的上层结构就形成了,于是,一个阶段的社会的全部结构就建成了,特定的社会也就完整的形成了。1847年7月,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文中又提出“社会机体”的概念,指出社会是相互依存的所有关系的统一的社会机体。12月,马克思进一步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一文中明确地表述了“社会”的概念,指出,社会是人们互动的产物。人们之间最主要的互动就是发生在生产劳动中的,特别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因而,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主要是生产关系,一切生产关系就构成了社会。所以,社会与人的活动关系密切,离开了人的活动,特别是人的生产劳动,社会就不会产生。

社会是如何产生的呢?早在1844年,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写道,“正像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一样,社会也是由人生产的。”恩格斯分析了十八世纪的英国国情后指出,民族的发展、国家的发展和国家自身的发展,都与社会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而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人的发展造成的。1846年,马克思在批驳蒲鲁东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社会观时,指出社会的产生与人们的经济活动,即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消费,有关。正是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的不同,即生产力的不同,导致产生的社会形式不一样。接着,马克思恩格斯在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明确指出,人类社会之所以从原始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奴隶制发展到封建制……,其原因在于每一个劳动者对自然的劳动能力的改变。也就是说,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发展变化造就了社会形态的不断更替、向前发展。生产力如何创造出来?当然首先是每一个人的生命的需要,即每个人要生活。所以,从这个角度说,社会是在人的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1847年,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强调,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生产关系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在《自然辩证法》一文中,恩格斯再次强调,社会是随着完全形成的人的出现而出现的。综上所述,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是由“人”生产的,人始终是社会的主体。正是从“人”出发,马克思恩格斯开始探讨人组成的社会的状况,进而研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社会”的问题,从而得出他们的社会建设理论。

那么,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即社会主义社会,它的发展图景如何呢?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1857—1858年)》中,马克思提出了著名的“社会三形态”理论,指出,随着每个人认知、改变自然能力的发展变化,整个社会的生产力也发生了变革,由此诞生了第一个社会形态——原始的自然社会,此时,人类生产能力只能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方发展,人对自然界的依赖性很大。后来,人类的生产能力发展了,不再极大地依附于自然而生存,此时,单个人的和社会的生产力都得到了极大的进步,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生产部门齐备,完整的、独立的社会体系构建了起来,于是出现了第二个社会形态——物的统治社会。这一时期的人依然没有独立,对物,即资本的依赖性很强。而且一部分人占有资本,一部分人被资本奴役。只有当个人的和社会的生产力都发展到极其发达的程度,人才能真正拥有自由,完全按照自我意愿的发展自我,“人”的发展才能与社会的发展协调、一致。这一时期就是第三个社会形态,即自由个性社会。由此可见,在建设未来理想社会时,要注重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一、实现“人”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从“人”出发说明了所追求的社会制度。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用下面这段话精辟地从“人”出发,阐述了未来新社会的状况,“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复归,是自觉实现并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实现的复归。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那些歪曲马克思主义的人狂热地利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论述,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是人道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要实现的共产主义是人的本性的回归,即建立在人的理性原则基础上的社会。他们完全忽视了马克思对于“人”的概念的范畴,把两位革命导师的“人”抽象化了。那么,马克思恩格斯的“人”到底指的是什么呢?黑格尔在对社会契约论者的个人主义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走向了整体主义,强调人类一开始就是理性的、最完美的。在批评黑格尔的哲学和宗教之上,费尔巴哈创立自己的新哲学—个人(感性)和自然是唯一的最高目标,个人存在的基础是自然。可见,黑格尔的“人”是理性的、抽象的,以人类整体为主要对象;费尔巴哈的“人”是感性的、抽象的,以单个的人为主。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人”的思想,既不空谈单个的人,也不只关注人类整体,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现实出发,完整的分析“人”,从而找到了真正的“人”——完整的人——个体人、群体人和人类的辩证统一体。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怎样看待“人”的?他们一直强调劳动创造了人,人的形体状态(大脑、四肢等)是人在生产实践活动——劳动中造就的。人与动物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人的劳动。可以说,劳动是马克思恩格斯“人”的本质。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强调了劳动对人的重要性,“劳动的人的活动的生产,即作为对自身、对人和自然界,因而也对意识和生命表现来说完全异己的活动的生产,是人作为单纯的劳动人的抽象存在”。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更为详细地阐述了劳动创造人的具体过程,由于类人猿的手和脚干着不同的活,从而导致了直立行走,迈出了从猿到人的第一步,然后,在劳动中,语言被创造出来,语言和劳动结合在一起,使猿脑转变成人脑,将猿的手改造成人的手,并开始创造音乐、绘画、建筑和其他事项,最终使人类区别于动物。所以,马克思恩格斯所研究的“人”是一个整体概念,是个体人、群体人和人类的辩证统一体,是一个总体存在物,正是从人们的实际工作中,马克思恩格斯不断地揭示了“人”的含义。

第一,个体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首先是一个自然存在物(肉体生命的存在)——人要生存。他们强调人是来源于动物界的,是有生命的肉体存在。人要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就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必须通过从事现实的生产劳动满足生命的肉体需要(衣食住行等东西)。同时人是一个精神存在物(精神生命的存在)——人要生活。他们强调人虽然来源于动物,但一定高于动物,是感性的对象性的思想存在。受物理组织制约的个体,在生产劳动中必须与自然有关系,从而产生一系列感性的知识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人的思维精神才是真正的人。最后是作为自然存在物和精神存在物高度统一的个人在从事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创造了人类社会,并推动其不断向前发展,进而创造了人类历史。因此,“人”是个体的人,为维持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存在的、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处于生产劳动之中的血肉之躯。

第二,群体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天生是群居动物,“我们越往前追溯历史,个体,从而也是进行生产的个体,就越表现为不独立、从属于一个较大的集体。”而且,随着人类活动的实践,个人必然会形成各种社会关系,形成自己的利益集团。首先,由于生育的需要,形成了相同的家庭关系,然后是家庭群体。接着,随着生产实践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范围的扩大,个体逐渐接触到生产实践的领域和语言,形成了新的群体组织——宗族、民族等。同时,随着劳动力的增加,生产的产品过剩,随着分工的出现,一批新的组织、阶级出现了。普通的个人隶属于这些群体。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研究社会问题的前提是人——不是孤立的,而是进行生产劳动的、现实的、社会的人。因此,“人”是群体的人,他们具有共同的利益和社会关系,共同的活动目的,协调互动。

第三,人类。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在于人具有与其他动物不同的“类”的特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接受了费尔巴哈的类存在物及类本质的思想,多次指出人是类存在物,而且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他认为每一个物种都有自己的类的共同性,“人是类存在物,不仅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他自身的类以及其他物的类——当作自己的对象;而且因为——这只是同一种事物的另一种说法——人把自身当作现有的、有生命的类来对待”,因而人类也有自己的类的共同性,人的类特征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这一特征与其他物种都不相同。通过比较人与动物的生命活动,马克思指出动物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的生命活动是人的意识和意志的产物,人的活动是自由的活动,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生产整个自然界,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具备肉体和精神相统一的类能力。同时,正是在这种生产中,人意识到自己和他人具有相同的特征,属于同一个“类”。因此,“人”是类存在物,具有自由自觉活动的一种共性。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是一种什么状态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受到“物”——资本的统治,使得“人”“本身的产物聚合为一种统治我们、不受我们控制、使我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并使我们的打算落空的物质力量”,导致“人”处于“异化”的状态。

首先,个体的人丧失了自由。在资本主义分工的条件下,只有统治集团内部的个人才拥有自由,只有统治者拥有个人的自由,才有个人自由的存在,其他的个人都没有自由的权力,特别是工人,虽然有人身自由,但是却不得不在资本家的工厂里日夜劳作,否则就无法延续生命,他们从事的劳动不是自愿的,而是不得已为之,因而他们感受不到劳动的甜蜜,不能将本人的智力、才能完全舒畅地应用与发挥,反而因不自愿的工作使个人的身心备受奴役和折磨。因而,只要身体的力量或其他胁迫停止,人们就会像瘟疫一样逃避劳动。劳动者没有个人的自由,他们的劳动不是个人发自内心的需要,而是强制力下的反应,是被迫的劳动,个人不能自由地在各个领域自由活动,而被强制在一个固定范围内活动,不能自由的选择这个范围,也不能超越这个范围,完全丧失了个人活动的自由。

其次,群体的人是对立的关系。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物”的统治,工人的劳动,不仅带来物质世界的越加丰富和人的世界越加荒芜的不对称情形,而且产生的是疏远劳动和站在劳动之外的关系。工人、资本家和劳动的关系是背离的。工人劳动,获得少;资本家不劳动,获得多。工人与劳动的主人之间处于一种相互排斥的状态,一方的存在以剥夺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工人排斥资本家,反之,资本家排斥工人。为什么会形成相互对立的两大阶级?因为,社会公共空间领域的事情,如法律、科学等,总是需要专门的人员从事,然而由于劳动者(工人)大部分时间都在资本家的工厂工作,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社会公共空间领域的事情,那么,就会产生一个阶级来专门从事这些工作,掌握国家公共权力的统治阶级就产生了,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拥有的国家公共权力,必然会加大劳动者已有的劳动时间或劳动强度,使得劳动者永远没有机会去获得国家权力。显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两大群体:劳动的主人(无产阶级)和“物”——资本的拥有者(资产阶级)是增殖与贬值的关系,是相互对立的关系,体现了“物”对人的统治,而且由于这两大群体之间利益的根本对立,这种对立的群体关系将一直存在。同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一块土地与另一块土地对立,一个资本与另一个资本对立,一个劳动力与另一个劳动力对立……所以土地占有者敌视土地占有者,资本家敌视资本家,工人敌视工人。”显然,劳动者群体、资本家群体、土地占有者群体内部也处于对立的状态。

最后,人类丧失了类本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劳动与生产资料的分离,从而造成劳动的异化,具体表现为人的自然劳动、社会劳动与人的真正劳动的背离:人在从事自然劳动,即吃、喝、住等事务,维持人的自然属性的发展时,是自由的、自己选择的活动,也就是人的真正劳动;人在从事社会劳动,即运用机器在工厂劳作,展现人类高于动物的社会属性时,是被迫的、非自我选择的活动,不属于人的真正劳动。原本,人的自然劳动是人的自然属性的体现,显露了人与动物的联系;人的社会劳动是人的社会属性的体现,显露的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显然劳动的异化造成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类”的特征不复存在,人的类本质也变成了异己的力量,人类逐渐丧失了自己的类本质。总之,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这种“异化”状态是不正常、不合理的情形,应该予以消灭。

那么,在取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理想社会中,“人”将处于什么状态中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未来理想社会中,“人”摆脱了对人的各种外在限制和对人的各种内在限制,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完全占有自己的本质,从而成其为“完整的人”。换句话说,就是“人”处于一种“全面发展”的状态,具体说来,表现为:

第一,个体的人的自由发展。在未来理想社会中,由于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自主的活动,因而,没有对任何一个人的活动范围进行限定,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或兴趣早上打猎,下午捕鱼,晚上畜牧,或者晚饭后批评,所以个人并不总是把自己当猎人、渔夫、牧人或评论家。因此,劳动不再是个人被强制的行为,而是生活的需要,是满足个体的生命存在的自主选择的活动。个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领域内活动,劳动成为内心需要的满足,从而实现了个体的人的真正发展。

第二,群体的人的平等关系。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明确表明:消灭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后,阶级对立、工农对立等群体对立的情况都将被消灭。此时,不仅不存在任何掌握特殊权力的统治阶级,而且随着社会和生产力的进步,阶级差别也将进入历史的沉沦中不复存在了。因此,当阶级差别、阶级对立不复存在之后,“管理上的民主,社会中的博爱,权利的平等,教育的普及,将揭开社会的下一个更高的阶段……这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显然,未来的理想社会中,阶级对立的关系已经被消灭了,平等成为新的群体的人之间的关系。

第三,人类有意识的生产生活。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未来的理想社会中,“人”要以“类存在物”的状态存在的首要前提就是为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进行生产,这种生产就是产生人类这一物种的必然,这种生活就是人以“类”的状态存在的生活。同时,“人”知道根据什么样的规模进行生产,并且知道所有的内在尺度,同时能运用到无处不在的对象上。因此,正是在改造客体世界的过程中,人才真正证明了他是一种“类”的存在。也就是说,人类的这种类生活是一种有意识的、积极的、能动的。只有这样的生产生活才能使得人类越来越超越动物,使得人类不断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成为自我不断超越的自身命运的主人。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消除“人”的“异化”状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状态呢?首先,占有充分发展的社会生产力,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前提。人们如何获得自由活动的权力?并不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就能使人们获得这种权力,而是社会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人们获得自由权力的深度和广度。奴隶社会中,奴隶就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和会说话的猫狗一样,完全没有人的地位,更毫无自由可言。封建制社会中,农民有自己的人身自由,并不是地主的私有财产,他只是租用地主的土地来进行生产从而维持自己的生活,因此,只在土地关系上缺乏自由。相比较奴隶,农民的自由权力大了许多。发生改变的原因正是社会生产力的向前推进。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的发展的直接动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显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和“人”的发展程度是一致的,没有充分发展的社会生产力,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状态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同时,“各个人必须占有现有的生产力总和,这不仅是为了实现他们的自主活动,而且从根本上说也是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对这些力量的占有本身不外是同物质生产工具相适应的个人才能的发挥”,由此可见,充分发展的社会生产力要被个体——群体——人类占有并充分利用,才能实现“人”的才能的充分发展,由此推进“人”的发展水平,以求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以生产资料的公共占有取代生产资料的个人占有,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由于资产阶级的私有制的存在,导致生产资料被个人占有,由此造成“人”的片面的、畸形的发展,使得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处于“异化”——不合理的“人”的存在状态。“个体生产者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现代已经不再赋予这些生产者以真正的自由”,而且,由于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只有两种:个人占有、公共占有。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个人占有都没有作为生产者的普遍形式存在,而且日益被工业进步所排斥。公共占有恰恰是人类社会从原始自然状态开始就已经存在的,而且是生产者对生产资料的基本占有方式,随着工业进步的发展,这一占有方式将会复归。所以,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要消除生产资料的个人占有方式,为实现完全的公共占有生产资料而奋斗。可见,社会主义的任务,也可以说无产阶级斗争所争取的唯一的主要目标,就是以生产资料的公共占有取代个人占有即生产资料私有制,要求无产阶级为实现生产资料的公共占有而斗争。只有生产者公共占有了生产资料,才能在充分发展的生产力的前提下,赋予生产者真正的自由,从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状态变为现实。

最后,通过教育提高人的主体自觉性,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发展与人——主体自身素质的水平有极大的关系,因此,为了转变常人的个性,使其掌握不同生产部门的劳动技能和本领,必须采取教育这一手段对其进行专门的教学和培养。通过教育,青年可以对整个社会生产体系有全面的认识,并具有熟练的劳动本领,能够依据自己的和社会的需要,在不同的生产部门自由流动地从事生产。可见,通过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劳动能力以及各种兴趣爱好,从而提高人的体力和智力,以及创造力,由此推动了人的素质上的不断提高,进而自觉地、自主地选择自己从事的生产劳动,在各个领域的劳动部门中发展自己,从而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状态。同时,将教育——包含对人的智力与体力教育在内——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将会推动每一个人的素质、能力、个性的自由的发展,从而提高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由此可以推动人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造就“全面发展的人”。

二、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以往的思想家在分析“人”的发展历史时,总是离开“人”与社会的关系去考察,显然存在极大的缺陷。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人”的发展历史时,对“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新的探讨。他们认为“人”创造社会,社会也生产“人”,“人”与“社会”互为前提,紧密相连,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首先,人类在本性上追求联合。人类是从动物进化而来,但是不是从孤立的动物种类发展而来,而是从群居类动物发展而来的。达尔文曾经指出,在久远的第三纪时期,地球热带的某个陆地上,出现了人类的祖先——类人猿。他粗略地描述了我们的祖先:他们全身长满长毛,留着胡子,耸着耳朵,成群地生活在树林中。明显的,咱们人类的祖先是最喜欢结伴集体居住的动物,是以,人不仅要群居,而且只有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才能成其为人,同时,由于人类群体需要处理共有事务,人天生就是政治动物。我们常常看到,一个现代社会的文明人因为一些偶然的或意料之外的因素,脱离人类群体,孤立的生存。陷入这种状态的人很快会丧失如语言等人的类种属的特征。总之,人离开了其他人,很难继续保持人类的特征。人天然地追求与同类的其他人联合。

其次,没有个体的人,就没有社会。个体的人要满足自身生存的多重需要就必须进行生产,要进行生产就必须改造自然,然而相对于自然,个人的力量太弱小,必须与其他的个人联合起来,由此就必然形成了个人之间的生产联系,由此创造了社会,社会就是这些生产联系的总和。社会就是个体的人的活动的产物。首先是个人在生产中结成的各种关系。正是单个的人在满足自身需要的生产劳动中创造了社会,因此,没有个体的人的活动,社会就不可能出现。接着,当个人生产出来的产品被个人消费完之后,个人的需要又再次出现,于是,新一轮的生产开始了,社会就是如此周而复始的被创造出来。所以,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个体的人不断地生产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个人就是社会,社会也是个人。

再次,个体的人不能脱离社会单独存在。“直接体现他的个性的对象如何是他自己为别人的存在,同时是这个别人的存在,而且也是这个别人为他的存在。”“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当做抽象的东西同个体对立起来。个体是社会存在物。”实际上,每个人的存在都是以他人的存在为前提的,个人不能脱离他人而单独存在,个人与个人之间不能脱离,必然发生联系,这种必然联系就是社会。在现实生活中,个人从来不能孤立的存在,其表现往往与其身后隐藏的社会关系有关。社会是不可能单独存在的,事实上,社会是个人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的总和。而这些联系和关系是在个人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必然产生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既然个人离不开社会,因此,一个人的力量不应该用一个人的力量来衡量,而是要用社会的力量来衡量。个人的天性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得以显露,可见,单个的人离开社会就会丧失人的本性,因此,只有在社会中,个体的人才能作为“人”而存在。

最后,社会也在不断地生产着“人”。前面已经说明,正是在各个个人的相互联系中,即社会中,人才逐步脱离了动物,从具有生物自然属性的原始个体的人,一步步获得人的社会生活的能力,不断改变着人的社会生活方式,从而不断地获得人的社会属性,进而不断实现着人的样貌,由此生成了现代的“人”。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文中详细地阐述了“人”的生成过程。人类的祖先——类人猿,最初也是因为一种生活方式:在丛林中攀援时,手和脚常常要分别做不同的事情。于是,脚越来越独立地承担跳跃、行走等功能,手逐渐脱离脚的功能。终于,人开始独立依靠脚的力量,从而变为了直立行走,手就可以从事撕扯、抓握等新的事情。逐步地,人的手越来越灵活,具备了许多新的能力,而且这些能力随着人类的繁衍得以代代相传。随着人的直立行走和手的改变,人能发现、感知、改造的自然世界越来越广阔,于是,人们越来越联合起来劳动,并且每个人都意识到这种合作的好处。在联合劳动中,为使同伴能准确理解自身的行动意图,人不得不开始改造自身的一般动物器官,以使之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来表达不同的含义,慢慢地,人类的语言就创造了出来……

既然“人”与社会不能分离,那么“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又是什么关系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

首先,“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相同的基础——人的需要。生命的个体的人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必然产生对外索求——人的需要,成为人的本性,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要满足自己生命存在的基本需要,维持“人”的生存,个人必须联合其他的个人进行生产,于是,人与人的联系就造就了社会的存在。可见,正是人的需要,才造就了人,也才有了社会。“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而这种新的需要的产生是第一个历史活动。”可见,历史活动就是人的需要不断满足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人的需要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同时,由于人的需要的不断满足,从而不断产生新的需要。为满足不断增长的需要,“人”不断地改造着自己,逐渐创造了语言、音乐等区别于动物的人的本性,逐步创造着“人”自己。人之所以与动物不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的需要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人的需要的全方位和多层次成就了人和社会。需要成为“人”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其次,“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相同的基本衡量尺度——人的交往。要满足人的需要,“人”就必须进行生产,“而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这种交往的形式又是由生产决定的。”可见,生产和交往是不可分离的,“人”的生产劳动不能离开交往而孤立存在,由此,交往成为“人”存在的一种基本方式。人从事的劳动首先是物质生产活动,继而才进行精神生产活动。不论是满足吃、喝等需要的物质生产,还是满足思维、想象等需要的精神生产,单个人都无法独立地完成,需要联合其他的个人一起劳动,因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可避免地发生。随着人类不断地制造出越来越多的农作物、服装、房屋等满足人的物质需要,人的思维、认识、看法等精神产物也越来越多。不仅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交织在一起,同时,人的物质交往、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交织在一起,不断地使人脱离动物,不断创造着有别于动物的“人”的属性(思维、语言等),从而不断推动“人”的发展。“人”的交往形式实际上就是社会,随着“人”的交往的不断增加和复杂改变,“人”的发展水平也就越来越高,同时,在个人与个人之间纷繁复杂的物质和精神交往中,社会也越来越复杂,并不断地从低级状态发展到更高一级的状态。为什么会发生社会的更迭?因为,许多个人在相互交往中进行生产劳动,不断发展着生产力,也不断地发展着交往形式,交往形式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不会始终一致,总是会产生矛盾(桎梏)——发达的生产力与旧交往形式不适应,新交往形式取代旧交往形式,从而与发达的生产力相适应,但是,随着个人自主活动的发展,新交往形式再次与新的生产力发生矛盾,于是,另一种新的交往形式又产生了,同时,新的交往形式是在旧的交往形式的基础上产生的,继承了前者的所有成果。这里的交往形式就是指生产关系,其总和就构成社会。也就是说,在个人与个人的交往中,在不断产生、解决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的过程中,社会不断进步。可以说,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矛盾周而复始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同的交往形式产生不同的社会形式,交往形式的发达程度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水平,交往形式越发达,社会发展程度越高。

最后,“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具有相同的动力——生产力。“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是以往的活动的产物。可见,生产力是人们应用能力的结果,但是这种能力本身决定于人们所处的条件,决定于先前已经获得的生产力,决定于在他们以前已经存在、不是由他们创立而是由前一代人创立的社会形式。后来的每一代人都得到前一代人已经取得的生产力并当做原料来为自己新的生产服务,由于这一简单的事实,就形成人们的历史中的联系,就形成人类的历史,这个历史随着人们的生产力以及人们的社会关系的愈益发展而愈益成为人类的历史。由此必然得出一个结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马克思的这段文字清晰地表明:第一,生产力就是指“人”的生产能力,“人”是生产力的主体因素,自然是生产力的客体因素,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第二,生产力是“人”的生产活动的产物,随着“人”的生产活动的不断扩展,生产力不断地由旧的低级的状况向新的高级的状况发展。第三,“人”的生产力包含有个人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两个方面,个人生产力即个体的人在生产中拥有的个人全部力量——个人能力,包括个人的体力、智力、天赋潜能、创造力等,社会生产力即“类”存在的人的生产力,就是人类社会所拥有的所有生产活动的能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可以说,它是一种社会形态,继承了上一代社会的创造,并进行了新的发展。第四,社会生产力由个人生产力构成,当然不是个人生产力的简单相加,而是抽象的总和。同时,个人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为,每个人的能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本构成单位,正是许多个人的能力的总和产生了社会生产力,同时,当每个人的能力发展后,整个社会的能力就会得到发展。也就是说,个人的能力得到发展后,个人生产力得到发展,由此,个人的体力、智力、创造力、天赋潜能等都到发展,从而不断推动着“人”的自我发展,随着个人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力也得到发展,从而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可见,生产力,尤其是个人生产力成为“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处于什么状况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劳动,并获得足以与其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相匹配的报酬,但是,由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使得工人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资本家通过资本购买工人的劳动,从而既逃避了自己必须从事的劳动,又占有了工人劳动的一切产品。从而指出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共同体的基本特性——资本至上。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的普遍性与资本的力量,阻碍了“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第一,个体的人的发展被压制。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雇佣关系并不是基于工人的自由自觉的选择,而是在资本的压力下被迫建成的。这种凌驾于个人之上的关系只可能适应资本家的个人发展,却限制了工人的自由发展,所以,个体的人,特别是工人,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的发展,受到社会权力的压制。

第二,群体的人的发展处于对立状态。一个群体的人的发展成为另一个群体的人的发展的桎梏、障碍。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私有产权,使得一类团体(资产者群体)可以购买另一类团体(劳动者群体)的劳动,并从中榨取利润以供其享乐。显然,劳动者群体为生产资料所有者群体(资产者群体)的生活进行生产,这个生产是资产者群体依靠拥有生产资料的权力强加给劳动者群体的,这个生产实现的不是劳动者群体的发展。所以,对于劳动者群体而言,资产者群体是加诸其上的新的枷锁。

第三,人类的发展被资本控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常常只为获得资本而进行劳动,从而,个人把别人当作一种工具,把自己简化成一种工具,由此,人类的活动只是为了获得资本,人类也成为一种工具——获取资本的工具。“人,不仅一个人,而且每一个人,是享有主权的,是最高的存在物,但这是具有无教养的非社会表现形式的人,是具有偶然存在形式的人,是本来样子的人,是由于我们整个社会组织而堕落了的人,丧失了自身的人,外化的人,是受非人的关系和自然力控制的人,一句话,人还不是现实的类存在物”,丧失掉了“人”的类本性,阻碍了人类的发展。

第四,社会的发展被资本控制。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了维护这种资本至上的权威性,社会成为资产所有者在国内外保护其财产和利益的必要手段,成为一种资本发展的组织形式,而不再是人与人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由此,失去了社会发展的本来面目。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才能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的统一。1894年意大利社会主义党人卡内帕请求恩格斯在《新纪元》周刊上刊文表达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理念,恩格斯说,“除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下面这句话……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分析这段话,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第一,“人”的三种基本存在形态:个体的人——群体的人——人类,相互联系、共同发展。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每个人都是作为个体的人参与社会的各类活动,同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选择劳动方式,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实现了个人的全面发展。群体的人是群体中所有的个人的联合,代表了群体中每一个个人的利益,维护群体中每一个个人的个性和能力的发展。如牧民、猎人、农民等群体是由单个的牧民、猎人、农民基于共同的劳动方式,自由组合而成,每一个人只作为一个团体的组成部分进行活动。

个体的人的存在是群体的人存在的前提,群体的人的存在又是个体的人存在的基础,两者共同发展,推动着人类真正以“人”的类特征成为区别于动物的种族,使得“人”最终以“人”的姿态而生存、发展。个体的人通过自由组合成为群体的人,是群体的人的基本构成单位。人类由多个群体的人组成。人类和群体的人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个体的人的个性和能力的发展。个体的人的发展推动群体的人的发展,最终推动人类从必然王国发展到自由王国,成为掌握自己生命生活的自由的人。

第二,“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互为前提。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的发展,是实现“人”的发展的前提。在社会主义社会,快速发展的社会生产力不断地为社会创造着大量的财富,使得所有社会成员可以从中获得足够维持自我生存需要的物质资料,从而将社会成员从繁重的谋生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赋予所有人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我个性,促进人在思想道德、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为基础,从而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实现了人的自由、能力、个性的发展,由此推动了“人”的发展。一方面,“人”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生产,从而制约和影响了社会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发展的前提。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表现为生产和财富的宏大基石的,既不是人本身完成的直接劳动,也不是人从事劳动的时间”。它是人的一般生产力的占有,是人对自然的认识,是人作为社会存在与自然互动的结果,简言之,它是社会个体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是通过社会生产来实现的。个体的人通过掌握自己的一般生产力,在生产劳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能力,并形成联合,实现了对社会财富的占有,从而实现了社会个人的发展,也实现了社会的生产,由此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第三,社会的发展以“人”的发展作为目标。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各种条件。在真正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在自己的联盟中,通过这个联盟,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自由。这个时期,阶级差别、阶级对立等社会现象将不复存在,不再有少数人来统治社会。劳动人民是社会的主体,实行自我管理,推进自我发展。人与自然的互动充分适应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共同发展。每一个个人能自由联合为集体,在自由组合的集体中获得个人的自由,并从事着社会生产,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社会的发展是为了满足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人的个性、能力、智力、体力等的发展,促进了个体的人的发展。同时,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群体之间的对立状态已经消失,不再存在群体之间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对立关系,从而具有了实现群体的人的平等发展的可能。并且,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把人的“类”本质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了,同时成为集体中的有个性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自由的独立的个人。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通过生产得到发展,使得个人、集体、人类三者实现了协调一致的发展,最终推动了“人”的发展。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akesizhuyi/202211113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