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辩证的思维方法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0日 阅读:183 评论:0

第一节

辩证的思维方法

辩证的思维方法就是辩证法的思维方法。恩格斯明确指出,人的思维和意识是从什么地方生产的呢?实际上,思维、意识都是人的大脑不断活动产生的。人的脑部是人的重要的器官,在与自然界相处的过程中,人为了生活和生活不断地进行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从而不断地改变着人脑这一器官的物理形态,使得大脑的机构发生改变,大脑的容量越来越大,脑细胞也不断分化、增生,从而逐渐产生管理人的语言、手脚动作等的部位分工,从而创造了与一般动物截然不同的人的大脑。思维是人类头脑的特有产物,是一种精神活动,是人脑活动的产物。因此,“对思维形式、思维规定的研究,是非常值得做的和必要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人类社会这一特殊事物,创立社会建设理论时,最先确定的就是思维方法。他们认为,要详尽地、准确地、有效地描述整个寰宇,包括太阳、月亮、高山、大海、人类,以及在人的大脑对这些事物存在、变化状况的反映,只能采用辩证法。这种方法最初产生于古代希腊时期。赫拉克利特认为,整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断转换:既是存在,也是不存在;既是生成,也是消失。但是在很长的时期,这种方法不被人们采用,被人们淘汰。到了近代,德国哲学家康德开始恢复这种方法。他反对牛顿的万有引力以及神的第一推动力的思想,指出,太阳系是过程,不是永恒存在,由旋转的星云团产生,必将走向灭亡。然后由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将这种辩证的思维方法进行了发展。黑格尔认为,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历史,或是人的精神和意识,所有的一切都既是存在也是不存在,是一个不断流动的过程,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所有的一切都在变化、发展,而且这些变化和发展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关联。最后,马克思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基本思想,批驳其中的唯心主义糟粕,指出,黑格尔把思维(观念)确立为客观物质的创造主,由此他的“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强调,人们头脑中产生的观念来自于物质,是外部的客观世界经过人的头脑思考之后形成的,从而将客观物质世界与人类思维相联系,创立了新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成为马克思恩格斯进行人类社会研究的基本思维方法。

马克思多次阐明,他自己创立的新的辩证法就是要透过现象去揭示一切事物的本质,并发现事物运动、发展中存在的关系,这才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如何才能做到呢?他强调了辩证法的两个基本原则: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即认为事物之间不是孤立的、单独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人类社会时,就是从“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开始的。他们从来没有孤立地去探求“社会”,而是从主客体的哲学研究范畴出发,将社会置于个人、社会的联系之中,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中去设想未来美好社会的状态及实现方式。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奴隶、封建、资本等各个社会中,由于国家社会权力被少数统治者集团把持,从而造就了虚幻的社会共同体,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合是外力强制的,不是自由的联合,从而使得个人与社会处于对立的状态。对于被统治的劳动者集团,这样的社会是他们遭受压迫和统治的枷锁。未来的理想新社会才是真正的“社会共同体”,是真实的集体,是各个个人的自由联合,社会是各个个人交互活动的产物,个人与社会不是二元分立的,而是彼此作用、彼此影响,从而创造着人类社会的新时代。

2.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即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正在进行时,没有起点和终点,所有的事物都是过程的组合,包括人的大脑对各个事物状态的意识都不是固化的,而是不断发展的、联系的,变化的。当然,事物的发展变化有时会出现后退,但是总体上说,事物是会向前进的。人类社会,是特殊的事物,它是如何的呢?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类社会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推翻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之后,建立的美好未来理想社会,与人类发展至今的各种社会形态一样,不是恒久不变的,而是运动变化的,不断地变革、创新,新与旧、产生与消逝交相辉映,因而,推动社会滚滚向前发展,无穷无尽,永不终止。未来理想社会的具体表现如何呢?恩格斯在1891年7月写给康"施米特的信中指出,现在还不是开始写作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文章的最佳时期,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状况、无产阶级革命的情况等都不会固定不变,而是在不断的改变,因而,至少等上一个大约十年左右的时间,再根据当时的状况来决定是否成文。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预设一个永恒不变的终极完美社会,没有给出一个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自己预测的未来美好新社会,阐明未来的社会主义新社会也是事物——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阶段性的历史产物。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将从不完善发展到逐渐完善再到更加完善的阶段。“历史同认识一样,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的理想状态中最终结束;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东西;相反,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究竟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呢?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明确写道,“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主要规律:量和质的转化——两极对立的相互渗透和它们达到极端时的相互转化——由矛盾引起的发展或否定的否定”,这就是我们熟悉的事物的量变与质变的相互转化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之否定的规律。

事物的量变与质变的相互转化规律,指的就是事物发展的量的变化和质的变化,以及量和质的变化的相互转化的辩证运动。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首先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到达相应的程度时,就转化为质的变化。那么,量变转变为质变的相应程度究竟在哪里?恩格斯接受黑格尔辩证法的度量关节线观点,详细地分析水的液体、气体、固体三种形态的转化,指出,在标准气压下,当温度下降到0℃时,液体水转化为固体水;当温度上升到100℃时,液体水转化为气体水。正是温度的量变,在0℃和100℃的度量关节线时,水发生了质变。从水的量变与质变为例,恩格斯归纳出客观事物普遍存在的量变与质变的相互转化的一般规律,并将这一规律推及至人类社会这一特殊的事物上,分析个人力量的量变与人类社会历史的质变的情形,指出,当很多个人联合在一起的时候,个人的力量就增加了,当许多个个人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个巨大的合力——新力量,就足以改变人类社会形态,推动人类社会从一个落后的旧社会进入一个现金的新社会,人类社会的质变就产生了。

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人类社会——这一客观事物的发展历程时,就遵循了量和质相互转化的一般规律,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但是,在没有将资本主义社会本身所蕴含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完全的时候,在资本主义社会是不会消亡的,新的更高级的社会也就不会产生。因此,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将其包含的全部生产力都运用完毕,它才会逝去。同时,只有当新社会的物质基础在旧社会中发育成熟之后,新社会的生产关系才会真正建立起来。“资本关系并没有被消灭,反而推到了顶点。但是在顶点上是要发生变革的”,由此可见,在事物(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旧的事物(旧的人类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产生一系列的量变(简单协作式生产力、工场手工业式生产力、大机器工业式生产力),只有当旧事物(旧的人类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能量全部释放完之后,达到顶点,才能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质的改变(生产方式彻底改变),由此产生新的事物(新的人类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指的就是事物存在着彼此冲突的对立的两个方面,正是在这两个方面的不断战斗的辩证运动,才融汇成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任何客观事物本身就包含着两个相互矛盾的方面,它们的共存、斗争、融合,即矛盾的辩证运动,就会导致客观事物发生不管是简单的、机械的,还是更为高级、复杂的发展变化。人类社会是一个有生命的事物,是由每个人在进行生命的生产活动中创造的,也包含着两个相互矛盾的方面,而且由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一旦矛盾停止运动,社会发展就终止了。接着,两位导师在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后,找到了人类社会本身所包含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并阐述了两者之间的辩证运动。每个人要维持生命,首先要吃、喝、住、穿,也就是要生活,要生活,就必须劳动,进行自己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人的这种生产劳动的能力就是生产力,接着,“人们在发展其生产力时,即在生活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然后,随着人的需要的变化,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当时的生产关系就落后了,不适应已经发展的社会生产力了,于是,两者之间就产生了冲突,变革社会的机会就产生了。当社会变革完成之后,旧的生产关系被打破,适应新生产力的新的生产关系确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就有达到了适应,但是,由于人的需要是不断向前发展变化的,所以,社会生产力总是不断打破这个适应的状态,不停地向前发展,于是社会生产关系也不断地发生演变,造就了不断向前进的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对应不同的社会形态。也就是说,人类社会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之间存在着矛盾,矛盾导致社会发生变革,个人的生产力发生改变,由此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开创新的社会。正是由于人类社会本身包含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这对矛盾的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创造了人类历史。

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指的是事物的发展变化不是直线向前的,而是有迂回、曲折的过程。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思考是肯定,然后肯定中出现否定,最后再对这个否定进行反思,否定这个否定,最后得出肯定的结论。否定之否定的规律由黑格尔第一次比较系统的提出来,从人自身出发,阐明人对人自身的思想认识就是人的思维的外化,就是人的大脑对自我这一特殊事物的反映,当人自身能够积极地扬弃自我形象的外化反映时,才能得出对自我的正确认知。黑格尔的“外化”就是“否定”,“外化的扬弃”就是“否定的否定”。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否定不是简单的使用,而是针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以及每个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特殊性,两次运用否定,在否定中去肯定事物,由此事物就向前发展了。否定包含着肯定,否定的否定包含着肯定,所以是积极的扬弃,有利于推动事物的向前发展。在研究人类社会这一特殊的事物时,马克思恩格斯就运用了唯物辩证法中的这一规律,明确指出,“共产主义是作为否定的否定的肯定”。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资本主义是对封建社会的否定,即第一个否定,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又产生对自身的否定,即第二个否定,共产主义就对资本主义自身否定的肯定,即否定的否定的肯定,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螺旋上升形式,表现出人类社会历史在曲折中前进的特点。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akesizhuyi/202211112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