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罗登贤传

罗登贤人物传记:战乱频仍中的南国少年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28日 阅读:146 评论:0

1905年,罗登贤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紫洞乡隔巷村(今为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洞村)一个贫苦人家。

自明清以来,紫洞不仅是经贸发达之地,也是人文汇聚之所,紫洞墟也从最初主要以设摊买卖、以物易物的交换形式,逐步发展为包括集贸市场、货物集散、票证汇兑等自由商贸业形式。到清朝后期,达到繁荣的顶点,号称拥有十三街市、七十二行当。大大小小的店铺、酒肆、客栈等遍及墟市的每一个角落,社学、华光庙、善庆堂、当楼及各类道堂、寺庙等群众性聚集的大型场所10余处,尤其是在清代后期及民国前期,洋行、西医馆、教堂、烟馆、赌场等也相继在紫洞墟出现。在这13条街市中,棉花街、打锡街、布行街、上下行街、大圩廊、鱼行口等都是专业的街铺。紫洞最兴盛时有店铺300多间,较大规模的茶楼就有四五间之多。

隔巷的名字与罗格围相关。南海县地处珠江三角洲平原,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就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耕作、生息,同时也跟洪涝灾害进行着顽强的斗争。修筑防洪堤围,就是人们抗御洪水的一种手段。分布在南海县境内的大小防洪堤围总长达400多公里,这些堤围如同一道道屏障,抵御着江水的冲击,捍卫着这片土地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据载,罗格围是南海县境内最早修筑的堤围,始建于北宋真宗年间(998-1022),后至元朝紫洞乡人罗宠出钱出力,扩建罗格围。全堤周回环6050余丈,守护着16乡居民、400余顷良田。

在罗登贤故居基础上修建的事迹展览馆

罗登贤父母生活的年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冲击,隔巷也不例外。据载,南海县原是桑蚕业发达的地区,种桑历史悠久,公元3世纪便记载“高则桑土,下则沃衍”。汉唐时期,“壤土饶沃,田稻再熟,蚕桑五收”。明代中叶以后,植桑养蚕成为商品性生产,九江基塘地区逐步“除老树,付桑麻”,桑地面积不断增加。清初,广东生丝开始外销,乾隆二十四年(1759),广州成为全国唯一的外贸口岸,广东生丝成为外商争购对象。由于丝价上升,种桑养蚕明显比经营其他作物有利,县内迅速掀起“弃田筑塘、废稻树桑”高潮。同治十二年(1873),陈启沅在家乡官山建立全国第一家民族资本办的机械缫丝厂,缫制出畅销于国际市场、品位较高的厂丝,丝价提高三分之一。但自八国联军侵华以后,以英国为首的外国资本在珠江流域疯狂扩张。到罗登贤出生不久,桑蚕业已受到国外资本的严重冲击,隔巷呈现破败凋零之貌。罗登贤一家的生计出现了严重问题。

登贤故里——紫洞村新貌

罗登贤的父亲罗科,早年在广州河南的一家玻璃厂做过工。母亲是一个善良老实的庄稼人。根据村里人的回忆,在罗登贤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病故了。没几年,父亲罗科染疫病去世。

罗登贤的童年时期,正是孙中山在广东不断发动革命斗争的年代。1910年,同盟会领导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黄花岗起义,在死难的七十二烈士中,有13位是佛山籍烈士。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并迅速获得成功,各省纷纷响应,进而掀起席卷全国的革命风暴,终于推翻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1913年,孙中山发起二次革命。罗登贤的童年,正是在中国革命风云不断激荡的年代中度过的。

父亲去世后,姐姐罗才勇敢地承担起抚养两个弟弟的责任。罗才很小就去香港摆地摊当小贩,后来进南洋烟厂当工人,与在英国皇家太古造船厂当钳工的冯伯朝结婚。她把罗登贤兄弟俩接来后,就送罗登贤到私塾去读书。在读书期间,罗登贤不习惯私塾的生活,对八股文没有丝毫兴趣,学不进朱子格言。他后来对杨之华说起这段生活时,很坦率地讲道:“先生特别喜欢欺侮我,常常打我,回家姊姊也要打骂我,自然她有时候也很爱我。”

从隔巷到香港,沿着西江水,处处横行着外国人的商船和兵舰,到处瞥见外国人的蛮横和中国人的困苦,满眼皆是英国殖民统治下的民族屈辱,这一切在罗登贤那颗不屈的心灵深处埋下了抗争的火种。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uodengxian/202211335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