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刘邦

刘邦传《沛公·从项梁》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3日 阅读:178 评论:0

刘邦当初投奔景驹就是为了借兵报仇,为何在攻打丰邑时却向项梁借兵?如果要明确这一问题,还得从项梁说起。项梁,下相(治今江苏宿迁市西南古城)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子。楚王负刍三年(前225),秦国派遣李信、蒙武率部二十万进讨楚国,接连攻下平舆(战国楚地邑名,在今河南平舆县北)、寝(治今安徽临泉县)、郢陈(治今河南淮阳县)等十余座城池,项燕联合楚公子昌平君在城父(治今河南襄城县西)大破秦军;次年,秦国名将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攻楚,夺取了陈至平舆的广泛地区,项燕终在蕲(治今安徽宿州东南)地战败自杀。(田余庆:《说张楚——关于“亡秦必楚”问题的探讨》,《历史研究》,1989年2期)项燕爱护士卒,数有战功,奋起抗秦而悲壮牺牲的行迹在楚地广为传颂,在楚国故地受到普遍尊敬,陈胜起事时即打着项燕的旗号。在楚国灭亡后,故楚之地流传着楚南公“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政治预言,反映了遗民们强烈的复仇愿望。国破父亡之后,项梁精心抚育侄儿项羽,期待有朝一日能报仇雪耻。他先教项羽学书,又教项羽学剑,然而项羽都无所成就,反而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教他兵法,项羽略知大意,又不肯深学。项梁曾受牵连被囚入栎阳(治今西安市阎良区武屯乡)狱,蕲县狱掾曹咎写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为他开脱说情,才了结此事。后项梁因故杀人,带着项羽逃到吴中(治今江苏苏州市)。吴中贤士大夫才能都在项梁之下,每逢吴中有大的徭役及丧葬事宜,常由项梁担任主办。项梁暗中以兵法部署宾客、子弟,因此吴中人知道项梁很有才能。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南巡会稽,渡浙江,项氏叔侄前往观看,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项梁急忙掩住他的口,说:“毋妄言,族矣!”(《史记·项羽本纪》)自此,项梁认定项羽不同凡人。项羽身高八尺有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子弟都很忌惮他。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举起反秦大旗,关东六国故地纷纷响应。面对反秦形势的迅猛发展,秦会稽郡代理太守殷通观望到了九月便再也坐不住了,告诉项梁:“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项梁说:“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接着,项梁出来命令项羽持剑在外等候。然后,项梁进屋坐下,告诉太守:“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太守说:“诺。”项梁召进项羽。等了会儿,项梁示意项羽:“可行矣!”(《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羽拔剑斩杀太守。项梁持着太守头颅,佩上太守印绶,太守府顿时乱成一团,项羽乘势击杀了近百人,没有人敢起身反抗。项梁召集故交豪吏,劝谕他们反秦,发动吴中兵卒起事,派人收服属县,聚集起八千精兵。项梁自立为会稽太守,任命项羽为裨将,部署吴中豪杰充任校尉、候、司马等职,率军攻取会稽郡附近各县,经过数月征战,平定了江东地区。

秦二世二年端(正)月,陈胜部将广陵(治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冈上)人召平正奉命攻打广陵,听说陈胜战败逃走,秦军旦夕且至,便渡江来到吴中,假传陈胜将令,拜项梁为张楚政权上柱国,要求项梁“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二月,项梁率八千子弟渡江而西,准备迎击秦军。途中得知陈婴在东阳(治今江苏盱眙县东阳乡)起兵,项梁派遣使者前去商谈合作事宜,准备联合陈婴西进击秦。陈婴本是东阳县令史,平素诚信谨慎,深受当地百姓尊敬。东阳少年杀掉县令,聚集数千人反秦,想要推举一位首领,但是没有合适人选,就请陈婴担任此职。陈婴以无能为由推脱,结果仍被强立为首领,县中归附的有两万人。为了区别于其他反秦武装,少年们用黑巾扎头,并且想就势立陈婴为王。陈婴母亲警告陈婴:“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陈婴这才放弃称王。适逢项梁使者前来,陈婴告诫军吏:“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史记·项羽本纪》)众人纷纷听从,全部归附项梁。项梁率军渡过淮水,黥布、蒲将军两支反秦队伍纷纷前来投奔。等前行到下邳(治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东)时,项梁统领的反秦队伍已达六七万人,成为反秦重要主力。

四月,秦嘉反秦军驻扎在彭城(治今江苏铜山县)以东地区,可能担心项梁到来会削弱自己反秦上将军的地位,侵吞自己的势力范围,甚至兼并自己的武装,准备阻止项梁北上。项梁号令军吏:“陈王先首事,战不利,未闻所在。今秦嘉倍陈王而立景驹,逆无道。”(《史记·项羽本纪》)然后率部攻击秦嘉。秦嘉战败,向西北逃窜,项梁乘胜追击,直到胡陵(治今山东鱼台县东南)。见项梁紧追不舍,秦嘉返攻项梁,经过一天激战,秦嘉兵败身死,余部投降项梁,代理楚王景驹侥幸逃走,后来死在梁地。兼并秦嘉军后,项梁准备从胡陵出发,西向迎击秦军。此时,章邯秦军已经到达栗县(治今河南夏邑县),项梁派遣别将朱鸡石、余樊君率部前去迎战。反秦军首战不利,余樊君战死,朱鸡石溃败,逃归胡陵。于是,项梁率军进据薛县(治今山东滕州市南22公里),依据军法,诛杀了朱鸡石。此时,项梁兵卒已经扩张到十几万人。(《史记·秦楚之际月表》)正是在这种情势下,刘邦率部归附项梁,并请得援兵,攻下丰邑,报了雍齿反叛之仇。

约在刘邦收复丰邑的同时,项梁派遣项羽前去攻打襄城(治今安徽淮北市,详王健《〈史记·项羽本纪〉襄城地望纠误与考实》,《安徽史学》,2009年第5期),结果久攻不下。经过艰苦攻坚,项羽终在五月攻下襄城,坑杀守城秦军,回报项梁。到了六月,证实陈胜已经牺牲,项梁召集分守各地的反秦将领前往薛地开会,共商反秦大计。素好奇计,年已七十的居鄛(治今安徽巢湖市)人范增来到军中,献言项梁:“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史记·项羽本纪》)项梁接受范增意见,拥立故楚怀王孙子熊心为楚怀王,顺应楚地遗民意愿。接着,项梁着手建立楚国政权,自号武信君,统领楚国各地的反秦武装,任命陈婴为上柱国,负责辅佐楚怀王,定都盱台(治今江苏盱眙县东北)。

楚地反秦势力复振,齐、魏等地却遭到秦军猛烈攻击,反秦力量损失惨重。且说章邯在击破陈胜后,即在次月率主力攻打魏王魏咎所在的临济城(治今山东邹平县高苑镇,据《正义》)。到了四月,临济城已经危若累卵,魏王派遣相国周市向齐、楚两国求援。齐国田巴、楚国项它率部随周市解救临济城,结果为章邯击破,周市阵亡。六月,齐王田儋亲自率部来援,结果在临济城下为章邯击破,田儋被杀。魏咎见坚守无望,援军相继战败,为了保全临济城,遂向章邯约降。在达成和议后,魏咎投火自焚。田儋战死后,堂弟田荣率领残部东北逃向东阿(治今山东东阿县西南);魏咎自杀后,弟魏豹不愿降秦,也投奔东阿。平定临济后,章邯乘胜追击,约在七月包围了东阿。项梁得知东阿城危在旦夕,为了保存齐、魏反秦血脉,率部北攻亢父(治今山东济宁市城南张村北),然后联合齐国田荣、司马龙且等部内外夹击,在东阿城下大破章邯秦军。

齐国人听说田儋战死,拥立故齐王田建之弟假为齐王,田角为相,田间为将。在击溃章邯秦军后,田荣领兵归国,驱逐齐王假,更立田儋子市为王,自立为相国,立田横为将军,相继收服齐地。田假逃到了楚国,田角逃向了赵国,此前,田角弟间曾到赵国求援,借机留在了赵国。田荣率部归国争位,项梁见秦军军势日盛,多次催促田荣出兵,共击章邯秦军,田荣却说:“楚杀田假,赵杀田角、田间,乃肯出兵。”项梁回话:“田假为与国之王,穷来从我,不忍杀之。”(《史记·项羽本纪》)赵国亦不杀田角、田间,反秦阵营出现了裂痕。见田荣不肯出兵,项梁率部独自追击秦军。刘邦、项羽奉命南下,攻占了城阳(治今山东定陶县北),接着在濮阳(治今河南濮阳市)东部地区大败秦军,秦军只得收缩战线,据守濮阳城。刘、项二人见濮阳城四面环水,城池坚固,易守难攻,便率部转攻濮阳东南的定陶(治今山东定陶县西北),结果定陶也久攻不下。于是,刘、项率部西攻雍丘(治今河南杞县),终于大破秦军,斩杀李斯子、三川(治雒阳,今河南洛阳市)郡守李由。雍丘之战后,刘邦、项羽返攻外黄(治今河南民权县),外黄未能攻下,又西去攻打陈留(治今河南开封市东南),陈留仍然未能攻下。正在此时,传来了项梁兵败身死的消息。

原来项梁率主力从东阿西向追击秦军,在定陶大破秦军,刘、项二人攻下了雍丘,斩杀了李由,反秦军滋生了骄傲轻敌情绪,放松了对秦军的戒备。部将宋义提醒:“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但是项梁不予采纳,反而打发宋义出使齐国。在前往齐国途中,适逢齐国使者高陵人显,宋义问:“公将见武信君乎?”显回答:“然。”宋义劝诫说:“臣论武信君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史记·项羽本纪》)结果不出宋义所料,秦国动员全部兵力增援章邯,夜袭定陶楚军。定陶之战,章邯秦军给予楚军主力以毁灭性打击,不仅攻占了定陶,而且还杀死了楚军主帅项梁。

项梁兵败身死的消息传到了刘邦、项羽军中,楚军无心恋战,出现了将无斗志、士无战心的局面。刘、项二人见形势不利,便偕同吕臣(按:吕臣本为陈胜侍从,叛徒庄贾于秦二世二年十二月在城父谋杀陈胜降秦,吕臣在今安徽界首市北部的新阳起兵为陈胜报仇,终于攻下陈县,杀掉庄贾;后吕臣为秦军击破,黥布率部在清波大破秦军,适逢项梁平定会稽、渡淮击秦,吕臣当同黥布于此时投靠项梁)等率部东归。自此,轰轰烈烈的楚地反秦战争,瞬间转入了低潮。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ubangzhuan/2022121739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