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行为的动机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采取某种行为的主观愿望或意向,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职业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职业行为的效果是人的职业行为活动所造成的客观后果,是一种既成事实。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动机与效果是辩证统一的,两者既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动机和效果的联系首先表现在它们是人们统一的职业行为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动机是职业行为发生的起点,它包含着对一定效果的追求,并引导职业行为达到预定的效果;效果是职业行为的终点,它依赖于一定的动机才能产生,并直接体现行为的动机。其次,还表现在动机和效果互相转化上。人们产生了一定的职业动后机,总是力争使动机转变为效果,一定的效果、目的实现,动机的作用才算完成。而当人们通过努力把某种动机变成某种效果后,新的效果就成为一种新的现实,新的现实会给人提出新的要求,成为新的职业行为动机产生的基础,这样,效果便转化为动机。动机与效果的矛盾在于动机是主观的东西,效果是客观的东西,动机向效果转化的过程是一个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复杂的实践过程,常常出现动机与效果不一致的情况:或者好的动机引出了坏的效果,或者是坏的动机出现了好的效果。
根据动机和效果的辩证统一关系,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在进行职业道德评价时应遵循的总的原则是:既看动机,又看效果,联系动机看效果,透过效果查动机,把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只有坚持这样的基本原则,才能避免“动机论”和“效果论”等片面的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和方法,对职业道德行为的善恶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和评价来。同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在坚持动机与效果统一的评价原则下,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情况从不同侧面着重考察。当职业行为的动机和效果的善恶状况都不太清楚时,应首先着重于效果善恶的调查与研究。因为行为效果上的善恶,相对于行为动机上的善恶,表现得比较直接和明显,是比较易于被人感知的客观事实,从而也容易让人们按照一定的善恶标准进行判断,并在行为效果善恶判断的基础上,推论和判断出行为动机的善恶来。如果一时一事的行为效果还不能断定其动机的善恶,就应该看他以往和现时全部职业行为的效果,通过较全面、较长期的行为效果善恶的考察,就可以推断出其行为动机的善恶来。如果对某种职业行为的动机和效果的善恶都能判明,对这种职业行为的道德评价便很容易了。因此,在职业行为的动机和效果的善恶状况都不清楚时,把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而又以效果为重点来考察职业行为的善恶是比较可靠的。当职业行为的动机和效果的善恶都已明确时,有以下四种情况:①动机善、效果善;②动机恶、效果恶;③动机恶、效果善(即“歪打正着”);①动机善,效果恶(即“事与愿违”)。①②两种情况,由于职业行为的动机与效果善恶一致,因此可以直接对整个职业行为做出道德评价。③④两种情况,由于动机与效果相违,在职业道德评价时应着重于动机的善恶考察。像“歪打正着”的情况,虽然暂时产生了好的效果,但这种效果并非行为者本意,在继续实践中,行为者会不断纠正效果的“偏差”,力图实现自己的坏动机,因此从总体上评价这种职业行为是不道德的、是恶的。而“事与愿违”的情况,虽然产生了不良的效果,但这种效果也并非行为者本意,而是说明从主观愿望到客观实际的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其中会受到许多主客观条件的干扰、影响和制约,产生效果与动机的偏离现象。但是由于行为者主观动机是好的,面对挫折和失败,会认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纠正自己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上的错误的偏差,努力实现好的效果。因此从总体上评价这种职业行为应是道德的、是善的。由此可见,在职业行为的动机和效果的善恶都已确定后,结合动机和效果,而又着重于动机善恶来评价整个职业行为的善恶是最合理的。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3015158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6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6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