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职业道德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15日 阅读:255 评论:0

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或劳动中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般社会道德或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特殊要求,又带有具体职业或行业的特征。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有三个方面:一是范围上的有限性。职业道德的适用范围不是普遍的,而是特殊的、有限的。它表现在走上社会开始工作的成年人的意识与行为中,而不是表现在儿童和未走上社会的青少年中;它只对从事本职业的人们适用,对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们则往往不适用。二是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由于职业分工有相对的稳定性,与其相适应的职业道德也就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往往表现为世代相袭的职业传统,形成人们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三是形式上的多样性。职业道德的形式,因行业而异。由于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与不同职业的具体条件和人们的接受能力相适应,因此易于实践,有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发展的客观基础是社会的和生产的分工。它随着分工的出现而逐步形成,随着分工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①职业道德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原始社会包括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分工是从野蛮时代开始出现的。在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分工是纯粹自然产生的,只存在于两性之间。在野蛮时代的中级阶段,一些最先进的部落里首先出现了驯养、繁殖和看管性畜的劳动部门,以及作为农田耕作先驱的园圃种植业。最后终于从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游牧部落,从而在人类历史上引起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和农业的分离。由于畜牧业和农业的分离,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生产场所逐步扩大。到了野蛮时代高级阶段,原始的纺织业、金属工具制造业、制陶业等手工业有了发展,生产日益多样化,生产技术也日益改进。于是就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这样,在原始社会,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相应地出现了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部落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部落,以及以手工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原始城市。这三者之间也就出现了日益频繁的变换劳动产品的活动,如用谷物换性畜,用谷物或性畜换劳动工具等。由于在不同部落和原始城市中生活的人们长期过着不同的职业生活,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实践,承担着不同的职业责任,从而使不同部落和原始城市的风俗、习惯形成了某些差异,同时也形成了它们相互交往中的行为惯例。这些风俗、习惯上的差异以及相互交往中的行为惯例,实际上就包含了职业道德的萌芽。

②职业道德形成于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在这一历史阶段不仅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原始社会两次社会大分工所形成的职业活动,而且发生了第三次具有决定意义的社会大分工,即出现了不从事生产而专门从事产品交换的商业。与此同时,由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以及不可调合的阶级对立和斗争,在社会上层建筑领域内,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工。当时,行业和职业日趋多样化。我国先秦古籍《周礼·考工记》概括了当时的职业分工,指出“国有六职”,即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妇功。还指出,王公(高级统治集团)之职是“坐而论道”;士大夫(官僚和小贵族)之职是“作而行之”;百工(手工业者)之职是“审曲面势,以饬王材,以辨民器”;商旅(坐商行贩)的职责是“通四方之珍异”;农夫之职是“饰力以长地材”;妇功(家庭女工)之职是“治丝麻以成之”。《孝工记》所指出的这些不同职责,虽然反映了人们在社会职责上的阶级界限,但也反映了人们在职责上的区别。正是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既有明显的阶级分野,又带有职业的特征,因而不同职业或行业逐步形成自己特殊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义务,形成了共同的兴趣、爱好、习惯和心理传统。各个行业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义务和秩序,产生了各自特殊的道德要求。这些特殊的道德要求,或者是由当时的统治集团及其思想家们归纳、总结、提炼而成,或者是由当时各种职业的团体、集体以守则、誓言等形式共同约定俗成的,或者是通过许多被认为有道德的人们的身体力行而体现出来的。例如: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中强调从政为官者必须“敬德保民”。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教师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要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要“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古代军事家孙子提出将帅应具备的品德是“智、信、仁、勇、严”(《孙子·计篇》)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哲学家的道德是“智慧”,武士的道德是“勇敢”,自由民的道德是“节制”。在这里柏拉图所说的“智慧”、“勇敢”、“节制”,既是阶级道德,又是职业道德,或者说是阶级道德在不同职业中的体现。

不过,从历史的文字记载来看,奴隶社会统治者比较重视上层社会人们的职业道德,特别是与统治者切身利益有关的职业道德,而对直接从事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体力劳动者的职业道德则不太重视。至于奴隶,只被看作是“会说话的工具”,奴隶所从事的不同工作,只不过是某种工具或物体在不同场合的使用,当然也就没有什么职业道德可言。所以,奴隶社会的职业道德是奴隶主和自由民的职业道德。

③职业道德在封建社会的发展。在封建社会,随着自然经济的缓慢发展,城乡手工业、医疗、教育、军事、政治都有很大的进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几种职业。例如政府官吏、军人、教师、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医生等。与此同时,职业道德也得到了同步的发展。在欧洲中世纪城堡中, 各种不同行会制定了各种不同的章程,规定了商品的价格、学徒数目和工作时间等,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条规,以便调整手工业者之间的关系。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各种职业道德也都有较大的发展。以医德为例,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就有“疏五过”、“征五失”的篇章,专门论述医生职业的道德要求。历代名医扁鹊、华陀、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人,不但掌握了精湛的医术,而且具有高尚的医生道德。孙思邈在《千金方·太医精诚篇》中,精辟地阐述了医生道德。他认为,医生应以高度的责任感,认识到“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洛之,德愈于此”;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因此,“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贫贱贵富,长幼姘*,怨善亲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在诊治疾病时要专心致志,“纵有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盼;丝竹凑目,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醹醁兼陈,看有若无”。医德如此,其他的职业道德,例如官吏道德、军事道德、史学道德、师德等,也都发展到相当完备的形态。

但是,在封建社会,由于自然经济的束缚和封建等级制的压迫,职业分工和职业道德不可能获得充分的发展,而且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这种封建色彩首先表现在家长制统治对职业道德的影响。在封建社会,职业是世袭的,特殊的技术是“父子相传”的秘密,而且职业道德也以“子受父训”的方式世代相传,从而形成职业道德传统。其次,职业道德受等级观念影响很大,一些职业社会地位低下,从业者被社会所轻视,从业者本人也看不起自己的职业。韩愈在《师说》一文中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至于商业的地位更为低下,商人被列入奸人之列。司马迁说“行贾,丈夫贱行也。”(《史记·货殖列传》)当然,封建社会职业道德中所包括的积极因素至今仍有借鉴的意义。

④职业道德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以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科学技术捷足进步,社会的分工和生产机构内部的分工越来越具体和明确,形成了新的更大规模的职业活动。特别是18世纪中期以后,欧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产业革命,生产过程的专门化程度日益提高,更是表现出人们社会活动职业化。与此相适应,资本主义时代的职业道德,不仅保留和进一步提炼了诸如工、农、医、商、军、教等具有悠久传统的职业道德规范,而且形成了诸如律师、工程师、科学家、新闻记者、艺术家等新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而且,在同一职业活动过程中的不同人们,如同一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也各有不同的道德要求。由于社会的和生产机构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各个职业集团之间和各职业集团内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具有重大意义,引起了人们对职业道德的重视,出现了各种研究职业道德的伦理学。这些职业伦理学系统阐述了各种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以指导各种从业人员认识自己的特殊职责和义务,明确自己应该遵守的特殊行为规范。比如,对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要求,根据国际大多数新闻机构的协商,认为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最重要的是要“客观”、“公正”、“真实”、要“向读者负责”、“保持正直和独立”、“尊重职业秘密”等。又比如,律师职业道德要求律师忠于法律,不能营私舞弊,不能做假证据等。资本主义社会职业道德中有不少合理因素是值得我们借鉴、吸取的。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资本主义社会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原则是支配整个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职业道德必然受到这一原则影响。尽管很多从事各种职业的人们,如医生、新闻工作者、律师等等也抱着想为社会谋福利的思想,但是在各种职业活动中总要受到各行业集团的影响,受到私有制的局限,从而不能达到或不可能全部达到为社会或为人类服务的目的。在通常情况下,有些职业道德首先统治阶级巩固自己的特殊利益的影响,其次才体现各种自由职业者(如医生、教师、演员等)的意志,即使是劳动者的职业道德,由于受到剥削阶级道德的影响,往往造成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疏远。所以,我们要充分看到资本主义社会职业伦理学的阶级属性。

⑤职业道德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见“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与阶级道德 职业道德是在相应的职业环境和职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有的职业道德规范可以上溯到遥远的古代。但是,在阶级社会中,职业道德始终是从属于一定的阶级道德的,是受一定阶级道德制约和影响的。

①不同的职业或行业,往往会因为与不同阶级联系的远近、亲疏,有着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道德要求。这种情况,不论上层建筑领域里的职业道德,还是经济生活领域里的职业道德都有着程度不同的表现。一般地说,上层建筑领域的职业道德更接近于当时统治阶级的道德要求。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各种职业道德中,官吏道德、律师道德等是接近于统治阶级道德要求的,而其他如教师道德、科学家道德等,受统治阶级道德的制约要相对小一些。同样,经济生活领域内的各种职业道德,同阶级道德的联系也具有区别的。比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商业道德,虽然随着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而有些变化,但始终贯穿着资产阶级道德的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原则,表现着唯利是图、金钱至上、投机取巧等特征。而在大工业工厂从事生产的工人的职业道德,一方面有其行业特征,另一方面又鲜明地体现着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工人们职业活动的环境和条件。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思想,以及组织性、纪律性、互助友爱等高贵品质。在长时期共同劳动和生活中,他们能够切身体验到本行业阶级兄弟的需要和愿望,从而使他们的职业利益和阶级利益、职业道德和阶级道德达到一致。

②同一职业或行业的人们,由于阶级地位和所受的阶级影响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职业成员的构成是很复杂的。有些职业往往包括分属于不同阶级的成员,既包括剥削者,也包括被剥削者,还包括直接为剥削阶级服务、靠薪金生活的所谓“管理人员”。在同一行业内,这些人从事职业活动的环境、条件和内容是一样的,但是各自所谋求和获取的利益却是不一样的,所受的阶级影响和所表现的阶级倾向也是不一样的。这种情况反映到职业道德上就表现为不同的人们对同一职业道德规范有着不同的态度;职业集体倡导的道德要求和从业人员的实际道德状况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实际上反映着不同阶级的道德倾向。

③各种职业道德,都程度不同地要受到当时居支配地位的道德的基本原则的影响。在原始社会后期的游牧部落、农业部落和以手工业为中心的原始城市,虽然各有其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但在总体上都贯穿着当时通行的维护部落共同利益的道德原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居于社会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道德所推行的维护等级制的道德原则,对于各种手工业作坊和行会的职业道德,都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各种职业道德无论怎样强调它们特殊的道德要求,但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等道德原则的影响。即使以劳动者为主体的职业,由于受资产阶级道德的影响,在职业道德中也往往包含着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等成份。

职业道德与一般社会公德 人类社会一些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即所谓一般社会公德,同各种职业道德有着密切的联系。各种职业道德中都包含着某些社会公德的因素。比如,科学家道德要求科学工作者要尊重事实、追求真理、诚实、谦虚、质朴、不弄虚作假、不固步自封;商业道德要求从业人员买卖公平、诚信无欺等等。这些要求也是一般社会公德中的要求。另一方面,某些职业道德中的要求,特别是某些同广大社会成员有着直接接触的职业道德要求,也会转化为一般社会公德,成为一切人所应遵守的。比如,我国红军时期形成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直是革命军人所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建国以后,实际上已逐步成为所有国家工作人员,以至所有社会成员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准则。当然,某些职业道德的某些行为准则,是不能作为一般社会公德来看待的,甚至是同一般社会公德相抵触的。比如,演员演出时为了再现生活而“假戏真作”,医生为了减轻病人痛苦而说假话,这是演员道德和医生道德所容许和提倡的。对于这种情况,就不能用“说老实话,做老实事”,这种一般社会公德去评价,也不能把它作为一般社会公德搬到实际生活中来。

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职业道德通过调整职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职业内部关系、职业之间的关系,对一定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①职业道德是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为了建设物质文明,人类社会形成了严密的分工和协作关系。各行各业的分工和协作的好坏,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进展。在保证人们自觉做好本职工作,为建设社会物质文明尽职尽力方面,职业道德起着特殊的、重要的作用。职业道德的共同的基本要求是“忠于职守”。当人们确立了相应的职业道德观念,并将它变为自己的信念、良心、义务和荣誉感,形成高度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时,就能较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这一职业集体与另一职业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就能使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如果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公民,有高度的职业道德觉悟,大家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力地工作,那么这样的国家和民族的物质文明建设就可能蓬勃发展起来;相反,如果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公民,职业道德观念淡薄或不讲职业道德,不尽职尽力地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那么这样的国家和民族的物质文明建设,就会出现停滞的局面,就会落伍。

②职业道德是形成和改造社会风尚的重要因素。社会风尚是人们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但归根到底是现实社会关系的综合反映。职业道德要求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时,把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放在重要地位。一方面通过职业活动创造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为建设精神文明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各种职业都有特殊的权利和义务。如果人们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能够较正确的认识和使用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能遵循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那么就可能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同时,产生出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风尚来。相反,如果人们没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就可能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产生出尔虞我诈等种种不良社会风尚来。当然,在阶级社会里,社会风尚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但是职业道德对社会风尚的作用是不能抹煞的。

③职业道德可以促使人们自我完善。一个人是否成才,是否对社会有贡献,主要依靠在职业生活的实践中学习和锻炼。职业道德是人们职业生活的指南,它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发生深刻的经常的影响。它规定具体职业的社会责任,指导人们在具体的职业岗位上,确立具体的生活目标,选择具体的生活道路,形成具体的人生观和职业理想,养成具体的道德品质。历史和现实生活告诉人们,一个人能否成才,常常不在于他是否有优越的客观条件,而在于他是否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有些很有才华的人之所以是昙花一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不注意职业道德的修养;而一些本来资质平凡的人之所以能对社会有较大贡献,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他们长期注意职业道德的锻炼。职业生活中的失职、利己、怯弱、傲慢、浮躁、虚伪、懒惰、狭隘、狡诈、推诿、游移、固执、猎奇、虚荣、嫉妒等不良品质,往往使人碌碌无为,一事无成或者走入迷途以致身败名裂;而职业生活中的忠于职守、无私、责任心、勇敢、互助、勤奋、诚实、谦虚、守信、大度、细心、顽强、坚定等优良品质,则使人在成才与事业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取得成功。可见,一个人在职业生活中学习,培养和锻炼各种优良品质,形成高尚的职业理想和情操,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3015157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真善美
下一篇:职业道德的价值观念
相关推荐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