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肖邦的文艺道德思想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15日 阅读:134 评论:0

肖邦(Frederce Francois Chopin1810——1849)波兰钢琴家。1826—1829年就学于华沙音乐学院。肖邦生活在波兰遭受俄国的残酷统治的年代,使他对祖国的命运十分关切。1830年,他去国外旅行,但他的心一直惦记着祖国。在维也纳得悉华沙起义的消息时,肖邦为之振奋。他为生病不能回国去参加起义而心情沉重,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成为起义队伍“所唱的战歌”。次年9月在斯图加特听到华沙陷落、起义者遭到失败的消息,他以悲愤的心情写了《革命练习曲》和《d小调前奏曲》等作品。乐曲充满了对祖国的深切思念和对异族压迫的愤怒呐喊,强烈地表现了争取自由的波兰呼吼奋斗的情感。到巴黎后,他怀着对祖国的爱,创作了58首《玛祖卡》舞曲和19首《波洛涅兹舞曲》,这些作品充满着浓厚的波兰乡土气息和民族情感,表达了民族的心声。在巴黎期间,他和海涅、李斯特、乔治·桑以及密茨凯维支等波兰革命者保持联系,不遗余力地帮助流亡在巴黎的波兰同胞,为他们举办义演。他拒绝保留俄国国籍,并拒绝俄国驻巴黎大使以沙皇宫廷名义聘请他担任“俄罗斯沙皇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宁愿因此而不能回到波兰,也不向俄国统治者低头。1849年秋、肖邦逝世于巴黎。肖邦生前曾说过:“我本人是一个革命者,因而不把金钱放在眼里……”“今天我象我们蒸气船的蒸气——我在空气中飘散开去,我感到,我的一部分飘向我的祖国,飘向亲人。”(转引自1982年2期《音乐译文》99. 101页)临终之际,肖邦要求把心脏运回波兰,使自己的心永远和祖国人民在一起。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3015150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