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西方近代官德思想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15日 阅读:138 评论:0

是指从公元16世纪封建社会解体到19世纪马克思主义产生前夕西方思想家有关官吏职业道德的观点、思想和理论。

早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等地就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到16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先后在西方一些主要国家,特别是尼德兰和英国等地发展起来。于是,新的市民阶级即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在与封建主势力的斗争中,资产阶级逐渐形成了本阶级的意识形态,资产阶级的官德思想也日趋成熟。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资产阶级统治在欧洲各国的建立,资产阶级官德思想越来越丰富,并且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近代资产阶级官德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反封建反教会的陈腐道德,它竭力摆脱宗教神学思想的束缚,直接从政治上和道德上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官吏道德,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秩序提出了完整的、系统的奋斗目标、治国理政方针、策略、手段、行为规范和评价标准。概括地说,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官德思想主要有如下内容:

①抽象的人性论是官吏道德思想的基础。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官德思想的道德基础是抽象的人性论。人的问题是近代西方社会的中心问题,抽象的、永恒不变的和普遍适用的人性论被资产阶级奉为信条。文艺复兴时期掀起了人道主义思潮,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尊重人、解放人、以人性代替神性的要求,用以反对封建教会对人的本性的压抑和摧残;法国大革命前夕,启蒙思想家进一步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反封建口号;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民主、自由、平等被作为天赋权利而写进宣言和宪法之中。资产阶级政府规定了官吏的基本任务和职责,就是要运用手中的权力和法律手段去维护公民享有的自由、平等的民主权利,这是评价官吏是否称职、是否有道德的根本道德准则之一。

②法律是官吏治国理政的基本行为准则。近代资产阶级十分重视法治,这是在反对中世纪封建教会对人性、人权的不合理性的禁抑的斗争中产生的进步思想。一方面,以法律为治国理政的行为准则和评价标准的思想在西方渊远流长;另一方面,为了适应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法治势在必行。因此,资产阶级特别重视弘扬古代的法治传统,又特别创立和发挥了自然法和契约论学说,宣布所有旧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都是不合理的,是与自然法和契约精神相抵触的,因而必须加以废除,代之以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在这种政治制度下,法律是政治生活的准则,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官吏亦人人守法,依法办事,接受法律的监督。西方近代的法治思想肇始于格老秀斯,他特别推崇自然法,之后,霍布斯倡导了契约论,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说,杰佛逊等人则主张完善官吏选举和罢免制度,官吏由法律选择产生或依法律程序任命,接受法律监督等等。尽管西方近代各个国家的具体法律制度不尽相同,但在官吏守法,依法从政这一点上的要求是一致的。官吏犯法,与平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西方近代官德思想的一大特色。当然他们所讲的法律是抽象的自然法或理性原则。

③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是官吏从政的道德原则之一。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官吏道德思想带有浓厚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色彩,“功利”即实绩成为官吏道德行为的一个评价标准,这是与资产阶级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的生产目的相联系的。早在马基雅维里那里,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就已开始被推崇为统治者的重要道德规范。他公开主张抛弃道德,要让道德服从于政治的需要,一切以是否对统治者的目标有利为评价标准。后来边沁和穆勒更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功利原则,使之成为评价官吏政绩与是否称职的普遍行为准则。

总之,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官德思想的基本特点是带有强烈的反封建专制和教会淫威的色彩,是建立在抽象的自然法和人性论之上的,从而形成了以利己主义为中心内容,以自由、民主、平等、守法为表现形式的近代官德思想。但由于各个国家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官吏道德思想传统的不同,资产阶级官德思想的具体表现也有所不同,对在不同官吏结构中的不同官吏阶层的要求也有所区别,不宜一概而论。

与近代资产阶级官德思想相联系的还有近代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官德思想和无产阶级的官德思想,虽然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与资产阶级的官德思想相比较处于从属地位。

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官德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马基雅维里,英国的霍布斯、边沁和穆勒,美国的杰佛逊、潘恩,法国的孟德斯鸠、卢梭、罗伯斯庇尔、拿破仑,德国的康德等。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3015149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