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魏源官德思想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15日 阅读:137 评论:0

魏源有关官吏道德问题的观点的论述。魏源(1796——1875),鸦片战争前后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杰出代表。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晚年任江苏知州,著作有《古微堂集》、《海国图志》、《圣武志》等,后人编有《魏源集》。

魏源认为,治理天下的君主只有“修德行”,方能“主百神而纲四方”。所谓“修德行”,首要的是“身忧天下之忧而忧而无天下之乐”,切忌“穷天下之乐而不知天下之忧”。魏源的“身忧天下之忧而忧”的主张,并不是只说给别人听的,他自己就首先身体力行之。他刚就任兴化知县时,恰遇高邮、洪泽两湖洪水上涨。当时早稻尚未黄熟。百姓心忧如焚。魏源冒着风雨亲自上提坝督导军民筑堤抢险。当时他已五十五岁,但始终坚持同几十万民众在一起抢险,直致险情解除。那一年,兴化及周围各县早稻大丰收,百姓称之为“魏公稻”。

魏源经历了鸦片战争的全过程,他同以林则徐为首的抵抗派站在一起,坚决主张抗敌救国。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了灾难的深渊。魏源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深深的忧虑。他提出了一整套改革的意见和设想,指出,要谋求复兴自强,应该从革人心做起,“人心肃而国威遒”。因此必须革除人们昏庸无知、因循敷衍的恶习;还必须革除腐败的用人制度,起用有真才实学的贤才。贤才应以成君之德为己任,敢于匡正君主的过失。为官者中,“小事不糊涂之谓能,大事不糊涂之谓才”。应该让这两种人的长处都能够得到发挥。相反,对那些“除富贵而外不知国计民生为何事,除私党而外不知人才为何物”的人,则决不应委以治理国家的重任。

魏源认为,考察一个人的才华和能力,必须同考察他的道德感情和道德责任感联系起来。于国、于君、于民的深厚道德感情,是促使个人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的道德驱动力。很难设想,一个于国、于君、于民皆漠然无情的人,其心理的发挥会对国家和民族有什么大的裨益。魏源提出,为官者必须对国家、民族有高度的道德责任感,“君子用世,随大随小,全力赴之”。他把那些置国家、民族危亡于不顾的人,痛斥为没有心肝的人。魏源的抗敌救国和改革的主张,都表现了他自己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道德感情和道德责任感。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3015147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