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集体主义思想作为指导原则,调节农民之间,以及农民与社会各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1亿人口,8亿是农民,农民的精神面貌,道德状况,直接影响着我们社会的道德风貌和社会风气。
社会主义农民道德的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广大农民做了国家的主人,他们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相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跟党走才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我国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两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的社会革命,首先是消灭封建制度,实行土地改革;其次是在此基础上,对小农经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逐步走上了集体化道路。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由于私有者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的深刻变化,决定了我国广大农民,要以集体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基本道德原则,来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在我国农村的土地改革和集体化过程中,广大农民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道德创造性和道德主动性。他们热爱国家、热爱集体,为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经济,为支持国家的四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党的教育下,他们破旧俗,立新风,不断发扬我国农民的传统美德,如勤劳、节俭、朴实、善良、憨厚、互助、友爱等优良品德,以及憎恨剥削、反抗压迫、热爱祖国、反对侵略为高贵品质。但是也要看到,我国农民道德还有不少愚昧落后的东西。社会主义农民道德正是在移风易俗、改变陋习、破除迷信、树立新风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社会主义农民道德与旧社会农民道德不同,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一、在旧社会,农业是封建落后的旧式农业,农民是旧式农民,由于一家一户的生活方式,受小农经济的制约,在农民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上就必然表现出,落后保守,不求上进,只顾个人富,不管他人富等小农意识;而在新社会,我国农业是社会主义农业,我国农民是新型的农民,已不同于旧社会的旧式农民,所以我们讲社会主义农民道德,就要进一步克服过去个体农民自私自利、狭隘保守、愚昧无知、不思上进等思想,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出发,允许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坚持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二、在封建社会,由于农民阶级所处的经济地位极端低下,旧的农民道德不能脱离封建等级制度而独立存在,而要受到封建地主阶级道德的束缚和影响,因此就必然具有封建的性质和某些旧的落后的东西;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受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民主性质所决定,社会主义农民道德就必然具有新的性质和新的内容,这就是以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指导自己的言行,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反对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不义行为,这就是社会主义时期农民道德与旧社会农民道德的又一重要区别。
社会主义农民道德规范 ①热爱农业,以农为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要依靠我国的亿万农民。正因为如此,农民受到了社会的尊重,做一个新时代的农民是十分光荣的,值得自豪的。
我国农民,世世代代劳动、生息、繁衍在农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他们深知万物土中生,地是无价宝,十分热爱土地,热爱农业劳动。他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对家乡山川林木深有感情。他们依靠劳动的双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终年劳动,为全社会生产粮食和农副产品,支援社会主义建设。热爱农业,以农为荣,是我国社会主义农民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国广大农民在党的长期教育和四化建设的鼓舞下,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和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表现出了新时期农民新的道德风貌。
当然,现在我国城乡还有差别;农村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较之城市要差一些,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发展生产,由穷变富,创造宏伟业绩,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
②勤劳节俭,艰苦奋斗。长期的生产劳动,使农民形成了热爱劳动,崇尚节俭的优良品德。他们深深懂得,盘中之餐,粒粒辛苦,来之不易。我国农民历来有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精打细算、不乱花一分钱的良好道德。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农民还要发扬勤劳节俭、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我们国家底子薄,人口多,教育、科学、文化都比较落后,人们生活的改善还不能太快,必须顾全大局。要提倡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道德准则。为了尽快实现四个现代化,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就需要我们把生产所得到的财富,除了一部分用于改善生活之外,更多的要用于扩大再生产,以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再说,建设社会主义,要有长远打算,丰年不忘灾年,不能鼠目寸光,只顾当前利益。北宋大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曾说过: “揭泽而渔,明年尚有鱼乎?”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所以说,勤俭持家,勤俭建国,这不仅是个道德问题,而且也是我们党历来倡导的方针、政策。
③团结互助,共同富裕。团结互助,扶困济贫,相互关心,患难相助,历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在旧社会,天灾连绵,人祸不断,然而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彼此关照,相互帮助,一人有事,众人相帮。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通过互助组、合作社逐步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狭隘心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密切了。人口多,劳动力少的困难户、老弱病残的农民得到了一定的照顾。现在,在我国广大农村,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团结互助,扶困济贫,救人之危,助人为乐的精神进一步得到发扬。在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许多先富的农民,不仅在生产上做出了榜样,而且继续发扬团结互助、扶困济贫的光荣传统。他们不光自己致富,还向国家多做贡献。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是符合农民道德的。其中有些人热心帮助集体和他人开辟致富门路,无保留地传授自己致富的经验和经营技术,慷慨地把自己的部分劳动所得扶助困难户。还有些人兴办文教、卫生、交通为公共福利事业。他们的身上闪烁着社会主义道德的光辉。作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农民,应继续发扬团结互助、助人为乐的风格,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④学习科学,掌握技术。在我国农村,农业正在向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转变,商品生产要求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要求生产者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通信息。掌握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不仅关系到每个农民劳动致富的问题,而且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涉及到如何处理个人、个体与国家的关系,这里面就有个道德问题。
现代科学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本世纪60至70年代,自然科学的新发现、新发明,就超过了以往两千年的总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目前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60%以上是靠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新兴产业百分之百是靠科学技术带来的。我国农民为了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宏伟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尽快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就成了当务之急。科学技术是人们实践的科学总结。科学技术一旦和农民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就会产生新的生产力,开阔农民的视野,提高他们的道德境界,使他们清醒地看到农业的前途和自己的长远利益,把国家的四化建设和自己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
⑤批判旧道德,树立新风尚。我国农民长期受封建道德的影响,虽然经过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洗礼,农民中封建道德的影响已不同程度的削弱了,但封建道德有农村残留很多,批判旧道德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例如在婚姻家庭问题上应批判旧道德,树立社会主义的新风尚。在我国广大的农村,旧的伦理观念、陈规陋习还较为普遍的存在着,如买卖包办婚姻、重男轻女、不愿意赡养老人以及封建的“家长制”、“一言堂”等等现象是极为严重的。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应大力提倡和宣传社会主义的婚姻家庭道德观,用社会主义道德抵制旧道德的影响,肃清其流毒和危害,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合八字”、男要嫁妆、女要聘礼等旧的道德观念和习惯势力。在生育问题上,破除重男轻女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伦理观念以及“多子多福”、“多子先富”的传统思想,自觉搞好计划生育。在家庭生活中,要提倡夫妻相爱,婆媳互敬,姑嫂妯娌互谅,兄弟姊妹互尊,民主理家,和睦相处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3015141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6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6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