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企业文化与道德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15日 阅读:108 评论:0

企业管理与企业伦理学相关联的一个方面,主要涉及企业道德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为实现生产经营目标而形成并影响职工思想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①企业经营哲学,即企业生产经营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诸如社会责任感、效益观念、系统观念、时间观念、竞争观念、动态观念等等。②价值观念,即企业领导者和职工追求的最大目标以及据以判断事物优劣的标准。③企业精神,指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反映企业宗旨和职工意愿的、具有激发工作热情和创造性功能的一种意识和活力,诸如创造、创新、求实、民主等等。④道德规范,即调节企业之间、企业同职工以及职工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⑤生活方式,即企业日常生活中的惯例、常规、行为模式、礼仪。⑥文化网络,指企业文化运载工具。企业文化是与企业一定物质生产相联系的、独特的精神文化,是企业内骤力、创造力、辐射力、吸引力的源泉,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企业文化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已经开始萌芽。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倡导的“松下精神”和“松下经营哲学”是企业文化的最早表现形式之一。然而,“企业文化”这个词直到80年代初期,才首先出现在美国的书报杂志上。美国对企业文化的探讨始于70年代末期,起因是美国企业界对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奥秘的探索。战后日本国民经济飞速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日本的崛起震动了美国企业界。美国学者、企业家发现:尽管日本在50年代开始从美国引进现代管理方法,却形成了与美国有很大差异的管理模式。日本获得成功的秘诀是日本传统精神与西方管理技术的成功结合。例如:实行长期或终身雇佣制;对员工实行长期考核和逐步提升制;培养适应各种环境的多专多能人才;既严格现代科学技术的控制手段,又注重对人的潜能进行有效的启发诱导;采取集体研讨与个人负责制相结合的决策方式;树立员工平等的观念,在整体利益的指导下,以自我控制代替等级指挥,等等。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美国企业的落后,不在于它的科学技术和具体管理方法的落后,而在于企业文化的落后。就是说,美国企业管理只注重管理中的“物”的因素,忽视了管理中的“人”的因素,导致了美国的企业员工缺乏日本企业员工的那种热心企业、顽强工作的精神。美国学者、企业家在美、日企业文化的比较研究中,抛弃了“人并非生产力中关键因素”的传统观念,为建构美国新型企业文化理论提出了许多颇有启发性的见解。他们一般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包括理想、信念、价值观、礼仪、最高目标、行为规范等内容的复合体;企业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美国学者、企业家所创建的企业文化理论,虽然还不尽完善,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由于它冲破了旧管理论管理的老框框,跳出了只注重研究具体管理方法的管理模式,站在“企业文化”的高度来研究管理,从而把企业管理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伴随这一研究过程,涌现出一批探讨企业文化的代表性著作,如:《日本企业管理艺术》、《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寻求优势》、《未来的企业》、《公司文化》、《追求卓越》、《公司文化的管理》、《美国企业精神》等等。

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各自的历史和现状不同,各个企业所形成的企业文化的内涵与模式也就不尽相同。但是,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自己共同的特征。第一,时代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下进行的,因此,特定的企业文化总是受该时代、该社会、该民族的科学技术、思维方式、道德、法律、教育水平以及风俗习惯的制约。所以,一定的企业文化是一定时代、一定社会、一定民族文化的折射、缩影。第二,潜移性。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它与企业的历史、类型、性质、规模、人员素质结构相联系,是企业在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风格和精神面貌的反映。因此,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企业文化,不是靠强制手段形成的,而是靠企业内部文化气氛的长期熏陶形成的。它潜移默化地作用于职工的心灵,制约和影响职工的行为方式。第三,稳定性。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的诞生而诞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但是,一个企业的共同理想、共同信念、共同行为方式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长期作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拓展,作用于职工素质的提高。第三,可塑性。企业文化以具有高度独立性的经济实体为基础,以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为目的,必须根据多变的市场形势,及时变革企业文化中的那些与客观形势不相适应的价值观、发展战略等等。因而,企业文化的适应能力和转换能力比较强,它能够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较快地改变自身,完善自身。

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内聚、激励、结束和辐射的功能。企业文化集中反映了一个企业广大职工的共同理想、共同追求、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利益,它对本企业的所有职工都具有一种内在的感召力。这种内在的感召力把全体职工的注意力、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企业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粘合剂”。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作用于职工思想的共同利益观和行为规范,使所有职工产生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把全体职工凝聚在一起。企业文化强调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强调企业生产经营中要关心人、尊重人、信任人,创造出一种和谐的企业文化环境。每个职工所做的贡献,都会受到同事的鼓励和领导的赞赏,使人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对每个职工都起着心理上和行为上的约束作用,使每个职工自觉遵守企业纪律,维护企业利益。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不但会对本企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也会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它能够培养良好的社会心理,促进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观念的更新。总而言之,企业文化构成强大的企业活力基础,对于调动职工劳动积极性,提高职工素质,深化企业改革都有深刻的影响和巨大推动作用。

企业文化与企业道德关系密切。它们二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它们的不同在于:企业道德是职工在企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企业文化则是职工的共同信念、行为准则、道德意识、工人阶级主人翁思想汇聚而成的群体意识。企业文化的外延比企业道德广博,企业文化的内涵也比企业道德丰富,它是企业职工道德水准、文化技术程度、价值观念、精神境界的综合反映和标志。企业道德是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的;而企业文化所体现的原则是理想、信念、道德和主人翁思想。企业道德着眼于培养企业职工的职业情感、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规范;企业文化的着眼点是提高职工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职工的群体意识,形成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企业道德与企业的经济目标不直接相联,而一切企业文化的宗旨都与企业利润密切相联关。不仅如此,企业文化与企业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从本质上看,企业文化与企业道德是一致的。它们都强调从精神的意义上,用观念的力量来武装企业内部的所有成员,并在完善企业职工的素质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企业文化对企业道德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企业文化的建设为企业职工道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途径,即系统的方法和实践的道路。企业文化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它从企业的经营目标、管理体制、培训制度、人际关系、行为规范各个方面影响和教育职工,从而使企业职工把自身与企业的生存联系起来,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融汇于企业之中。另一方面,企业道德也不是消极地、被动地适应企业文化,它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同样起重要作用。企业职工道德风貌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企业职工道德教育是培育企业文化的途径之一。企业道德的集体主义原则,要求正确处理个人与企业、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甚至牺牲个人的利益,保全集体利益,这恰好铸造了企业的群体意识,促进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企业职工道德教育还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具有导向作用,有利于企业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达到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3015138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