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诺贝尔的科技道德思想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15日 阅读:118 评论:0

A.B.诺贝尔(Alfred BernhardNobel,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1833年生于斯德哥尔摩的一个热衷于化学研究的家庭。8岁时在当地上小学,一年后退学。9岁随父乔居俄国,从家庭教师学习。15岁起先后在意大利、英国、法国求学,1856年去美国学习机械,后回到其父在俄国圣彼得堡所办的工厂工作。1859年回到瑞典,开始研究炸药。1862年5、6月,第一次爆炸成功。翌年10月,因发明“诺贝尔引燃器”(即雷管)而在瑞典获得炸药发爆剂的发明专利权。1864年,成功地解决了用雷酸汞来引爆硝化甘油的问题,并获得了此项发明的专利权。同年9月,他在实验室进行试验,不料炸药大爆炸、弟弟和另外四名助手,当场被夺去了生命,父亲的身心因此也受到极大的摧残。面对实验工作中的不幸及来自各方面的责难,他毫不灰心,决心把实验进行下去。在政府明令禁止他在陆地上搞实验的情况下,他雇来一只平底船,把实验室建于船上,在马拉伦湖中进行实验。经过几百次试验,他终于发明了三硝基甘油和硅藻士混合的安全性炸药。从此,他的炸药在全世界取得了信誉,并很快在英国、德国、法国获得专利权,被广泛用于开矿、筑路等工程中。1875年又发明了无烟火药。除了炸药外,诺贝尔一生还有许多发明,他总共获得255项专利权,仅在英国就有120多项。

在科学道德方面,诺贝尔认为科学研究应当为社会、为人类造福,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的发展应当奋不顾身,勇于坚持真理。科学活动是幸福之源,它使人类一切都美化了,使我们免除了不必要的忧患和烦恼。“思想能创造新的生命,使我们乐于担负起奋斗的重任。”在谈到金钱问题时,诺贝尔指出,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够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讲到有儿女的人,如果除去留给必需的教育费用,再传给更多的财产,我认为那是错误的,这样不过是鼓励懒惰,使他不能发展个人的独立生活和才干。诺贝尔本人很少考虑个人的功名利禄问题,他终生未婚,把全部精力贡献给了崇高的科学事业。由于对炸药的研究而成为巨富,但他一生珍惜的不是金钱而是对于科学的贡献。在临终前立下遗嘱,将财产的一部分共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以及和平事业五种奖金。遵照他的遗嘱设立的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奖金,成为举世公认的科学成就的最高奖赏。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3015136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