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孟子官德思想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15日 阅读:115 评论:0

孟子有关官吏道德问题的观点和论述。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儒家承先启后的人物,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地主阶级的伦理学家。名轲,邹(今山东省邹县)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孟子以其仁政学说游说诸侯,受到当时许多国君的优礼。《孟子》一书是关于孟子言行的记录,是封建士大夫和知识分子乃至民间童蒙必读之书,有极丰富的官德思想。

孟子提出关于君臣关系的道德原则。他认为臣固然要服从国君的命令,为国君服务,但臣也有自己的权利。所以“事君之义”是下级对上级并非唯命是听,而是劝君为善为忠(《孟子·滕文公上》),谏君过为美德(《孟子·离娄上》)。因此,异姓之卿可以“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贵戚之卿甚至谏君之过后, “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孟子·万章上》)即对不行仁义的暴君可以夺其权位,也是符合道德的。他还认为,君与臣应该是相互尊重的关系。臣固然要散君,但君首先要敬臣。“君之视臣如犬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在孟子看来,“君臣之义”是相对的,不只是下级服从上级,也包括上级尊重下级。在君民关系上,他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系统地发展了古代民本思想的传统,把民的问题看得比君的问题还重要,认为“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孟子·离娄上》)

孟子还提出“仁政”作为为官从政者最高的道德标准。当国君把爱自己亲属之心推广到爱天下之人民就是仁政。只有推行仁政,才能保四海。在孟子看来,作为官者,也应是一个“仁者”。“仁政”论的中心内容是要统治者关心人民疾苦,包括“制民之产”,使百姓“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年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还指出官吏道德修养的要求。他认为为官者,担负着天下重大的责任,因此要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把自己修养成为有高尚德性的人,才能担负起历史给予的大任。他主张要把自己锻炼、修养成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3015134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孟德斯鸠官德思想
下一篇:迷信职业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