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控制论与社会道德调节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15日 阅读:107 评论:0

控制论的创立影响和作用于社会道德调节,使人们运用控制论的眼光来看待和处置社会道德,大大强化了社会道德的调控职能。

控制论是研究动物和机器中的控制和通讯的理论,主要创始人为美国数学家N·维纳。控制论一词源于希腊文Kubernetes,原意为掌舵术,柏拉图曾用它表示管理国家的艺术。1947年维纳沿用这个词表示其所创立的理论。40多年来,控制论经历了三代发展,第一代为经典控制论,第二代为现代控制论,第三为当代大系统控制论。大系统控制论目前正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研究精细的人脑神经系统,形成了神经控制论、心理控制论和智能控制论;二是研究巨大的社会系统,形成了经济控制论、管理控制论和社会控制论。控制论横跨技术、生物、社会和思维等领域,体现了现代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也改变了自R·笛卡尔以来的以单因素分析为主的传统思维方式,代之以多因素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系统思维方式。控制论产生以来,在科学研究、劳动生产、经济管理、战略决策以及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对人类的道德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社会行为控制与道德机制 社会控制论认为,人类社会是作为一个大系统而存在的,在这个庞大但又有层次结构的系统中,人们的交往和行为有规律的社会现象出现的。社会系统同样具有信息传递和反馈调节的功能。W·R·艾什比指出,社会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非线性的,甚至是几十几百个因素同时起作用,需要用具有大量变数的非线性系统控制论理论进行研究。因此来自内部的对人的行为的宏观控制,是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G·克劳斯认为,在社会这个比电子计算机还要复杂的系统中,最有趣味的莫过于人与人关系本身的控制论。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中,我们看到的反馈系统,多得几乎不可穷尽,它们都是以动态相互作用为基础的。个人与集体、家庭成员与家庭的关系,都呈现动态互构之状。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中,有产生稳定性的调节机制,也有信息交换与信息反馈。

道德是社会控制系统中一个十 分重要的因素,它通过一整套反映集体经验和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把个人同一定的社会整体联系起来,并深刻影响社会生活。但是,道德的这种作用并不能自动发生,而是须以道德准则为基础,借助一系列评价教育手段而形成的合力,经过复杂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变换过程来加以调节控制而实现的。道德调节以人们的自觉性为前提,通过指导、教育、激励等方式,把一定的道德原则转化为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而起作用。以一定的道德原则为指导形成的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个体行为控制的道德机制的基本表现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对人们行为的调节控制是通过评价(包括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和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这种方式而实现的。评价和教育可以通过赞许和谴责来确定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的准则和要求,它使准则性的命令同当前的处境和行为动机直接结合起来。可见,行为控制的道德机制的核心内容是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性命令。

信息反馈与社会道德调节 信息反馈是控制论的基本概念。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是怎样使自己适应各种客观变化,怎样去分析、判断客观对象以致作出决策和处理的呢?这就需要信息反馈。控制论表明,没有信息,就不可能有反馈,不可能有控制。信息是控制系统与受控系统的中介。离开控制系统与受控系统的控制关系,就谈不到信息的利用。人的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看它是否达到预定目标。反馈是控制系统的一种方法,即将系统的以往操作结果再送入到系统中去。反馈有正反馈和负反馈之分,负反馈保持系统的稳定性,抑制系统的变化;正反馈则使系统趋于不稳定,促进系统的变化。控制论系统大多存在正负两种反馈,两者是对立的统一。在社会生活的复杂系统中,管理系统是以负反馈为主的控制系统。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作为系统的企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管理者相当于控制器,他发出指令是为了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为了达到目标,就需要通过反复的信息反馈这样的手段,根据得到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行合适的调节,从而达到有效的控制。

在道德系统中,同样存在着正负两种反馈。负反馈维持道德关系的稳定,侧重于对社会成员的行为约束与规范;正反馈打破旧的道德关系,渴求新的道德关系,侧重于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激励与褒奖。在现实的道德生活中,这两种反馈常常是既对立又统一,约束以激励为目的,激励以约束为手段。离开了社会整体利益的维系和发展,也就难以真正满足和实现个人利益;相反,不能满足个人正当利益的要求,社会整体利益也就会受到损伤。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3015130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