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韩愈的教育伦理思想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15日 阅读:125 评论:0

韩愈(768——824)中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字退之,邓州南阳(今湖南邓县)人,祖居昌黎,又称昌黎先生。韩愈少年刻苦攻读,博览经史百家之书,25岁中进士。后来做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韩愈刚正忠义,境遇坎坷。他十分重视教育,为整顿唐代中央教育做了不少工作,他积极从事教育活动。凡经过他指教过的人,都自称“韩门弟子”。他的著作由他的弟子李汉编为《昌黎先生集》,朱熹撰《韩文考异》十卷。韩愈把教育的作用同性品三联系起来。他认为“性”是“道”的体现,包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教。和“性”紧密相关的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他认为“性”和“情”都是先天的,“性也者,与生俱来也;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性和情都分为不同的三品,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对具有不同品级性的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上品之人,则“就学而愈明”;对于中品之人,则“可导而上下”;对于下品之人,则使其“畏成而寡罪”,只能用刑法来制服。他主张“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

韩愈的教育伦理思想:①传道、授业、解惑。韩愈认为这是教师的三项职责。三者之中,“传道”应居首要地位,解惑是授业的起点,授业的最终目的在于传授伦理大道。韩愈认为师生之间应以师为中心,以道和业为准绳,谁在道和业上有疑难,谁应从师而学。②圣人无常师。韩愈认为谁先懂得道和业,谁就可以为人师。强调能者为师,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由此韩愈要求当教师的可以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韩愈对孔子提出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在重道观念中强调了师生平等的关系,把《学记》中“教学相”的思想推进到师生关系之中,这是一种具有民主思想的见解。③业精于勤,行成于思。韩愈要求教师,一方面认真传道、授业、解惑,另一方面必须让学生懂得“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道理。作为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在学业上达到“精”,在品德修养上要达到“成”,必须使学生要在“勤”和“思”上下功夫。防止嬉游终日,不知勤奋用功,学业荒废;防止随心所欲,不认真思考,不检点行为,德行堕落。④因材施教。韩愈在教育方法上也继承了儒家学者的思想,主张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他在《进学解》中,引用各种木材的比喻,来说明人的本能的各不相同,如果教师能象工匠一样,各因其材而施教,就可以为社会造就出许多有用的人才。教师要有“因材施教”的本领,首先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并能识别出“材”的不同。⑤“抗彦而为师”。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指出:孟子曾说过,人的毛病,在喜欢做人家的老师。从魏晋以后,人们都不重视老师。现在没听说有愿当老师的;有了,大家就讥笑他,以为是疯子。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不怕人家的嘲笑和侮辱,发表《师说》,板着面孔要当老师,因此韩愈得了个“疯子”的外号。韩愈所以“抗彦而为师”,不是他“好为人师”,而是出于他“以师自任”的思想,不愿随俗沉浮,倡师道以移风易俗。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3015123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