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当代外国企业职业道德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15日 阅读:115 评论:0

指本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东欧国家及其他国家在企业职业道德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状况,它反映着当代外国企业职业道德发展的水平和总体面貌,是当代外国职业伦理学的重要体现。介绍和研究当代外国企业职业道德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对于我们发展和完善企业职业道德具有重大的意义。

美国的企业道德 美国是现代工艺高度发展的国家,各种各类企业兴旺发达,对企业职业道德的研究历史悠久,且全面深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美国是由欧洲为主的移民所建立的国家,没有经历过封建制度,等级、门第观念淡薄,崇尚冒险精神,个人能力和变动性。在美国,人们只要能够寻找到发挥社会作用的职业,就可以生存下去。如果经济上取得了成功,就会被赋予极高的社会地位。因此,美国企业家靠强大的经济功能和丰裕的财富而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并由此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充分发展。一直到本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基本上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企业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但同时也出现了工人工作和生活质量下降,环境状况恶化,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种种社会弊病,企业生产率和效益的增长停滞,引起了美国学者的忧虑。特别是近十年来,日本工业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效益有了大幅度提高,在工作质量指标上大大超过美国和西欧的许多竞争对手,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80年代初,日本工业在生产效率,开发新技术以及产量质量方面的竞争能力,跃居资本主义各国的首位。日本的崛起震动了美国学者和企业界。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美国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考察现代企业的特征。他们发现,现代企业经营发生了如下的转变:①企业经营战略的转变。西方企业界长期奉行斯密的自由经营论思想,把攫取最大的利润作为企业经营的唯一目标,因此,传统企业把短期利润扩大化作为企业的利润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公司评价管理效率的主要标准,为短期内(主要是一年内)投入资本的最大利润率。现代企业的经营目标则是多元的,既有经济性目标,又有非经济性目标。企业由短期利润极大化转向长期利润极大化和销售额极大化的经营目标,即通过开发新产品,不断更新产品品种以扩大市场份额。②评价企业标准的转变。进入60年代以后,人们评价企业的标准发生了变化,由单纯注重技术转向同时注重人的因素,由企业优先转到是否受到消费者拥护,由地区社会的开发转到消除公害、追究公害的企业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分野。③对生产力要素的认识转变。传统企业认为“人并非生产力中关键要素”,现代企业则提出了“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的观念。企业的发展与竞争取决两个要素潜力的状况;一是物质生产力,包括企业规模、技术水平;二是劳动者生产力,包括劳动者的技能、热情、主动性等。正是由于对人的要素的忽视,给企业发展带来致命伤。因此,现代企业管理的重点不再是具体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而是协调消费者、雇员、股东、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自80年代以来,美国开展了对企业文化的研究与重塑实践运动,着重探索企业文化对企业生产率、企业效率以及企业企业市场地位等方面的影响,探讨适应新经济形势的企业价值准则。这是对美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整体探讨,也是对其中成功的企业优秀文化的一次挖掘,目的在于建立新的企业价值观体系,塑造新的企业文化,以增加企业活力。在这一实践运动中,企业职业道德得到深入研究和弘扬。

美国一些优秀企业的经营宗旨代表了美国企业职业道德的最高水平,综合这些企业的工作道德,可以看到,当代美国企业职业道德一般规范包括:①一切为了顾客。企业是消费者的购买代理人,要满足顾客对商品和服务的需要的期望。首先是尊重顾客。要向顾客提供他们确实需要而又有持久价值的优良产品,真诚地关心顾客,恰当而有效率地解决顾客的困难,与顾客建立长期的买卖关系。其次,要做到对顾客负责。从设计开始,必须保证产品有优良的性能。在加工生产中,必须保证产品有合理的成本和出色的工艺。在产品销售以前和销售以后提供持久的、不出故障的服务。第三,对技术精益求精。要提供各种优质产品并在市场中占据卓越的竞争地位,以保证向顾客推荐的产品能最好地满足顾客全面的长期的需要。②承担社会义务。改进社会不是少数人的工作,而是所有人都应分担的职责。企业要尊重对社会所承担的义务,成为经营所在的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个社区的一项经济、智力和社会财富。首先,要改进企业生活于其中的环境。要建立一些对经营所在地有吸引力并和谐相处的工厂和事务所,要解决经营所在地的交通和污染问题,要从资金、时间等方面支援经营所在地的建设。其次,企业要帮助经营所在地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包括尽力向具有广泛不同背景的人们提供有价值的就业机会,使企业成为它经营所在的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个社区的好的团体公民。第三,各个雇员要坚持伦理和社会责任的高标准,表现出高度的正直和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涉及公司的所有决策和行动中避免利益的冲突。③使雇员获得成功。企业的目标是命名每个人能在实现企业利益的同时满足其自我利益的目标。因此,企业要向雇员提供个人的和职业的发展。第一,向全体雇员提供机会,使他们能通过教育、训练和工作经验充分发挥其潜力。第二,在职位和责任方面,向雇员提供与他们的经过考验的工作成绩相符合的提升机会。第三,鼓励雇员发挥主动性和做出贡献,并促进信任、创造性和经济安全,对于工作成绩优良者给予优良的报酬。④和谐融洽的整体。企业的员工在一个丰富的基本联系的网络中结合在一起,企业与员工是一体的,员工在这个群体中得到自我完善,因此,企业应该成为和谐融洽的整体。第一,每个员工都对整体的、协作的行动负有义务。企业要吸收员工参与企业决策,使企业目标和宗旨成为全体员工自觉承担的长期义务,保证高度的纪律性和辛勤的工作态度。第二,企业内部要形成平等和信任的气氛。企业是由平等的人组成的社团,大家互相合作以达到共同的目标。它不是仅仅依靠等级制度以及对工作的监视,而且同时也依赖责任感和信任。所以,每个人都要了解别人并被别人所了解,要尊重对方的个人尊严和个人自由,建立友谊。要对下级和同事给予广泛的关切和信任,坦率交换意见,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向于无拘无束。第三,管理人员要受过良好训练,思想健康,工作勤奋和诚实,并能做到有远见、公正、业务敏锐。管理人员要接受一种平等的理想,自觉把自己看作普通人,把下属看作是平等的人、完整的人,使企业成为亲密的、友好的、富有人情的工作场所。⑤保障股东利益。企业要向股东提供有吸引力的财务收益。与同类行业中最好的相比,要使股东在投资收益方面占据首位。要向股东提供不断增长的作为流动收益的每股股息。要向股东提供与收益增长相一致的长期的股票价值的不断增长。要在收益率、每股增长率方面达到财务工作成绩的标准。

当代美国企业道德有了长足的发展,注入了崭新的内容。但是,企业归私人所有的现实使得企业道德带有明显的局限性。首先,保障股东的最大利益是企业经营的基本原则,这使得管理人员有股东集团和其他利益集团之间处于进退两难的窘境。因而,企业实际承担的社会责任是极为有限的。其次,由于现代工业的高度发展,美国出现了买方市场,迫使企业不得不尊重消费者权益和社会公益。履行道德不过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一旦短缺经济出现,企业就会全然不顾道德约束,变成放荡不羁的经济动物。第三,以构建企业文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刚刚诞生,还没有作为一种全新的统一理论被普遍接受。因而,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对企业目标的重新确定和对企业性质的全新理解。到目前为止,这种企业道德还具有典型的理想特征,与现实存在较大的差距,其具体实施陷入困境。第四,企业与工人的一体化结构,仅只是理论上的设想,难于真正实现。所以,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很难得到充分发挥,那种与企业共兴衰的价值观念也十分淡薄,仅仅停留在思想家的口头宣言中。

日本的企业道德 日本借鉴西方的企业管理思想,同时渗透本民族的文化特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道德。

日本企业的社会文化背景 日本全民属同一个民族,通用同一种语言,沿袭共同的风俗习惯,且具有典型农耕民族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首先表现为“集团内部的互助合作”,即“家族主义”。农耕作业,从播种到收获,凭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家族成员必须通力合作,这使得他们逐渐养成了相互协作的习惯,重视集体,把个人的地位及其升迁与群体联系起来,培养集团内部的互助合作。其次,这种文化传统表现为“稳定性”,即“乡土性”。农耕民族以土地为中心,从事稳定而有规律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活动,因而养成比较稳定的生活习惯和不喜欢外出冒险的风气。第三,这种文化传统表现为“勤勉精神”。农耕民族以人为耕作为主,劳动生产率低下,必须辛勤劳作,才能维系生存。此外,日本民族极度缺乏自然资源,人就是财富,只有培养和开启民智,才能够追求卓越。所以,日本重视作为本体的人的潜力充分实现。由此,培养了日本民族的勤勉精神。

日本企业在民族文化传统的熏陶下,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①在日本,企业经营从一开始就被视为国事,社会地位较高。因此,日本企业界人士,比较重视社会责任。相反,把企业完全当作私人盈利组织的意识显得不足。②日本企业中,员工对其所属公司具有很强的归属感和忠诚心,他们习惯于终身雇佣制。③日本企业在利益分配上比较注重企业的积累,积极进行设备更新和科研开发,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企业的发展和利润率的上升,同时改善职工福利保健。④日本企业重视群体内的配合,强调员工之间的相互适应、相互协作,从而在复合技术的开发领域中占有较大优势。⑤日本企业在决策方法上注重上下级之间正式和非正式的意见交流,按照自下而上的程序,经过集体讨论进行决策,决策周期虽长,但贯彻决策迅速。⑥日本企业与个人是一种家族或契约关系。企业是一个共同体,个人是这个共同体中的一员。企业组织以集团为单位,职务规范线条粗,个人权限和责任划分不明确,职务标准化意识弱,强调相互协调,主动工作及培养多面手。⑦日本企业在管理目标上不十分注重资本利润率、税后利润和股票收益率等收益目标。相反,关心销售额、市场占有率、新产品增长率等增长目标。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当代日本企业劳资双方的关系得到缓解。工会认为,劳资关系既包含有两者之间的利害冲突,也包含有两者之间利益一致的方面。这样,劳资之间的协商得到了发展。工人放弃了政治斗争,转向经济发展的新任务。在广泛联系和信赖的基础上,劳资双方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和谐一致,由对抗走向合作。在这样的政治文化氛围中,企业道德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松下集团的“产业报国精神”、“光明正大精神”、“团结一致精神”、“力争向上精神”、“礼貌谦让精神”、“顺应形势精神”、“感恩报德精神”,正是当代日本企业道德的精髓。概括起来,日本企业道德规范主要包括:①企业是社会的公器。第一,企业的生存与社会息息相关。企业的发展需要资金,资金取之于社会,因此,企业唯有得到社会的承认,才能从社会获得利益。如果企业不受社会的欢迎,就不能期望从社会得到报酬。所以,企业必须树立与社会共存共荣的思想。第二,企业的基本使命在于为社会服务。为了促使企业能够合理经营,利益的确不可或缺。但是,追求利益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企业的最终目的在于创造日益丰富的产品,提高社会公众的生活水准。完成这项最基本的使命,利益才能显现出它的重要性。经营企业不是私人的事,而是公众的事,企业是社会的公器。第三,企业要与协作单位共存共荣。只有整个社会发展了,自己的企业才能兴旺。因此,企业要盈利,也要照顾协作单位的利益。企业在大量吸收别人的优秀技术的同时,也要把自己的优秀技术传授给他人,在共存共荣中求得发展。②爱护团体,安心本职工作。第一,企业与个人是个“命运共同体”。由于企业吸收员工入股,实行长期雇佣制和以企业为主的福利事业,企业的发展和利润成为员工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源泉。企业增长,员工的收益随之增长。员工时刻意识到自己是团体的一个成员,个人与企业是个“命运共同体”,从而关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第二,企业是一个“伦理上一致的工业氏族”,企业成员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融合为一个整体,相互之间平等、信任、尊重,建立亲切的关系与和谐的气氛。第三,员工与企业要建立长期服务的关系,充分信赖企业,参与企业管理,把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幸福联系在一起,共同维护团体,以工作奉献社会。③严格质量,保证信誉。生产优质产品是企业高于一切的大前提。第一,严格质量管理,安装质量保险装置,不使不合格品进入下道工序,更不许出厂。向市场出售偷工减料的产品,是违反社会公德的,对企业来说,无异于自取灭亡。第二,诚实推销。在推销过程中,信用是最主要的。通过推销员个人的诚意和售出后对买主的服务工作树立信誉,保障企业的商品市场永不衰竭。④顾客第一,热心服务。第一,企业要及时了解顾客的需求,以“顾客代理人”的心情不断研制顾客所需要的新产品,争取产品“日新月异”。第二,根据消费者的心理和要求,从企业的经营方式、经营项目、店堂陈设,各方面满足顾客的需要和爱好。不论售前,还是售后,都诚心诚意为消费者服务,并不断听取消费者意见,改进服务质量。第三,价廉物美,优质低耗。企业赚取利润要适当,以吸引顾客。不能谋取暴利,侵犯消费者权益。⑤熟悉业务,精通技术。企业员工要勤奋刻苦,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技能。企业鼓励员工在实践中钻研业务,提出合理化建议,接受和采纳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生产技能和管理技能。⑥厉行节约,制止浪费。节俭是日本民族的美德,企业倡导勤俭节约、杜绝浪费。不仅注意消费上的节约,更注意生产环节上的节约,强调有效地利用劳动力,有效地利用原材料,有效地利用设备,有效地利用资金,把杜绝浪费看作是获取利润的源泉。

日本企业道德是企业选拔人材的重要依据,是企业培训和教育员工的重要内容,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企业道德归根结底是为了资方利益服务的,道德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而,利润原则,资本增殖的规律使得企业道德的实施陷入困境,罩上虚伪的面纱。在顾客第一,信誉至上的招牌下,以次充好,以假冒真,甚至在对外贸易中欺骗、坑害对方,不择手段地赚取超额利润的现象屡出不绝,暴露出资本主义企业道德利己主义的本质。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3015117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