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爱因斯坦的科技道德思想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15日 阅读:116 评论:0

爱因斯坦A. (Albert Einstein,1879——1955)美籍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始人。1879年生于德国乌尔姆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两岁时全家搬迁至慕尼黑。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工业大学,1901年入瑞士国籍,1902~1909年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任技术员。1908~1914年先后在伯尔尼、苏黎世和布拉格大学任教。1914~1933年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为免遭纳粹迫害,1933年流亡到美国,1940年加入美国国籍,1933~1945年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教授。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科学道德方面,爱因斯坦较为全面地论述了科学的价值和科技工作者的道德品质,强调了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爱因斯坦认为,科技工作者仅仅着眼于科学研究而不着眼于科技成果的应用,是有负于一个科技工作者的称号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科学家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真诚、谦恭、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把求真与求善结合起来。“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把它叫做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在爱因斯坦看来,真理只有同美德结合起来才有力量,科学家光有专业知识是远为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科学家的道德可以使他摆脱专业知识的狭隘性,更加关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自觉地把自己同社会整体联系起来,由此激发起献身科学的动力。“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已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我强调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时常为发觉自己占有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爱因斯坦本人是一个非常讲求科学道德的科学家,他严于律己,待人以诚,热爱人类,关心政治,曾不倦地为原子能和平利用而奔走呼吁。他为真理和正义奋斗了一生,为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3015112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