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中国)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山脚下,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前身清漪园。颐和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万平方米,水面约占3/4。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4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4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决定在瓮山一带动用巨额银两兴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4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在的清华园到香山长达20千米的皇家园林区。
清漪园1860年被焚毁,1886年,清政府挪用海军军费等款项重修,并于2年后改名颐和园,作为慈禧太后晚年的颐养之地。从此,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1898年,光绪帝曾在颐和园仁寿殿接见维新思想家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园中的玉澜堂;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颐和园再遭洗劫,1902年清政府又予重修;清朝末年,颐和园成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主要居住地,慈禧和光绪在这里坐朝听政、颁发谕旨、接见外宾。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占地2.97平方千米,园中有建筑物100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000余间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古树名木1600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颐和园景观
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3个区域: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以长廊沿线、后山、西区组成的广大区域,是供帝后们抒怀散志、休闲娱乐的苑园游览区。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巅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六桥,婀娜多姿,形态互异。烟波浩渺的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着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与前湖一水相通的苏州街,酒幌临风,店肆熙攘,仿佛置身于200多年前的皇家买卖街,谐趣园则曲水复廊,足谐其趣。在昆明湖湖畔岸边,还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铜牛,赏春观景的知春亭等景点建筑。
景区内最有特色的是长达728米的长廊,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还起到了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的作用,烘托出园林整体的美。另外还有西堤和堤上的桥、后湖景区全园的建筑中心佛香阁等都很有特色,在万寿山后边,还有一组仿西藏布达拉宫的建筑群,也称“小布达拉宫”。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国家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3013180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01主编
2022-12-25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2-12-24主编
2022-12-24主编
2022-12-24主编
2022-12-24主编
2022-12-31主编
2022-12-23主编
2023-01-02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