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织金洞(中国)》资料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2日 阅读:106 评论:0

织金洞(中国)

织金洞原名“打鸡洞”、“乾宏洞”、“织金天宫”,位于贵州织金县城东北面23千米官寨乡东街口。1980年4月,织金县人民政府组织的旅游资源勘察队发现此洞。织金洞囊括了当今世界溶洞中的各种沉积形态,它既是一座地下艺术宝库,又是一座岩溶博物馆。织金洞是我国著名的喀斯特风景名胜区,是1988年国务院审定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与红枫湖、龙宫、黄果树大瀑布三个国家级风景区共同形成旅游黄金环线。

织金洞

织金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域,地处我国乌江上游,系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地块隆升,河流下切溶蚀岩体而形成的高位旱溶洞。地质形成约50万年,经历了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晚更新世。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多变,使该洞具有多格局、多阶段、多类型发育充分的特点。

织金洞已开发的洞厅47个,洞厅最宽处173米,一般高50米~60米,最高达150米。洞内地形复杂,有40多种岩溶形态,有“岩溶博物馆”之称。洞外有地面岩溶、峡谷、溪流、瀑布等自然景观与布依、苗、彝族村寨。整个风景名胜区面积450平方千米,除织金洞景区外,有织金古城、裸结河峡谷、洪家渡景区。

织金洞石花斗奇

织金洞地处乌江源流之一的六冲河南岸,属于高位旱溶洞。洞中遍布石笋、石柱、石芽、钟旗等40多种堆积物,形成千姿百态的岩溶景观。洞道纵横交错,石峰四布,流水、间歇水塘、地下湖错置其间,被誉为“岩溶瑰宝”、“溶洞奇观”。

织金洞之所以被人们称为“溶洞之王”,在于它在世界溶洞中具有多项世界之最。如整个洞已开发部分就达35万平方米;洞内堆积物的多品类、高品位为世间少有;洞厅的最高、最宽跨度属于至极;神奇的银雨树,精巧的卷曲石举世罕见。

迎宾厅:长200余米。由于洞口阳光照射,厅内长满苔藓。厅顶有直径约10米的圆形天窗,阳光可直射洞底;窗沿串串滴落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撒下千千万万个金钱,称“圆光一洞天”,又名“落钱洞”。侧壁旁一小厅,中有一棵十余米高的钟乳石,形如核弹爆炸后冉冉升起的蘑菇云,名“蘑菇云厅”。厅内还有直径约四米的圆形水塘,站立塘边,可观看塘中如林石笋和洞窗倒影,名“影泉”。

讲经堂:长约200米,宽50米。因岩溶堆积物如罗汉讲经得名。中间有一面积300平方米的水潭,被钟乳石间隔为二,名“日月潭”,系全洞最低点,也是该洞最冷的地方。潭中岩溶物高20余米,底部周围10余米,形如三层宝塔,顶端坐一佛,如聚神讲经。东侧半圆形石台上众多罗汉齐集谛听,有的手捧经卷,有的托腮凝思,有的问讯于邻。洞壁如七色俱备的天然壁画,呈山峦、林海、田野诸景。潭北有陡坡,石径盘旋而上,伸手可触及顶板,左侧有九根石柱,直抵顶棚,形如蟠龙。

讲经堂

塔林洞,又称“金塔城”:金塔城内的塔林是织金洞内最大的景观,面积16000余平方米,有石塔100余座,呈金黄色,熠熠闪光,最高的达30余米,底部围20余米。群塔将景区分为11个厅堂,其间遍布石笋、石柱、石帷、钟旗,形态各异,气象万千。“蘑菇潭”潭水清澈,中有无数朵石蘑菇,影随波动;潭前石花成片。

万寿宫:远古时洞顶塌落的巨石堆积如山,称“万寿山”。后来山上又覆满岩溶堆积物。上有珍奇的“穴罐”,呈椭圆形。旁有“鸡血石”,晶莹绯红,酷似“孔雀开屏”。有三尊“寿星”,高10米~20米。洞顶和洞壁由黄、白、红、蓝、褐等颜色涂成,形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

著名作家冯牧曾经赞叹道:“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织金宫是国之瑰宝,天下奇观。它的各种造型无一不逼真,无一不形象。这种形象美构成了一个奇妙有趣的世界,充满了勃勃生机,令人精神舒畅。这正是织金洞的魅力所在。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3013165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