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善卷洞(中国)》资料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2日 阅读:123 评论:0

善卷洞(中国)

善卷洞与比利时的汉人洞、法国的里昂洞称为世界三大奇洞,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其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洞景巧夺天工,素有“万古灵迹”、“欲界仙都”之美誉。从古至今,胜景似绣,历代名贤雅士、文人墨客留下了一篇篇千古绝唱。

宜兴善卷洞位于江苏省宜兴城西南25千米的螺岩山中。全洞面积5000平方米,有上洞、中洞、下洞及水洞。善卷洞因其天然灵秀而美丽诱人,又因善卷景区的深厚文化背景而绚丽夺目。

中洞亦称前洞,在善卷洞的入口处。中洞口有一巨大的钟乳石,高7米多,称“砥柱峰”,又称“小须弥山”。中洞是个天然的大石厅,高大,深远,宽敞,壮丽。石厅两边是形似青狮、白象的巨石,故中洞又称“狮象大场”。“狮象大场”四字由丹阳吕凤子题写。岩壁上还镌有“伏虎须弥当洞口,青狮白象拥莲台”联句。

上洞称“云雾大场”,又称“云洞”。上洞景观丰富,有“倒影荷花”、“万古双梅”、“熊猫小居”等景点。“乌龙吐水”、“金鸟独立”景观则是当年海水冲刷的痕迹,为研究善卷洞的形成提供了佐证。上洞的奇妙之处在于“云口”,一巨大岩石阻隔了洞内对流的空气,造成了上洞与中洞的温差,所以上洞的温度常年保持在23℃左右。由于温度和水汽所至,上洞又云雾缭绕,观赏上洞如临天上人间、欲界仙都。

连接中洞与下洞的岩石中通道称之为“盘梯”,为当年人工开凿而成,全长105级。由于下洞水流冲泻声和游人嬉笑声、风声等折射上传,在通道的各层转弯处会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从上至下经“金鼓”、“风雷”、“万马”等门,游人仿佛置身于金鼓齐鸣、风雷交加、万马奔腾的境地。

下洞别有韵味。洞天相接,悬崖飞瀑直泻下洞,森林梯田,珍禽异兽,洞高宽畅,空气清新,一幅大自然的景观,增添了溶洞的秀色和灵气。

善卷洞

水洞即后洞,长约120米,水深4米多。水洞泛舟,“船在水中行,桨在天上撑”,曲折荡漾,天穹压顶,千奇百怪的天然造型,配上彩灯,如游水晶宫、地下长廊、天然博物馆,引你凝思妙想,又心旷神怡。水洞尽头,自然亮光中“豁然开朗”四个大字映入眼帘,游客顿时如朦胧中清醒过来,惊叹不已。

出水洞,周围有丰富淳厚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三国时期的“国山碑”、晋代的“祝英台琴剑之冢碑”、唐代的“碧鲜庵碑”;有始建于南齐的千年古刹善卷寺古景观;有先人为纪念唐司空李、宋相李纲、宋大学士李曾伯三人先后在善卷寺求学攻读,后又都为修建善卷寺、开发善卷洞作过贡献而建的“三生堂”;有梁祝墓、李、李曾伯墓和善卷洞重新修缮者储南强先生墓;有名目繁多的观赏植物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树种等。据史书记载,民间传说中祝英台出生在善卷洞,梁山伯、祝英台曾生活、读书在善卷。现善卷洞周围仍有英台阁、祝陵村等梁祝故事中“十八相送”的遗址。近几年,当地政府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恢复了善权寺圆通阁、设立了梁祝文化陈列馆等,增加了善卷洞的看点,丰富了善卷洞的文化。

祝英台琴剑之冢碑

关于善卷洞的发现,民间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相传舜要将天下让善卷治理。善卷答道:“余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于是善卷就不远万里之遥,来到了江南宜兴这处荒山石洞中隐居,后人为了纪念这位贤人,便把这个洞命名为善卷洞。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3013163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