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百科

《焦山》资料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2日 阅读:135 评论:0

焦山

焦山位于江苏镇江市东北,与南岸象山对峙,是“京口三山”名胜之一。山高70.7米,周约2000余米。因东汉焦光隐居山中而得名。又因满山苍松翠竹,宛如碧玉浮江,故又名浮玉山。山东北有二小山雄峙,名松寥山和夷山,古人称为海门。

焦山如中流砥柱耸立于长江滚滚白浪之中,气势雄伟,自古以来即为游览胜地。山中有六朝柏、宋槐、明银杏等珍贵古树。名胜古迹有吸江楼日出、华严阁月色、壮观亭夕照、观澜阁听涛、别峰庵板桥读书处、三诏古洞等。焦山山峰高耸,天堑幽深,怪石嶙峋,花卉争妍,香色迎人,很堪观赏。每逢秋月,艳红的枫树、盛开的菊花,吸引着四方游客,赢得诗人“焦山秋意浓,丹黄叶不同。霜枫盛春花,古刹展新容”的赞美。1953年,园林局在山麓地带新辟了焦山公园,园内设有假山、水池、曲桥、渡亭、花房、果园、苗圃、菊坛、松径、竹丛等美化基地,使焦山更加秀媚多姿,生机勃勃,苍翠欲滴。加至江面上帆船点点,龙舟竞驶,汽笛争鸣,飞天翱翔,名鱼跃水,俊鹘摩空,凫雁浮江,点缀其间,美不胜收。

焦山的寺庙、楼阁等名胜古迹颇具特色,大多掩映在山荫丛中,故有“山裹寺”之谚。

定慧寺原名普济庵,始建于东汉兴平年间,宋名普济禅寺,元易名焦山寺,清初康熙帝南巡时赐名定慧寺。建筑宏伟,前有天王殿,中为大雄宝殿,后为藏经楼,还有斋堂、大寮、念佛堂、方丈室等。大殿建于南宋景定年间,元初毁于兵燹,明宣德间重建,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重修,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又修。新中国成立后几经维修,仍保持明代建筑的风格,是江南佛教圣地之一。

吸江楼在焦山顶端。楼上四面开窗,临窗远眺,长江浩瀚,尽入眼底。古名汲江亭,与金山吞海楼相呼应。为取郑夔联文“吸取江水煮新茗,买尽青山作画屏”语意,更名吸江。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夏改亭为楼,是观赏日出的佳地。山下有华严阁、观澜阁、百寿亭、壮观楼等景观。

焦山吸江楼

在焦山存有南朝、唐宋元明清碑刻一批,共三百多石。其中被称为“碑中之王”的《痤鹤铭》碑为稀世之宝,笔法之妙为“书家冠冕”。相传《瘗鹤铭》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他平生极爱养鹤,在他家门前有一“鹤池”,他常以池水洗笔,以鹤的优美舞姿丰富他的书法,故而他的字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之称。一日他到焦山游览,带来两只仙鹤,不料两只仙鹤却不幸夭折在焦山。王羲之十分悲伤,用黄绫裹了仙鹤埋在焦山的后山,遂在山岩上挥笔写下了著名的《瘗鹤铭》以示悼念。因其书法绝妙,当即被镌刻在山西岩石上。后因岩石崩裂,坠入江中,长期受江水的冲击,风雨的侵蚀,以及不断被人凿取,到清朝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才由镇江知府陈鹏年派人从江中捞起原石,仅存下86个字,其中不全的有9个,但仍可见字体潇洒苍劲,别具一格,书法价值极高,确为稀世珍品。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认为,大字无过《瘗鹤铭》,推此为“大字之祖”。

此外,比较珍贵的碑刻还有王羲之书的《破邪论序》;唐颜真卿《题多宝塔五言诗》30首,共44块;宋代名书画家米芾的“城市山林”横额;黄庭坚的《蓄狸说》;苏东坡《题文同墨竹跋》及《墨竹自题》;元赵子昂小楷石刻二块;清成亲王书《归去来辞》7块,均为名家手笔,丰富多彩,各有特色。

焦山碑林所收集的历代碑刻,无论从史料和书法艺术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并蜚声海外,焦山也被誉为“书法之山”。

在焦山东麓存有“焦山抗英炮台遗址”。鸦片战争发生后,清政府在焦山安设炮位。1842年7月15日英军舰“弗莱吉森号”向焦山侦察时,遭到焦山和东码头炮台守军的轰击。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重建焦山和象山炮台,焦山8座,象山11座。至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又改建为明台,并在山顶坛建明台一座。炮堡呈椭圆形,最长处为77米,最宽处为55米,共有8个,以条石为基,然后用三合土分层浇灌而成。焦山炮台是目前保存较完整的近代炮堡遗址之一,现已整修并对游客开放。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shibaike/2023013150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